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11號線,又稱機場線,是深圳地鐵第6條運營的線路,于2016年6月28日開通運營,標志色為深紫色。
深圳地鐵11號線線路圖
截止2022年,深圳地鐵11號線起于福田站,途徑福田區、南山區和寶安區,貫穿大空港地區、城市商務區,止于碧頭站,大致呈“L形”走向,全長51.936千米,共設置18座車站。
2019年12月10日,深圳地鐵11號線工程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福田
因位于福田站綜合交通樞紐而得名。福田村是福田區以及福田街道、福田站綜合交通樞紐名字來源。南宋光崇年間,上沙村的始祖黃金堂的第四子黃西孫,遷到松子嶺的南沿定居,帶領兒孫開荒造田,因塊塊成格,就取名為“格田”,又因莊稼好似圖幅,又稱為“幅田”,因“幅”與“福”同音,終改為“福田”。1990年,深圳經濟特區撤上步管理區,設福田區。
舊時的福田村
福田站綜合交通樞紐位于深圳城市中心區,以福田高鐵站為核心,是一座集地鐵、公交和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全地下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模居亞洲首位、全球第二。
高鐵福田站
@深港雙城雙年展
本站可換乘2號線和3號線。
車公廟
因位于車公廟片區而得名。車公廟一帶原本有車公廟,為日軍所拆。據下沙老人講述,1939年日本侵略軍打到下沙時,因為車公廟旁有條涵道阻礙了行軍,日軍便將車公廟拆除建了一座通行橋,從此車公廟變成了殘垣斷壁。
1866年新安縣全圖中的車公廟
相傳車公為南宋末年時的一名勇將,籍貫江西南昌五福,因勘平江南之亂有功,被封為大元帥。后來,蒙古大軍犯境,宋軍無力反抗,宋帝昺南下避難,車公一直護駕到當時的東莞縣沿海一帶,在途中不幸病逝。鄉民為念他生前貞忠英勇,便為他立廟供奉。
香港蠔涌車公古廟
坊間還流傳著另外一個版本的車公故事,頗有民間神話色彩。相傳明末廣東爆發瘟疫,不少村民染上惡疾,幸得車公在村民夢中顯靈,協助他們度過難關,消除瘟疫。因此,村民在車公顯靈之處建廟供奉。
不知何人在車公廟舊址建了一個迷你的車公廟
本站可換乘1號線、7號線、9號線。
紅樹灣南
因位于紅樹灣小區以南而得名。因該地附近系紅樹林保護區,故名紅樹灣。深圳六大富人區之一,中信紅樹灣高檔住宅區位于車站北側,紅樹西岸位于車站西側,海濱實驗小學紅樹西岸部位于車站西南側。
紅樹灣南站附近
本站可換乘9號線。
后海
后海,因位于后海灣畔而得名。后海灣,又叫深圳灣,南頭半島以西為前海,以東為后海。新中國成立后,因深圳河注入后海,因而改稱深圳灣。而香港則繼續稱之為后海灣。
1949年地圖上的后海灣
本站可換乘2號線。
南山
因位于南山區南山街道辦事處旁而得名。此站毗鄰向南村、橫龍崗村(南光村),此站叫向南村或南光村會更為合適。也有人指出,11號線站名有模仿城際快線的意味,因而有幾個站名比較“大”:福田、南山、寶安。
南山站所在的桂廟路
南山建區時,因境內有風光秀麗的大、小南山和建村史已有700多年的南山村,且在民國二十年(1931年)時設立過南山鄉,故名南山區。
大南山上俯看小南山
早在宋代之前,南山這一名稱就已經存在。歷史上,南山村名變更過多次,村民大多姓陳,以前曾叫“陳屋村”。因位于大南山麓北側,又得名“南山村”。而大小南山的得名,一說是指南頭城南面的山,還有一種說法是指陸地上最南面的山。
前海灣
因位于前海灣邊而得名。前海灣,舊稱大鏟灣,因大鏟島而得名,海域面積約30平方公里。
大鏟灣及大鏟島
本站可換乘1號線和5號線。
寶安
因位于寶安行政中心附近而得名。寶安是深、莞、港一帶建制后最早的名字,至今已有1689年的歷史。公元331年,同時置東官郡與寶安縣,治所均在現在的南頭。取名寶安,據說是由于縣北的寶山(今屬東莞),古時產銀,“言寶,得寶者安,凡以康民也”。
東晉寶安縣大致轄區圖
還有一種說法是,“邑地枕山面海,周圍二百里,奇形勝跡不一而足,而山輝澤美,珍寶之氣萃焉,故舊郡名以‘寶安’而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肅宗李亨憎惡安祿山的名字,下令全國帶“安”字的地名進行更改,寶安縣改名東莞縣,縣城也遷移到到涌(今東莞莞城)。
寶安縣城路牌
明萬歷元年(1573),東莞縣析出新縣,取名新安縣,寓意“革故鼎新,轉危為安”(有學者認為,新安縣為“新寶安縣”之意。)。1913年,民國政府普查全國縣級重復地名,新安縣因與河南省新安縣重名,故改回故名寶安。
新安縣衙
@南頭古城
1979年,撤寶安縣,成立深圳市。1981年,復置寶安縣,轄特區外的1577平方公里土地。1993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寶安、龍崗兩區。從此“寶安縣”退出歷史舞臺。
1977年寶安縣地圖
2007年,光明新區成立,轄寶安區光明、公明兩個街道。2011年,龍華新區成立,轄寶安區民治、大浪、龍華、觀瀾四個街道。2016年,龍華區成立。2018年,光明區成立。直到2022年,寶安區共轄新安、西鄉、航城、福永、福海、沙井、新橋、松崗、燕羅、石巖十個街道。
2019年寶安區地圖
碧海灣
因位于碧海灣片區而得名。碧海灣一帶,老西鄉習慣稱之海灣,后此處興建有碧海灣花園,而逐漸取代了“海灣”這個舊稱。
海灣中學
機場
因位于機場新航樓而得名。以前的深圳機場A、B航站樓為機場東附近。
90年代的舊機場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位于珠江口東岸的一片濱海平原上,距離深圳市區32公里,場地遼闊,凈空條件優良,可供大型客貨機起降,符合大型國際機場運行標準,是中國境內唯一擁有海、陸、空聯運的現代化國際空港,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個采用過境運輸方式的國際機場。
寶安機場
截至2018年底,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561萬人次,居全國第五;貨郵吞吐量115.9萬噸,居全國第四;起降架次34萬架,居全國第五。
機場北
因位于機場北片區而得名。
航拍機場
福永
因為位于福永街道而得名。福永名字最早由來是福永巡檢司,福永巡檢司是明代、清代設立于新安縣的一個下級派出軍事機構,有巡檢、司吏各一名。
《廣東圖說·新安縣圖》中的福永司一帶
該司位于福永村南,今寶安區福永街道境內。初設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由元代屯門、固戍角兩個巡檢司的官署、兵營合并而成的固戍寨演變而來。
橋頭
因為于橋頭村旁而得名。橋頭村由橋南、橋西、黃屋(黃竹)、新村、灶下(重慶)五個自然村組成。北宋時期,林姓先祖林瑛從福建莆田北螺村遷至廣東東莞萬江鎮,后遷至東莞縣黃田(今寶安黃田)。
橋頭村牌坊
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年),林元厚(振南)從黃田遷至此處開村立業。因鳳凰山的坳頸涌上有一座石橋,而該村位于石橋北頭,故取名為橋頭村,后林氏壯大,橋頭又細分為橋南、橋西、黃屋(黃竹)、新村。灶下村主要姓氏為陳姓,為沙井雍睦堂分支。
30年代日軍地圖上的橋頭
塘尾
因位于塘尾片區而得名。塘尾片區因塘尾村而命名。塘尾村主要姓氏為鄧姓、林姓。南宋時,鄧符協因宦游粵,遷居東莞岑田圭閣山下(今香港錦田),其重孫鄧從光遷屏山,為屏山鄧氏一世祖,至四世祖鄧益遜自屏山遷至鄧家蓢(今沙井萬豐)開村。鄧益遜之重孫鄧汲明(逸林)落戶橋頭村旁,逐漸形成塘尾村。
1992年規劃中的塘尾村
@《塘尾村志》
馬安山
因位于馬安山片區而得名。馬安山位于沙井南部,東北與萬豐相鄰,北有壆崗,西北有茭塘,西南有大王山。原名馬鞍山村,因村后有小山崗形似馬鞍形狀而得名。馬安山主要姓氏為陳氏,系駙馬房的一支。
馬安山地鐵站
沙井
因位于原沙井街道中心而得名(2016年沙井街道析出新橋街道)。沙井興起與義德堂陳氏家族有關。北宋末年,為避亂,陳氏經福建侯官遷入廣東南雄珠璣巷,南宋中期,陳朝舉遷入歸德鹽場涌口里。當時古深圳地區的鹽業已經非常發達,歸德鹽場的附近,有一個叫云林的地方,已經比較繁榮,陳氏就在云林的附近定居生活,這里入海河道多沙,掘井時沙很多,就取地名為沙井。
民國地圖上的沙井鄉
沙井原來只是一個村的名字。土改時沙井大村被劃分成一村、二村、三村、四村4個村,分田時按生產方式和自愿的原則將村民分為農民和蠔民,農民耕田產糧食,蠔民種蠔收水產。
沙井陳氏義德堂全景俯瞰
合作化時期,先后成立了四個農業初級社和四個蠔業初級社,從而奠定了后來沙一、沙二、沙三、沙四、蠔一、蠔二、蠔三、蠔四獨立成村的基礎。
后亭
因位于后亭片區而得名。后亭村位于沙井北部,北接松崗,西南臨步涌,茅洲河從后亭村東北部經過。陳氏先祖系從福建莆田遷移至此,因莆田有村名后亭,為紀念故居,故以后亭為村名。
后亭陳氏宗祠
@蠔鄉沙井
后亭陳氏系駙馬房的一支,七世祖陳宗順遷居壆崗,尚留一、二近派與古靈公嫡裔繡錯而居,互敦雍睦。徐姓在新中國成立后從崗頭村遷至此地,成為后亭第二大姓氏。
松崗
因位于松崗街道中心附近而得名。松崗,原名黃松岡,墟場建在一個黃姓村落旁,村附近有一個長滿松林的山岡,所以墟場就被叫成“黃松岡”,黃松岡墟即現在的松崗老街。除了簡稱松岡,在一些舊地圖上,黃松岡墟也記作黃岡墟。
日軍地圖上的黃松岡墟
1950年,正式稱為松崗。實際上,松崗站離松崗老街和松崗街道辦還有一段距離,離松崗站最近的自然村為沙浦村。
沙浦村的沙浦蔡公祠
此站可換乘6號線。
碧頭
因位于碧頭村旁而得名。清朝初期,碧頭村由佘屋、林屋、許屋、魯屋等組成,因諸村靠近洋涌河(因當時洋涌河于碧頭入海,故又稱為“碧頭河”),建有碼頭,是當時東莞、寶安兩地最大的貨物交易場,又名碧頭墟,統稱碧頭。
碧頭站
后受戰亂等影響,佘屋、許屋、林屋、魯屋等家族相繼衰落,分散他處。清末至民國初年,蔡氏買入佘屋大圍,由現公明街道遷入,形成以蔡、許、佘三大姓氏組成的村落,仍稱碧頭村。
深圳地鐵11號線的開通,深圳軌道交通路網連接起高鐵、機場,形成立體交通網絡,對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11號線為快線,是目前深圳地鐵行駛速度最快的一條線,亦是唯一一條8車廂以及開設商務車廂的線路。
行駛中的11號線
深圳地鐵11號線串聯起了福田、深圳灣、后海、前海、寶安中心區、空港新城等多個重點產業集聚區,加速城區發展一體化的功能也得以體現,成為深圳地鐵中的超級換乘線。深圳地鐵11號線具備快速聯系城市中心區與西部片區的功能。
11號線列車
遠期,深圳地鐵11號線還將與穗莞深城際鐵路、深茂高鐵、深港西部快軌接駁,聯系港澳、廣州、東莞、中山、茂名等地,成為深圳串聯“珠三角”地區的紐帶。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2-01-29
2022-01-20
2021-01-16
資料來源:
《深圳地名志》
《深圳自然村落概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