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學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淄博市刻瓷藝術家協會主席、民盟山東省委委員、民盟淄博市委副主委,十一屆山東省政協常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王一君的這些頭銜和榮譽,以及他的言談舉止,無不散發出與眾不同之藝術氣息。
而王一君與眾不同之處還在于,他關注的領域十分廣泛,并且只要關注了,就一定要研究明白。這不,今年的全國兩會,這位陶瓷藝術大師就帶來了一份關于嬰幼兒早期教育方面的建議。
“‘全面二孩’是一個大好政策,這關乎到我們國家的未來”,王一君接受采訪時告訴我,“這么好的政策實施后,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嬰幼兒早期教育問題”。
像做藝術一樣精雕細琢,王一君對嬰幼兒早期教育有關問題進行調研,既全面又細致,既有宏觀層面的頂層設計、政策體系問題,也有微觀層面的服務內容、收費標準等問題。
我和王一君是老朋友了。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在山東代表團駐地的職工之家,我們聊得特別盡興。這次就嬰幼兒早期教育問題,我們談得更盡興,聊得更深、更透。
四個因素,制約嬰幼兒托育發展
王一君在調研中發現,目前,至少存在四個方面的因素,制約了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健康發展。
首先,嬰幼兒早期教育缺乏完善的頂層設計。針對學前教育中3-6歲兒童的幼兒園教育、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是分屬不同部門管轄,政府對于托幼市場機構培育力度還不夠,托幼機構在目標和內容上缺乏連貫性,“在幼兒管理、辦園機制以及課程設置等方面也缺乏一體化的頂層設計”。
雖然針對3-6歲兒童的學前教育體系相對完善,但是0-3歲嬰幼兒的公共服務體系嚴重滯后,“托育服務機構整體數量較少,市場化特色明顯,專門的機構和師資缺乏,質量良莠不齊”。
其次,托育服務呈現短板。當前,托育服務的政策法規尚未形成一個完善的政策體系。關于托育服務的內容、性質、收費標準,托育過程中嬰幼兒及其家庭的權利,以及提供托育服務的主體及資格等,都缺乏法律的明文規定和保障。
王一君介紹,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我國托育機構準入門檻較低,缺乏有效的行業監管,質量參差不齊。
“2019年,國家衛健委曾對嬰幼兒托育服務的供需問題做過一次委托調研,調研的結果表明,由于缺少優質托育機構,45.1%的家庭不愿意或沒有辦法送孩子入托。”王一君說。
第三,女性生育意愿低。目前,我國嬰幼兒的照料模式主要是祖父母提供的“義務”型隔代照料。但是,隨著家庭結構的核心化以及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家庭撫育嬰幼兒的能力越來越弱化了。
在這種情況下,雙職工家庭中,就得有一方為了育兒不得不暫時放棄職業發展。對此,王一君認為,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供給社會力量匱乏,導致我國育兒家庭和女性承受了巨大壓力,從而降低了育兒意愿。
第四,幼兒入園難。王一君調研發現,幼兒入園難,且階層分化比較嚴重,也是制約嬰幼兒早期教育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王一君對淄博市嬰幼兒入園難問題進行過專題調研,在淄博,3-6歲幼兒不能進入正規幼兒園的人數竟高達17%,“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數字比例”,進而導致入園難、入好園更難的問題出現。
同時,因公立幼兒園容納人數受限,家長不得不選擇私立幼兒園。但多數私立幼兒園收費過高,據統計,幼兒園一個學期的投資5000-10000元,發展較好的地區學費每學期竟然高達3-8萬元,“學費之高,讓普通家庭難以承受”。
教育直接影響受教育者的社會流動方向和社會地位高低。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導致為幼兒園高學費所“綁架”,由此產生不少煩惱和憂慮。
幼兒教育的費用日益昂貴,開始出現“貴族化”現象,現有的狀況導致從幼兒階段孩子就開始“階層分化”,幼兒園已演繹成幼兒“階層分化”的分水嶺,這隱藏著公眾對起點公平的憂慮。
父母的憂慮,也是王一君的擔心,“因為這關乎祖國的未來”,為此,他對嬰幼兒早期教育問題,進行了大量調研,思考分析后認為,加大對幼兒照料與教育投入,獲益的不僅是個人與家庭,而是整個社會,“完善的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構建,既可提升育齡女性在職場中的競爭力,促進兩性就業公平,也有助于提高國民素質,提振生育水平,還可實現減少貧困、改善階層固化、促進社會公平目標”。
三個體系,補齊嬰幼兒托育短板
王一君說:“我對這個建議,從走訪調研,到形成文字,下了很大功夫,期待并相信會引起有關方面足夠重視。”為此,王一君提出用“三個體系”補齊嬰幼兒托育短板的建議:
一是構建托育服務的社會支持體系。
這個體系,是基于社會支持理論視角,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社區為依托,以家庭、企事業單位、志愿組織等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組成3歲以下托育服務社會的支持體系。可以較好地緩解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的供需矛盾,促進我國托育服務可持續發展。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托幼服務機構,并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建設多樣化、多層次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建立輻射家庭 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服務和示范基地。開展兒童生長發育、家庭養育、親子游戲活動等兒童早期發展的綜合服務。
二是重構家庭視域下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
加強對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全面落實產假政策,支持脫產照護嬰幼兒的父母重返工作崗位,為家長及嬰幼兒照護者提供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服務。建立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模式。建立以家庭為依托的政策邏輯,著重在服務支持、時間支持、經濟支持等方面組合發力,形成以家庭為主體,政府、社會、市場等托育力量積極參與為原則的“協同照護服務”體系。
三是健全多樣化、普惠性的經濟服務體系。
將現有公辦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開設普惠性托幼服務機構。在幼兒園運行成本、教師培訓與待遇、生均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按入托幼兒數給予財政補貼,或采用政府購買等方式給予扶持。側重對弱勢與貧困家庭托幼服務的財政補貼,對其采用費用減免或優先入托的照顧。或者采用直接的經濟補助,如發放兒童津貼、家庭津貼或者照顧津貼等補貼方式,保證兒童獲得基本生活保障。除此之外,也可通過購買公共服務或者通過減免稅收等間接方式支持家庭。
結束訪談時,王一君強調,兒童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優質教育是贈予兒童成長的最佳禮物。找準中國特色育兒體系搭建中的關鍵問題,深入推進教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才能讓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惠及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的每一個角落,才能使“幼有所育”真正成為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盛學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