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很特別,白茫茫的林海雪原宛如童話世界。冬季的地表面存雪通常在12月初開始累積,積雪最終能累積到50厘米左右那么深,在山坡背風面或地勢較低的地方雪被覆蓋得更深一些。
冰天雪地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里,兩只梅花鹿踏雪而行。攝影/樸龍國
極寒之下,野生動物們何以為生?
昏暗的天空中飄出陣陣雪花的味道時,黑熊會到洞穴中安家,這些洞穴通常位于海拔較高或人類干擾少的地方,或是山坡上的樹根下,或是某個大樹洞里。到了12月上旬,大多數熊都冬眠了。
冬天的雪,似乎沒有對有蹄類動物帶來多少影響,它們有長長的腿,在松軟的雪地上活動依然靈便。大馬鹿在半山腰留下串串足跡,原麝非常矯健而輕松地在倒木和樹枝間穿行。森林茂密的地方,隨處可見自由漫步的梅花鹿、狍子、馬鹿和野豬以及紫貂等鼬科動物。
一只雄性梅花鹿正在雪地里覓食。攝影/谷寶臣
獐是一種小型鹿科動物,生性膽小,感覺靈敏,受驚擾后狂奔如兔。攝影/谷寶臣
山坡的微氣候,一年四季都維持著動植物生態系統。但山脊的陽面相對溫暖一些,生長著喜干燥而抗寒的蒙古櫟樹,它們營造了一種微氣候。蒙古櫟果實富含優質植物蛋白,是動物們的最愛,鼠類、松鼠、野豬、梅花鹿、馬鹿和狍子等動物尤其喜歡。冬天,紅松和蒙古櫟樹下是大型有蹄類動物比較集中的地方,東北虎和東北豹常沿著林間小道或野豬踩踏出來的路,在上述區域活動。
紫貂有厚厚的皮毛御寒,它們似乎較習慣冰天雪地里的生活。攝影/樸龍國
2020年1月19日,一只狐貍在紅外相機中留下一張優雅的側面照。攝影/谷寶臣
2021年1月10日午后,一只豹貓路過小溪邊。攝影/谷寶臣
春天是交替解凍和凍結的季節。雪的表面樹立著成千上萬條小剃刀一樣的晶體,很容易劃破狍子和鹿纖細的腿,所以雪地上,經常可見它們在硬雪殼上留下的血跡。所以,在冷熱交替變化極大的時候,老弱病殘的鹿很容易成為東北虎和東北豹的獵物。
2021年2月7日,吉林琿春的密林里,紅外相機記錄下兩只東北虎同行的珍貴畫面。攝影/谷寶臣
2020年3月21日,吉林琿春的林間,一只東北豹在山坡上穿行。攝影/谷寶臣
春天是東北虎、東北豹等貓科動物繁育后代的哺乳期,東北虎需要捕食大量的鹿類等動物補充乳液,以保障幼崽們的生長和存活。而此時,經過漫長的冬季,獵物們變得越來越瘦弱,更容易被捕食。有跡象表明,導致冰殼形成的冰凍與融化交替期,大幅度降低了大量物種的冬季成活率。這些物種包括土壤動物、小型哺乳動物和有蹄類動物。
3月末,黑熊從冬眠的洞穴中走出,尋找冬天里死亡的動物或剛剛萌生的青草。4月上旬,殘余的雪被尚在,早春植物急不可耐地競相綻放。
(摘自《森林與人類》雜志2022年第2期)
責任編輯 | 潘春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