3月5日,章黃學說傳人、文字學者崔宗武先生師生交流會在京舉行。崔宗武講述了章黃學說的師承淵源,從最早的乾嘉學派到今天他這一代,一段段傳承故事浮現在眾人眼前。理清學術發展脈絡,牢記前人思想文化,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展。會上,舉行了新生拜師儀式。
前排右一為崔宗武
據崔宗武介紹,他于2013年拜著名教育家、文字學家、國學大師李殿魁為師。師父對他說:“五百四十部首是組成文字的基本構件,如果把五百四十部首弄明白了,整個文字就明白了。”師父的一句話讓他茅塞頓開,找到了正確方向。在感恩之余,他寄語新一代人認真領悟學派思想,進一步弘揚國學文化。
儀式上,崔宗武對“為什么要拜師”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釋。時代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拜師”似乎已經成為歷史書上的事。但其實,作為一種學術傳承,拜師不可或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崔宗武舉例文學家韓愈的《師說》,為弟子們分析解讀。一方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每個人都會有困惑,所謂師父,就是能通過傳授知識助你消解困惑的人。而另一方面,“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師父這個角色也并非全能,與學生之間本就是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關系。畢竟,“圣人無常師”,只要有長處,都可以學習互補。看似已經日益遠去的“拜師”,實則象征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與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活到老、學到老”等理念并行不悖。當然,傳承國學文化,空有拜師這一儀式并不行,還需要每個人用心學習和感悟。
師父崔宗武帶著四位弟子行禮。隨后,師父落座,弟子們齊聲誦讀并呈上拜師帖向師父行禮。禮畢,弟子獻茶。以茶敬師,是歷來的道德傳統。茶為師,謙和恭敬,德馨兼備。喝過弟子們的拜師茶,師父崔宗武將自己撰寫的《君子如玉》贈予弟子,勉勵弟子們多讀書學習,修身養性。
儀式結束,眾人合影留念。師父崔宗武對弟子們說:拜師只是開始,今后的學習之路還有很長,愿大家共同努力......
據了解,南風子,本名崔宗武,文字學者。《道行天下》文化體系發起人。中國管子研究院國學易經學院院長,中國教育電視臺國學臺專家、顧問,中央電化教育館《成語中國》微電影指導專家。
師從章黃學說傳人林尹先生的高足、甲骨四堂之一彥堂(董作賓)先生的再傳弟子、甲骨文學者、文字學家、臺灣《中文大辭典》總編李殿魁先生學習文字。
南風子先生曾為中央電視臺《文化尋根》欄目制片人,系列電視專題《老崔說字》創始人,2017年出版圖書《君子如玉》,被國家圖書館和臺灣地區國家圖書館收藏。
《道行天下》文化體系,為南風子先生首倡,是以文字洞悉生命智慧的思想體系。“文化尋根,文字先行”,只有中國文字,才能穿越古今、深耕歷史,闡釋文化精髓,傳承民族精神,才能在現代思維模式里指導人生,從而系統、科學的解讀生命中的迷惑,使我們每個人都能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大型電視專題《老崔說字》之特色:中國文字,聲形并儔。其形在左,其聲在右,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學習文字,方法新穎,以聲求義,以義證聲。形同義近,音同義通。舉一反三,音義皆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