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1880—1942),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改過十訓
余五十年來改過遷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勝舉。今且舉十條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與諸君言之。
1、虛心
常人不解善惡,不畏因果,決不承認自己有過,更何論改?但古圣賢則不然。今舉數例: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又曰:“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蘧伯玉為當時之賢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圣賢尚如此虛心,我等可以貢高自滿乎!
2、慎獨
吾等凡有所作所為,起念動心,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無不盡知盡見。若時時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為。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又引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此數語為余所常常憶念不忘者也。
3、寬厚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賢處事,惟寬惟厚。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4、吃虧
古人云:“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時有賢人某臨終,子孫請遺訓,賢人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
5、寡言
此事最為緊要。孔子云:“駟不及舌”,可畏哉!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6、不說人過
古人云:“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功夫檢點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上數語,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過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我眾須知文過乃是最可恥之事。(注:不狡辯彎曲己過。不掩飾自己的過錯。
8、不覆己過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處,即須發大慚愧,生大恐懼。發露陳謝,懺悔前愆。萬不可顧惜體面,隱忍不言,自誑自欺。
9、聞謗不辯
古人云:“何以息謗?曰:無辯。”又云:“吃得小虧,則不至于吃大虧。”余三十年來屢次經驗,深信此數語真實不虛。
10、不嗔
嗔習最不易除。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但我等亦不可不盡力對治也。《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可不畏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