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烏克蘭:一個國家的誕生

0
分享至


按:本文選自浦洛基《歐洲之門:烏克蘭2000年史》(曾毅 譯),第十八章,中信出版社,2019年版。

1914年6月28日清晨,薩拉熱窩城只聽到了兩聲槍響。19歲的學生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用第一槍打傷了奧地利大公弗朗茨·斐迪南,用第二槍擊中大公的妻子蘇菲女公爵。大公和大公夫人都在午前不治身亡。然而這起事件的附加后果更為嚴重:普林西普在扣動那把勃朗寧手槍扳機的同時,也扣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扳機。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是一個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團體的成員,痛恨哈布斯堡家族,夢想在巴爾干地區建立一個統一而自由的南斯拉夫國家。奧匈帝國政府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它希望維持帝國的存在,決定將大公遇刺事件當作一個向塞爾維亞開戰的借口,對這個在帝國境內煽動起斯拉夫民族主義浪潮的國家施以懲罰。俄國站在了塞爾維亞一邊,德國人支持奧匈帝國,而英國和法國則支持俄國。到了8月初,幾乎整個歐洲都燃起了戰火。全世界有多達1800萬軍人和平民在這場在當時被稱為“大戰”的戰爭中喪生,受傷者則超過2200萬人。

長久以來,歷史學家們一直對人類歷史上這第一場全面戰爭的起因爭論不休。他們通常會將之歸結于兩個軍事陣營對世界的割裂,即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協約國)和德國、奧匈帝國及意大利(后來為奧斯曼帝國取代)組成的三國同盟(同盟國)。弗拉基米爾·列寧強調大國的對抗是為了爭奪對市場和資源的控制。其他因素則包括歐洲大眾政治的興起,以及強調迅速動員和先發制人重要性的軍事原則。以上所有因素都對沖突的爆發有所貢獻,也正是這些因素使得參戰各國無法提前結束戰爭,讓這場屠殺延續了四年之久。

在對戰爭的潛在原因進行考察時,我們不應忽視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開槍以及奧匈帝國決定開戰的動機——日趨激進的民族主義與迅速衰落的多民族帝國之間愈演愈烈的矛盾。這場由一個激進民族主義者引發的戰爭對各大帝國造成了嚴重的損害。被戰爭壓垮的不僅有奧匈帝國,還有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前者徹底瓦解,后兩者的君主制垮了臺,失去了部分領土,以新的形態存活下來。而從戰爭中得益的則是眾多民族解放運動:在從前不可戰勝的龐大帝國的廢墟上,他們開始建設自己的國家。盡管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烏克蘭都算不上勝利者,但它仍是那些在這場戰爭中得到創建自己國家的機會的各民族中的一員。

在最初的幾個月甚至一兩年中,這場戰爭沒有給少數族群的民族主義運動帶來任何希望,反而掀起了擁護統治王朝和帝國權利的浪潮。俄國政府利用戰爭的爆發向烏克蘭愛國者組織施加了更多限制。政府官員們將烏克蘭的活動家們稱為“馬澤帕黨”(這個名字來自18世紀中聯合瑞典與俄羅斯為敵的那位哥薩克統領),并將他們視為哈布斯堡家族的潛在代理人。盡管這些人保證忠誠于帝國,政府仍舊封殺他們的組織團體,普羅斯維塔協會也未能幸免。政府還叫停了剩下的烏克蘭語出版物,其中包括日報《拉達》——1905年革命所開啟的自由主義時期的最后遺留。烏克蘭領袖們將戰爭視為在俄羅斯人國家內部創建一個統一而自治的烏克蘭國家的機會,然而政府的所有這些舉動令他們的希望破滅了。烏克蘭自由派宣布保持中立,拒絕支持戰爭的任何一方。激進的左派分子則倒向奧地利人,希望以此擊敗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軍隊在戰爭之初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在北方突入了普魯士境內,在南方則進入了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1914年9月初,俄軍奪取了利維夫,又在年底之前控制了喀爾巴阡山脈的山口通道,并進入外喀爾巴阡地區。由于俄羅斯帝國對烏克蘭人組織的新禁令,奧匈帝國境內的烏克蘭活動家們也遭到打擊。俄國對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的占領一直持續到1915年5月,時間長得足以表明羅曼諾夫帝國將為哈布斯堡帝國的烏克蘭人帶來什么樣的未來。占領當局升起代表泛俄羅斯民族的重新統一和解放的旗幟,將此前已被邊緣化的親俄派重新帶回加利西亞政治舞臺的中央。俄國政府還用俄語取代了烏克蘭語作為當地學校的教學語言,并將那座被奧地利人和猶太人稱為倫貝格(Lemberg)、被波蘭人稱為勒沃夫(Lwów)、被烏克蘭人稱為利維夫(Lviv)的城市改名為俄語的利沃夫(Lvov)。

盡管親俄派受到俄國人支持,奧地利人卻在戰爭甫一爆發就開始迫害他們。1914年9月4日,第一批被逮捕的親俄派活動家抵達施蒂里亞州格拉茨附近的塔勒霍夫收容營地。其他數千名被捕的親俄分子及其家屬接踵而至。他們中有不少人是社群的領袖人物,如牧師、教師和受教育階層,但大多數只是單純的農民。在整個戰爭期間,塔勒霍夫收容了接近2萬人,并獲得了歐洲第一個集中營的不光彩名聲。近3000名囚徒死于寒冷和疾病。今天,只有格拉茨機場附近的一條道路的名字——拉格爾街(Lagerstrasse,即營地街)——還能讓我們回想起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親俄派的這一段悲慘歷史。其他親俄分子則被送往位于今天捷克共和國境內的要塞特萊西恩施塔特(或稱泰雷津)集中營。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也是這座監獄的囚徒之一。

1918年4月下旬,普林西普在這里死于肺結核,此時距他引發的那場戰爭結束還有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在加拿大,烏克蘭人被政府視為“擁有敵國國籍的外國人”,其中近4000人遭到關押,另外8萬人則被要求定期向警方報到。由于他們都是最近從奧匈帝國移民到加拿大的,所以國籍都被定為“奧地利人”。

與親俄派不同,奧匈帝國境內烏克蘭民族運動的領袖們宣布忠于帝國君主。這也是他們的農民階層支持者中大多數人的做法。戰爭爆發之前的年月里,這些農民最喜歡的歌謠就是關于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之妻伊麗莎白皇后(茜茜)的。這位在1898年遭一名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刺殺的皇后在歌中被稱為“我們的夫人”,弗朗茨·約瑟夫則被稱為“我們的父親”。

隨著戰爭的爆發,烏克蘭活動家們組建了烏克蘭人最高議會,其名參照1848年革命期間成立的那個羅塞尼亞最高議會。這個議會催生了奧地利軍隊中第一支烏克蘭人部隊。當局從1萬名志愿者中選出2500人,組成一支被稱為“錫奇步槍隊”的軍團——這個名字無疑指向扎波羅熱錫奇和第聶伯哥薩克人的歷史,表達出一種“全烏克蘭”身份認同和加利西亞志愿者們的人心所向。

奧匈帝國烏克蘭政治家們的政治藍圖有兩重目標:第一,分割加利西亞,爭取實現其烏克蘭部分的自治;第二,在俄屬烏克蘭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獨立的烏克蘭人國家。為了達成第二個目標,奧匈帝國烏克蘭人不僅加入了帝國軍隊,還實施了將俄國戰俘中的小俄羅斯人轉變成烏克蘭人的計劃。實施這一計劃最力的是烏克蘭解放同盟。這一組織成立于維也納,但大部分成員來自第聶伯烏克蘭地區的移民,知道如何與自己的同胞對話。這個組織的成員之一將在未來成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烏克蘭激進民族主義運動之父。他來自南烏克蘭,有一個俄語姓氏:德米特羅·東佐夫。

1915年春末和夏天,一場德奧聯合發動的攻勢讓奧地利人重新奪回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的大部分地區。其結果是親俄派被完全從這一地區清除出去,與俄軍一起向東撤退。“他們由各自的村長率領,拖家帶口。和他們一起的,是他們的牛馬和所有來得及帶走的財富。”報紙《基輔思考》(Kievskaiamysl’)這樣描述親俄派的逃亡。大部分逃難者在羅斯托夫和位于俄羅斯-烏克蘭族群邊界的頓河下游地區停下了腳步。這是親俄主義運動作為一支主要政治力量的歷史的終結:有幸免于進入塔勒霍夫集中營的親俄分子如今都離開了自己的故鄉,前往俄國。1916年春天和夏天,在才華過人的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將軍的指揮下,俄軍發起了一場大規模攻勢,重奪沃里尼亞、布科維納,還有加利西亞的部分地區。然而這場攻勢最終被證明不過是一個瀕臨經濟和軍事崩潰的帝國的回光返照。很快,與在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烏克蘭地區一樣,“全俄羅斯”理念在羅曼諾夫王朝的領土上也開始遭到攻擊。

羅曼諾夫王朝(如果不是帝國本身的話)在1917年3月初走向終點。在此前的一個月中,彼得格勒(Petrograd,戰爭時期圣彼得堡的名稱)的食品短缺已經引發了工人罷工和軍隊中的兵變。國家杜馬的領袖們說服被長年戰爭搞得心力交瘁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放棄皇位。

他傳位給他的弟弟,但后者拒絕接受——杜馬領袖們預測,如果他接受皇位的話,將導致一場新的叛亂。羅曼諾夫王朝就此落幕:來自街頭的壓力、士兵的叛亂和曾經忠誠的杜馬的巧妙操縱在王朝的棺蓋上敲下了最后一根釘子。隨后杜馬領袖們著手創建一個臨時政府。這個政府的任務之一是舉行選舉,以產生一個決定俄羅斯國家未來的憲法會議。

彼得格勒發生的事變史稱“二月革命”。這場革命出乎正處于焦頭爛額之際的烏克蘭人組織領袖們的意料。加利西亞烏克蘭民族運動和第聶伯烏克蘭1905年革命中的關鍵人物米哈伊洛·赫魯舍夫斯基聽到窗外的喧嘩和喊聲時,正在莫斯科公共圖書館寫作一篇文章。他問圖書管理員出了什么事,才知道發生了一場革命:莫斯科人正涌向克里姆林宮,打算奪取這座作為俄國國家象征的建筑。3月初,來自各烏克蘭人政治和文化組織的代表們在基輔成立了一個協同機構,名為“中央拉達”。他們選舉赫魯舍夫斯基為主席,并坐等他火速趕到基輔。下車伊始,赫魯舍夫斯基就對年輕一代的烏克蘭民族活動家群體表達了他的支持。這個群體主要由學生和20歲出頭的專業人士組成。

赫魯舍夫斯基在烏克蘭民族運動溫和派(如今被稱為烏克蘭進步主義者協會)中的老戰友很少有人愿意加入年輕革命者們的陣營。他們經歷過1905年革命,了解革命總是被反革命潮流終結,因此寧愿向當局輸誠,換取對方在文化空間內的讓步。對他們來說,讓烏克蘭語成為教學語言是第一要務。赫魯舍夫斯基不同意他們的看法,他認為現在已經不是爭取教育改革的時代,是時候要求烏克蘭在一個改革后的俄羅斯國家里的領土自治權了。對許多老一輩的烏克蘭民族活動家來說,考慮到烏克蘭與帝國政府打交道的艱辛歷史,這個目標就算不是脫離現實,也太過野心勃勃。然而赫魯舍夫斯基和他那些更年輕、更富有激情的支持者們對此有不同看法。

人們在3月開始行動起來,工作地點是基輔城里的教育博物館地下的一個房間。他們創建了一個以杰出現代主義作家弗拉基米爾·維尼琴科為首的總書記處,將之作為烏克蘭的自治政府。維尼琴科用烏克蘭語和俄語兩種語言寫作,是尼古拉·果戈理之后第一位在全俄羅斯范圍內受到廣泛閱讀的烏克蘭作家。新政府宣稱對今天烏克蘭的大片地區擁有管轄權,包括基輔、波多里亞、沃里尼亞、切爾尼戈夫和波爾塔瓦的帝國省份。它在7月被彼得格勒的臨時政府承認為烏克蘭地區政府。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烏克蘭自治理念自1905年革命后就被邊緣化,而俄羅斯自由派、社會民主主義者,以及來自“真俄羅斯”愛國者群體的大俄羅斯國家主義提倡者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未來藍圖,烏克蘭自治理念何以能在與它們的競爭中勝出?事實證明,在當時的革命氣氛中,“中央拉達”的年輕領袖們所鼓吹的雜糅自由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觀念是一種極有吸引力的意識形態。積極參與政治的民眾開始將各烏克蘭人黨派宣傳的領土自治視為擺脫各種淹沒這個國家的軍事、經濟和社會問題的唯一辦法。作為當時唯一能同時滿足“土地”和“和平”這兩種民眾需求的機構,“中央拉達”脫穎而出。

士兵們希望盡早結束戰爭,因此大量士兵熱情地支持“中央拉達”。當彼得格勒的臨時政府忙于在東線戰場發動一場新攻勢,并懇求他們與英法盟軍一起戰斗到最后時,“中央拉達”卻承諾將帶來和平,因而成為飽受戰火蹂躪的烏克蘭實現和平的唯一希望。俄軍中的“烏克蘭化”部隊(由從烏克蘭諸省征召的新兵組成并在1917年中被派往前線烏克蘭段的部隊)宣布向“中央拉達”效忠。這樣的新兵接近30萬人,都是身著軍裝的農民,已經厭倦了戰爭。他們不僅一心思歸,而且還希望能趕上對貴族土地的重新分配——這是“中央拉達”不顧來自地主階層的強烈反對而做出的承諾。在政治上主宰著烏克蘭農民階層的烏克蘭社會革命黨恰好是“中央拉達”中的第一大政黨,因此農民也成為“中央拉達”的堅定支持者。

“中央拉達”原本不過是一個持烏克蘭愛國主義立場的各政治和文化組織的協調委員會。然而在1917年夏天,由于農民、工人和士兵等群體各自的全烏克蘭代表大會紛紛向“中央拉達”派出代表,它已經成為這個國家的議會。少數族裔也采取了類似的行動。米哈伊洛·赫魯舍夫斯基特意呼吁他的支持者們不要允許1905年那種對猶太人的迫害重演,并向猶太人、波蘭人和俄羅斯人承諾讓他們在一個與俄羅斯結成聯邦的烏克蘭共和國內獲得文化自治。作為回報,猶太人的社會主義黨派加入了“中央拉達”并支持烏克蘭領土自治的立場,其他少數族裔的左翼代表們也同樣如此。“中央拉達”的成員數量超過了800人,以致其領袖們不得不創設一個小規模的常務機構——“小拉達”——來協調這個新生革命議會的各項工作。

數十名烏克蘭名流從彼得格勒和在1918年3月被布爾什維克們定為俄國新首都的莫斯科返回基輔,參與到新烏克蘭的建設中。富有才華、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赫奧爾希·納爾布特1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他成了烏克蘭美術學院的創建者,也成為烏克蘭國徽和這個國家第一批紙幣和郵票的主要設計者。國徽包括兩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圖案(借鑒自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時代錢幣的三叉戟和一個哥薩克人的頭像),這是因為這個新生的國家宣稱自己所繼承的是基輔羅斯和哥薩克國。國徽上的藍色和黃色則來自數百年來就將這兩種顏色用于紋章的加利西亞。色彩的選擇象征了世界大戰東部戰線兩側的烏克蘭土地的統一。

在這個新生的烏克蘭自治國家中,并非一切都如此美好。“中央拉達”沒能建立起一套可以運作的國家機器,也沒能利用向這個政府宣誓效忠的數十萬官兵創建一支可靠的武裝力量。發現自己手握議會大權的作家、學者和學生們沉浸在民族革命和砸爛舊國家機器的浪漫夢想中。到了1917年秋天,當“中央拉達”因無法兌現從前許下的承諾而開始失去對現實局勢的控制時,一個運轉有效的政府和一支忠誠軍隊的缺失就成了問題。“中央拉達”在各大城市的支持率下降到9到13個百分點(只有基輔除外,“中央拉達”在這里仍擁有25個百分點的支持率),權力逐漸轉移到布爾什維克控制的蘇維埃(代表會議)手中。由于“中央拉達”既沒有帶來土地,也沒有帶來和平,農村局勢也變得越來越動蕩不安。農民們開始自己發動起來,奪取國有的和貴族們的土地。

布爾什維克在彼得格勒發動的政變后來被稱為“十月革命”,對烏克蘭局勢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作為對政變的直接回應,“中央拉達”宣布成立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這是一個自主而仍與俄羅斯保持聯邦關系的國家。它還對東部和南部的土地——哈爾基夫省、赫爾松省,以及塔夫里達、庫爾斯克和沃羅涅日三省中烏克蘭人聚居的部分地區——提出了領土要求。這樣的行動宣告了“中央拉達”和布爾什維克之間短暫合作的終結,盡管他們此前還曾在基輔合力擊敗了忠于臨時政府的軍隊。基輔的烏克蘭政府與彼得格勒的布爾什維克政府之間的對立自此拉開序幕。

由工人、農民和士兵群體的代表創建的蘇維埃是一種新的政府形式,各個政黨都競逐蘇維埃的權力。取得對蘇維埃的控制之后,布爾什維克掌握了俄國的大權。全俄蘇維埃第二次大會于十月革命期間在彼得格勒召開,并由布爾什維克及其盟友主導。會議承認了這場推翻臨時政府的革命。布爾什維克打算在烏克蘭采取相同的策略,宣布于1917年12月在基輔召開烏克蘭蘇維埃大會。然而大部分出席大會的代表都是支持“中央拉達”的農民,布爾什維克在基輔策劃的革命失敗了。

然而這對他們只是暫時的受挫。布爾什維克組織者們離開基輔,前往哈爾基夫。12月下旬,烏克蘭東部工業地區的蘇維埃大會在哈爾基夫召開。大會于1917年12月24日宣布成立一個新的國家——烏克蘭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18年1月初,來自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軍隊進入了烏克蘭,以在哈爾基夫成立的那個虛構國家的名義向基輔進發。在俄國軍官米哈伊爾·穆拉維耶夫的率領下,這支軍隊搭乘火車,一路進軍,奪取了許多主要的工業中心,并在這些地方得到被布爾什維克動員起來的工人團體的支持。“中央拉達”在事實上失去了對工業城鎮的控制——它在這些地區得到自由派知識分子擁護,卻沒能贏得工人的支持。面對俄國的入侵,“中央拉達”少得可憐的軍隊也無法為它提供保護。在1917年夏天曾宣布支持烏克蘭獨立的那些部隊已經被派往世界大戰前線。此時“中央拉達”的領袖們發現:他們不得不宣布自己的國家從俄國完全獨立出來,卻又沒有軍隊來保衛它。

1918年1月25日,“中央拉達”發布了其第四份也是最后一份通令(universal)——這是哥薩克時期對法令的稱謂——宣布了烏克蘭的政治獨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就此成為一個屬于烏克蘭人民的、獨立的、自由的主權國家,不臣服于任何人。”通令寫道。在將通令草案向“中央拉達”提交時,米哈伊洛·赫魯舍夫斯基強調了通令的兩大要務:第一,促成與德國和奧地利的和約簽署——只有獨立國家才有這樣的資格;第二,保護烏克蘭不受布爾什維克入侵和赤衛隊叛亂的破壞——后者是布爾什維克在主要工業中心組織起來的工人團體。然而這第四份通令的歷史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其緊急要務:它是自伊凡·馬澤帕時代以來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第一次公開決裂。獨立烏克蘭國家的理念17年前才在第聶伯烏克蘭地區被首次提出,如今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政治合法性。獨立的精靈已經從帝國的魔瓶中逃離出來。

“我們希望與所有鄰國和平友好地共存,包括俄羅斯、波蘭、奧地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以及其他國家在內,但任何鄰國都無權干涉獨立的烏克蘭共和國的命運。”通令寫道。當然,表態很容易,要把這樣的愿望變成現實則不同。俄軍正從北方和東方兩路向基輔會合,布爾什維克也在基輔城內的軍械廠掀起了暴動——這座軍械廠是基輔最主要的軍事工廠,其建筑如今已成為基輔藝術中心和展覽館的場地。

“中央拉達”缺乏可靠的部隊,而布爾什維克又做出關于土地、和平和對社會進行革命性改革的承諾,吸引許多人投向他們。“中央拉達”發出了總動員的號召。在切爾尼戈夫地區的克魯季1火車站,一支由約400名烏克蘭學生和士官生組成的部隊與來襲的布爾什維克軍發生了交戰,后者隊伍中有波羅的海艦隊水兵,也有一支來自彼得格勒的部隊。27名烏克蘭戰士落入敵手,并遭到槍殺——這是為了報復他們在面對布爾什維克軍時長達5個小時不屈不撓的抵抗。在烏克蘭人的歷史記憶中,這27名戰士成為第一批為民族獨立事業付出生命的烈士。更多人將步上他們的后塵。

1918年2月9日,“中央拉達”放棄了基輔,向西撤退。同一天夜里,在今天波蘭-白俄羅斯邊界上的布列斯特鎮,“中央拉達”的代表與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及其盟友)簽訂了和約。“中央拉達”在1917年夏天和秋天拒絕成立一支常備軍,因此如今別無選擇,只能向烏克蘭國境之外尋求保護。烏克蘭代表們向德國和奧地利請求軍事援助,并很快得到對方同意:在漫長的戰爭消耗之下,同盟國的軍隊和經濟都急需農業產品的支撐,而烏克蘭早有“歐洲面包籃”的美譽。和約規定雙方“相互交換各自盈余的……重要農業和工業產品”。為交換烏克蘭的谷物,同盟國方將付出他們裝備精良又訓練有素的戰爭機器。和約簽署之后不到10天,同盟國軍就進入了烏克蘭。到了3月2日,同盟國軍已將布爾什維克逐出了基輔,“中央拉達”再次回到了教育博物館大樓。在克魯季戰死的學生們以軍葬禮的儀式被安葬在阿斯科爾德小丘(Askold’s Mound),也就是傳說中基輔第一位維京統治者的安息之地。

布爾什維克們一路后撤。他們無法在軍事上阻擋人數約為4.5萬人的德奧聯軍的進攻,于是轉而嘗試外交和法律手段。他們開始在烏克蘭東南部地區創立各種只存在于紙面上的人民共和國,并宣告它們獨立。于是,敖德薩、克里維伊里赫、塔夫里達等“共和國”紛紛在2月和3月間宣布獨立。然而同盟國對此毫無顧忌。在烏克蘭軍的協助下,他們甚至奪取了“中央拉達”從未主張過的克里米亞地區,不過并未將其并入以基輔為首都的那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沒過多久,布爾什維克就被完全逐出了烏克蘭,并被迫承認烏克蘭獨立,以與同盟國達成他們自己的和約。

如今,新生的烏克蘭國家不僅在法理上,也在事實上獨立于俄國。然而其相對于同盟國(“中央拉達”曾承諾向同盟國提供100萬噸谷物)的獨立地位并非順理成章。這一點在1918年4月下旬變得十分明顯:德國軍事當局不相信社會主義者占主流的烏克蘭政府能兌現其“輸送谷物”的計劃,于是在“中央拉達”同意向盟軍交付上述100萬噸谷物和大量其他農產品不過數天之后,就將其解散。德國人主導的政變讓帕夫洛·斯科羅帕德斯基將軍的政府得以上臺。斯科羅帕德斯基是18世紀一名哥薩克統領的后裔,立場極為保守,代表著烏克蘭地主階層的利益。他宣布自己為這個新生國家的統領,以此來迎合民眾的歷史記憶。仿照從前的統領們的傳統,他實施了獨裁統治,其權力僅受外國勢力——德奧軍事指揮部——的約束。

在1917年的革命中,臨時政府委任斯科羅帕德斯基指揮其新組建的烏克蘭軍團,這是一次為讓戰爭繼續下去而取悅于少數族群的絕望嘗試。于是有俄國文化背景的斯科羅帕德斯基迅速地烏克蘭化。他先是擁護烏克蘭自治的理念,后來又轉向支持烏克蘭獨立,并為之(也為其德國靠山)奉獻終生,直至1945年4月在柏林死于盟軍的轟炸。斯科羅帕德斯基的統治被證明是對烏克蘭國家和體制建設的一次巨大促進。烏克蘭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銀行和可以運轉的財政系統。這位統領招募帝國時期的官僚們來管理各個部門,建立地方政府機構,并讓帝國軍官組建部隊。在教育領域,烏克蘭擁有了自己的科學院,有了第一座國家圖書館,也有了一座國家檔案館。此外,這個國家又出現了兩所新大學,一所在卡特琳諾斯拉夫,另一所在卡緬涅茨-波迪爾斯基。盡管斯科羅帕德斯基本人從未完全掌握烏克蘭語,他仍推動完成了“中央拉達”啟動的計劃,將烏克蘭語引入學校系統,實現了烏克蘭愛國知識分子們多年的夢想。

無論斯科羅帕德斯基在體制空間內有什么成就,其統治仍受到“中央拉達”的社會主義領袖們厭棄。這些人拒絕與新政府合作,將之視為被布爾什維克革命趕出俄國的俄羅斯保守派為自己創造的避難所,而他們的這種看法往往也有充分的理由。許多社會主義領袖轉入地下,策劃他們的政治回歸。一場反對統領的暴動似乎就在眼前。斯科羅帕德斯基的政府在勞工階層中最不受歡迎——他們的工作時間被延長到12個小時。農民同樣不滿,因為當局會沒收他們收獲的糧食。

1918年夏末時,已有數千工人處于罷工之中,近4萬名加入了武裝自衛隊——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烏克蘭最不缺的就是受過訓練的軍事人員。德軍派出部隊對暴民進行懲罰,卻只讓情況變得更糟。到了秋初,當局已經陷入了垂死掙扎。它打算舉起聯邦的大旗,與一個非布爾什維克的俄羅斯結合。此舉意在討好協約國(因為協約國支持俄國統一的立場),卻事與愿違。“中央拉達”那些社會主義領袖正在積極籌劃推翻統領,而當局這種在形式上放棄烏克蘭獨立的做法讓他們更加憤怒。不過,讓斯科羅帕德斯基政府走向末路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以北的貢比涅森林,德國統帥部代表與其法國和英國對手簽署了停戰協定。敵對狀態的終結意味著德軍和奧軍將撤離烏克蘭。三天后,也就是11月14日,以前“中央拉達”政府首腦弗拉基米爾·維尼琴科為主席的革命委員會“指揮部”(這個名字來自18世紀的法國革命政府)開始公開反對統領斯科羅帕德斯基。德奧軍隊在指揮部的允許下離開,隨后,指揮部那支主要由叛亂農民和拋棄了統領的部隊組成的軍隊在12月19日進入基輔。統領政府宣告落幕。這個作為戰爭產物且以交戰國一方為靠山的政府最終被證明無法獨立生存下去。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又回來了,并順手接管了其前任創建的各種機構,然而共和國政府對基輔的控制完全談不上牢固。同年早些時候在德奧軍隊進攻下被迫退卻的布爾什維克們此時正在準備重新奪取烏克蘭。

在戰線另一側的加利西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結催生了另一個烏克蘭國家,它很快將被稱為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家的創建始于1918年10月,緊隨新帝卡爾一世關于將奧匈帝國聯邦化的公告。烏克蘭領袖們主張加利西亞、布科維納和外喀爾巴阡為烏克蘭人的民族地區。此時奧匈帝國正在走向末日,其最后的舉動就是在11月3日與協約國簽署停戰協定——此時美國也加入了協約國一方。身處維也納和布達佩斯統治下的各個民族都急切地想要脫離帝國的牢籠。然而,帝國的二元君主制崩潰了,沒能熬過11月,于是各民族領土主張之間的競爭變得不可遏抑。為爭奪對加利西亞的控制權,烏克蘭人和波蘭人之間的沖突尤為激烈。盡管維也納當局有過種種承諾,它仍未能將這個省份分為東西兩半,其結果就是波蘭人對整個加利西亞提出了要求。

1918年11月1日,烏克蘭人首先發起了進攻,奪取了利維夫。這座城市被烏克蘭人占主體的鄉村包圍,但市內人口的族群構成則以波蘭人和猶太人為主。攻下利維夫的烏克蘭人在同一天宣布了這個全新烏克蘭國家的獨立,然而波蘭人做出了反擊,在20天后重奪利維夫。以杰出律師和民間領袖葉烏亨·彼得魯舍維奇為首的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領導者們不得不將其機關東遷,先是來到捷爾諾波爾,后來又遷往斯坦尼斯拉維夫(今伊萬諾-弗蘭基夫斯克)。這成為烏克蘭人與波蘭人之間一場漫長而血腥的戰爭的開端。1918年12月1日,東西兩個烏克蘭共和國的代表決定合作,組建一個統一的國家。雙方都極度需要他們所能達成的最大程度的統一。兩個共和國的未來都布滿陰云。被許多人認為將終結一切戰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其落幕那一刻就點燃了新的戰火。

奧地利試圖維持自己對境內斯拉夫民族的控制,而俄國自居巴爾干人的泛斯拉夫民族保護者,并打算將其泛俄羅斯身份認同滲入奧匈帝國,從而引發了世界大戰。兩個帝國政府都成為輸家。戰爭先是削弱,然后摧毀了中歐和東歐的帝國,同時社會革命又粉碎了舊的秩序。與歐洲其他地方一樣,烏克蘭從戰爭的廢墟中出現時已經面目全非:其國土滿布彈痕,經濟崩潰,人口銳減,各種族群身份認同都處于躁動之中,相互敵對的意識形態變得比從前任何時代都多。然而帝國的崩潰賦予了烏克蘭人一個新的身份,催生了一個擁有自己的政府和軍隊的烏克蘭國家,并讓烏克蘭出現在歐洲政治版圖上。戰爭造成的新政局讓從前帝國邊界兩側的烏克蘭人有了一個清晰的政治目標——獨立。在戰爭爆發之前,獨立不過是一個幻想,然而它演變成為一種理念的一部分。這是一種為“中央拉達”的社會主義領袖們、斯科羅帕德斯基的保守派支持者們以及加利西亞的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戰士們所共享的理念。然而,獨立的目標在將烏克蘭人動員起來的同時,往往會激起其他少數族群的反抗,也會帶來與鄰國的分歧。宣布獨立是一回事,將它變成現實則是另一回事。為了獨立,烏克蘭人將不得不在不止一條戰線上進行抗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李嫣現身謝霆鋒演唱會,還染了黃頭發超時尚,現場不停給繼父拍照

李嫣現身謝霆鋒演唱會,還染了黃頭發超時尚,現場不停給繼父拍照

點點細語
2025-04-26 10:30:48
美聯社報道:美現任國防部長為方便使用Signal軟件 不惜翻墻偷外網

美聯社報道:美現任國防部長為方便使用Signal軟件 不惜翻墻偷外網

蘭妮搞笑分享
2025-04-26 15:15:00
賈平凹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明白,廢掉身體最快速的方式,不是抽煙、喝酒、打麻將,而是這2件事

賈平凹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明白,廢掉身體最快速的方式,不是抽煙、喝酒、打麻將,而是這2件事

感覺會火
2025-02-18 12:12:18
57歲鄒兆龍在云南,路邊攤吃面無人識,餓到狼吞虎咽,青筋直冒

57歲鄒兆龍在云南,路邊攤吃面無人識,餓到狼吞虎咽,青筋直冒

楊哥歷史
2025-04-24 09:19:07
紹伊古:莫斯科保留使用核武器的權利

紹伊古:莫斯科保留使用核武器的權利

財聯社
2025-04-24 14:28:23
發工資了,山東省某省直機關(公檢法)公務員工資待遇分享

發工資了,山東省某省直機關(公檢法)公務員工資待遇分享

職為您說
2025-04-26 12:15:20
蔡正元被戴電子腳銬!臺灣民進黨出手太狠了,他稱戰斗到死亡!

蔡正元被戴電子腳銬!臺灣民進黨出手太狠了,他稱戰斗到死亡!

素衣讀史
2025-04-26 14:30:02
俄本土最后一戰,烏軍死守高地拒絕投降,俄3噸級炸彈炸平山頭

俄本土最后一戰,烏軍死守高地拒絕投降,俄3噸級炸彈炸平山頭

龍炎校尉
2025-04-25 11:28:17
特朗普體面服軟,90國想不到,中方第1個獲降稅待遇,美安排特殊

特朗普體面服軟,90國想不到,中方第1個獲降稅待遇,美安排特殊

吳欣純Deborah
2025-04-25 16:31:07
海港,出招了!

海港,出招了!

新民晚報
2025-04-26 09:45:41
國務院同意,在福建一市設立!

國務院同意,在福建一市設立!

共青團福建省委
2025-04-26 09:55:14
小特倫特:很榮幸追平雷-阿倫紀錄 我從小就是他的球迷

小特倫特:很榮幸追平雷-阿倫紀錄 我從小就是他的球迷

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2025-04-26 16:20:02
遼寧男女一夜情,“男子尺寸過大導致女子死亡”事件,真相曝光~

遼寧男女一夜情,“男子尺寸過大導致女子死亡”事件,真相曝光~

書畫藝術收藏
2025-03-15 19:15:05
去了一趟朝鮮才知道,網上流傳的都是假的,這些才是真實的朝鮮

去了一趟朝鮮才知道,網上流傳的都是假的,這些才是真實的朝鮮

冬天來旅游
2025-04-19 01:37:52
謝霆鋒香港演唱會第二場,謝賢到場觀看,3個彩蛋甜蜜告白王菲

謝霆鋒香港演唱會第二場,謝賢到場觀看,3個彩蛋甜蜜告白王菲

情感大頭說說
2025-04-26 10:02:18
這一次,公開示愛王菲的謝霆鋒,真是沒有給前妻張柏芝留一點體面

這一次,公開示愛王菲的謝霆鋒,真是沒有給前妻張柏芝留一點體面

博覽歷史
2025-04-26 15:13:48
副廳級市長傅晟,另有任用

副廳級市長傅晟,另有任用

魯中晨報
2025-04-26 13:48:04
每天放屁數十次,27歲女生確診癌癥!醫生提醒:有種屁千萬別忽視

每天放屁數十次,27歲女生確診癌癥!醫生提醒:有種屁千萬別忽視

詩詞中國
2025-04-26 14:43:29
北大一女博士說破股市:一輩子死記一個指標就夠了,掙千萬家財

北大一女博士說破股市:一輩子死記一個指標就夠了,掙千萬家財

新浪財經
2025-04-18 17:49:11
深圳殉情男子遺書稱想與妻子合葬 岳母:連女兒的牙刷他都不舍得丟 想不到他深情到這個地步

深圳殉情男子遺書稱想與妻子合葬 岳母:連女兒的牙刷他都不舍得丟 想不到他深情到這個地步

閃電新聞
2025-04-26 10:42:31
2025-04-26 16:31:00
保守主義評論
保守主義評論
譯介保守主義評論文章
930文章數 28834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男子炒股11年賺6000萬:初始本金150萬 曾1天虧1100萬

頭條要聞

男子炒股11年賺6000萬:初始本金150萬 曾1天虧1100萬

體育要聞

去更大的舞臺追夢 專訪中國男籃國手楊瀚森

娛樂要聞

金掃帚獎出爐,包貝爾意外獲“影帝”

財經要聞

韓國的"宇樹科技" 是怎樣被財閥毀掉的?

科技要聞

李斌:對蔚來公司四季度盈利非常有信心

汽車要聞

充電5分鐘續航100公里 探訪華為兆瓦超充站

態度原創

教育
時尚
旅游
本地
房產

教育要聞

“紅領巾”探秘“航空藍”

今夏流行“不穿褲子”!洋氣顯瘦顯腿長,誰穿誰好看!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本地新聞

云游湖北 | 漢川文旅新體驗:千年陶藝邂逅湖光

房產要聞

逆勢大幅漲價!最高2.8萬/平!長天雲汀開盤又賣爆了!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高台县| 咸宁市| 新晃| 天台县| 兴业县| 连山| 威宁| 舟山市| 远安县| 麟游县| 滨州市| 新兴县| 宁强县| 宜阳县| 云梦县| 客服| 大余县| 武宁县| 监利县| 平江县| 岳西县| 榆社县| 静海县| 大同市| 寿阳县| 大化| 沙坪坝区| 鹤庆县| 巴中市| 莱阳市| 东丰县| 新平| 深水埗区| 乐东| 金塔县| 永城市| 同江市| 高邑县| 弥勒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