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煮蛤蜊-
Video
如果說成年人的白天屬于咖啡,那么夜晚一定得是托付給酒精。
睡不好的冬夜,大多可以歸咎于肚腸里暗搓搓作祟的饞蟲。每到這時候,總忍不住貓進廚房,給自己料理些下酒菜,自斟自飲也痛快得很。不是所有下酒菜,都可以治愈深夜:得快手,否則饞蟲消停豈不少了借口;得低卡,即便是在半夜開動也不會有太大的罪惡感和負擔。
喝白葡萄酒,我習慣配些「小海鮮」。
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第一個冒上來的小海鮮非蛤蜊莫屬。小小一枚,圓潤的三角狀,里頭藏著一枚玲瓏的蛤蜊肉,帶些酒香,落到舌尖上,是一個會道「晚安」的小小親吻。
中國人吃蛤蜊,早得很,而且這種貝類壽命極長,據說能活500年,可以算得上是餐桌上的活化石。第一批吃蛤蜊的人,集中在東南沿海的地區。因為出產量是在太大,蛤蜊一開始是上不了臺面的「庶民美食」?!端囄念惥邸防锩婢蛯懥苏f「若士食蛤蜊之肉,乃與民同食,安能升天?」
話里話外,都是對蛤蜊的嫌棄??傻降资悄筒蛔「蝌鄣暮米涛叮幢憔訌R堂之高如隋帝、唐文宗,或是宋代當朝輔宰、文學家歐陽修都是蛤蜊的忠實擁躉。
為了取蛤蜊的鮮嫩,古人大多拿蛤蜊來煮湯,比如很出名的就是「蛤蜊汆鯽魚」。《隨園食單》里也記錄了蛤蜊肉炒韭菜,的確是現在仍很時興的吃法,殺飯得很。
更多時候,蛤蜊總是和「酒」在一起,大概它天然的使命就是下!酒!菜!
且不說隨時隨地要喝酒助興的古人,近代著名吃貨梁實秋先生也提到一道上好的佐酒之物「青蛤」:沸水燙過后掰開殼,敞開放入盤中,撒上姜末和胡椒粉,就能上桌。
我平時如果不愿下廚,也偶爾會點一份辣炒花蛤,配上夏天的冰啤酒,是專屬短袖短褲的涼爽滋味。
不過在冬天,還是更貪戀溫良滋味,于是就做了這道「酒煮花蛤」。光看做法,實在是不虛「庶民美味」的名號,畢竟尋常百姓人家很難花過多心思去料理一道下酒菜。
做這道下酒菜,最難的估計就是清洗蛤蜊吧,得軟磨硬泡讓它們敞開心扉,吐出泥沙。我加了鹽和香油,據說鹽可以刺激它們,而香油隔絕空氣,以加速吐沙(具體緣由也歡迎你們留言告訴我)。
泡上兩個小時,差不多就能獲得白嫩干凈的蛤蜊,不宜過長,容易發臭。以辣椒、蒜末快炒,加點酒讓肉質更滑嫩。我用的是白葡萄酒,屬于是原湯化原食了。最好是用紅標米酒,這樣煮出來的湯汁會更順滑,不會發澀,還可以拿來二次創作成海鮮面湯底之類。
貝殼相撞,發出淺淺卻活潑的聲響,是夜里不足為外人道的隱秘快樂。捻一枚到嘴邊,先嗦盡殼里的汁兒,牙齒頂住殼的邊緣,舌尖一卷,一粒肉就被嘬進嘴里。小身材卻容下了大味道,是海浪的咸鮮,又有酒的悠香,在口中炸開,是讓人睡不著的驚喜,喝口酒,再回味就是一覺酣睡到天明的微醺。
-酒煮蛤蜊-
“ Ingredients”
鮮活文蛤/黃蜆子 700g
白葡萄酒/紅標米酒 50ml
大蒜瓣 4瓣
朝天椒 3根
鹽2g
白砂糖2g
蔥油 15ml
“Method”
1- 鮮活文蛤/黃蜆子沖洗干凈后冷水浸泡1~2小時,可放少許鹽和香油幫助吐沙,然后洗干凈控水 。
2- 空鍋小火加熱,放蔥油炒香蒜碎和朝天椒碎,放入蛤蜊。 蓋上鍋蓋, 改為中小火慢慢加熱,燜2~3分鐘。
3- 等蛤蜊剛剛打開外殼,立即放鹽和糖調味,并淋入白葡萄酒/紅標米酒 。這個過程不要用鍋鏟攪動,以免肉殼分離。
4- 再加鍋蓋煮1~2分鐘。出鍋裝盤放香菜/香蔥碎。 吃剩的湯汁可以另外加水下一碗面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