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兩周心情特別低落,估計是得抑郁癥了。」常常聽到周邊的朋友用玩笑地語句說起這話,現在抑郁癥似乎被過度使用了。
但情緒低落通常只是抑郁的眾多特征(且有嚴格的標準)之一,有些抑郁癥的表現甚至完全相反。歸根到底問題在于,我們所有人對抑郁癥的了解都太少太少了。
也許你想知道怎樣耐受不開心的感受,也許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抑郁癥,或者你想區分不開心和抑郁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抑郁癥」你不知道的一些事兒,還會給到大家一些建議。
01
情緒低落就是抑郁癥嗎?
情緒狀態的確是抑郁癥的一個主要表現,但真正的抑郁癥,「心情低落」要持續至少兩周,并且嚴重影響社會功能(比如學業、日常工作、社交等),而且對事物缺乏興趣,做什么事情都覺得沒意思,感覺很累。此外,還會在飲食,睡眠,體重等軀體方面也有影響(比如體重嚴重降低,失眠易醒等)。
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工作/學業壓力、家庭突發變故而情緒受到影響,這樣的時刻往往是抑郁狀態/抑郁情緒,未必是抑郁癥。
因此,心情低落并不一定就是抑郁癥,在未確診之前,大家也不要自己嚇自己呀。
02
抑郁癥也分很多種
實際上,抑郁癥也分很多種,不是所有的抑郁癥都會情緒低落,或者想要自殺。根據癥狀表現、復雜的病因,抑郁癥可以分為4種,相應的,對不同癥狀,應對方法也不會完全相同。
第一種是最典型的抑郁癥:「重性抑郁障礙」。
這是一種急性發作的嚴重抑郁癥,來勢最兇。可能有特殊原因,也可能沒有原因,有時,一些人會陷入巨大的低落情緒中,難以自拔。一方面感到非常痛苦,另一方面,也可能埋怨自己,為什么心理素質這么差,甚至開始討厭這樣軟弱不堪的自己。
第二種,則會靜悄悄潛伏發作,持續時間長達兩年以上,叫做「持續性抑郁障礙」。
「重性抑郁」讓人很明確地感到難過,但在「持續性抑郁障礙」中,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是什么,只是感到麻木,覺得生活沒什么樂趣。
第三種,屬于兒童和青少年,叫做「破壞性心境失調障礙」。
孩子的抑郁與成人不同,他們更容易表現出憤怒,而且很頻繁,就像活火山隨時可能爆發。
最后一種,是女性專屬的定時炸彈:「經前期煩躁障礙」。
它是在月經來臨之前遭遇情緒上的紊亂,無法正常生活,癥狀嚴重時,它可能達到與重性抑郁障礙發作相當的程度。這是一種女性才有可能得的抑郁癥,也讓女性比男性在面對抑郁時多了一重風險。
03
你不了解的「男性抑郁」
在很多人的認識里,抑郁癥似乎都更容易在女性身上出現。但更多研究發現,男性女性抑郁癥的發病率其實相差無幾,只是很多男性會更傾向于否認自己的抑郁癥狀,在治療時也更難確診,這和男性不善于覺察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有關。
由于男性較少報告自己的抑郁癥狀,人們便更多根據女性案例來總結歸納抑郁癥的特征。但當我們拿這一套特征去判斷男性是否抑郁,往往又有所偏差,因為男性未必符合女性的癥狀標準。
而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男性的抑郁也有一些特殊表現。不同于女性常見的抑郁表現「低落、無價值感、自責、脆弱」等等,男性抑郁大多會表現出抱怨、疲勞、易怒、睡眠問題,對工作失去興趣、沖動行為和濫用藥物等癥狀,還可能會有暴力行為。這些沖動情緒、攻擊性行為,可能是因為內在情緒無法表達,而產生的一種極端的應對機制。
抑郁的男性,比起尋求他人幫助,更容易優先選擇「自我治療」,比如通過一些上癮行為、危險行為:煙癮、酗酒、過度游戲、賭博、出軌成癮等等。他們用這些方式來試圖緩解痛苦。他們會將自己和他人隔離開來,尤其會將自己和伴侶、孩子、家人、朋友隔絕開來。
04
關于抑郁癥的治療
1.如果真正患上抑郁癥,需要打針吃藥、生理治療
身體其他部位出了問題,大家會來關心你;但是當大腦出問題的時候,大家就只會說,振作一下!好像是我們自己不想振作似的。真實的情形是,我們的大腦生病了,它需要系統的、專業的關心。
在抑郁癥患者大腦中,用多巴胺打個比方, 抑郁癥的患者遇見令 TA 高興的事情,腦袋里面分泌了多巴胺,但大腦卻無法維持它們的水平,或者其水平被抑制。由于這些生理上的功能受損,人就無法感受到「快樂」的感覺。這就是為什么說,抑郁癥和感冒發燒一樣,是有生理基礎的,并非「意志力」、「積極與否」的問題。
所以科學家們就研制出藥物來,或是刺激大腦中神經遞質的產生,或是抑制大腦對于神經遞質的吸收。總之,增加大腦中神經遞質的水平,以讓抑郁癥患者能夠重新擁有感受快樂的能力(比如說:百憂解和帕羅西汀這些抗抑郁藥物是被認為提高血清素水平的,以此來強化神經細胞之間的信號水平——就像在兩者之間加了一個擴音器)。
你看,這跟你摔斷了腿,你會去吃藥、打石膏一樣。抑郁癥也需要生理上的治療。
2.建議生理治療與心理治療一起配合
抑郁癥本身是個復發率高的疾病,當藥物治療配合心理咨詢一起來做的時候,能夠有效地延長抑郁癥復發的間隔時間 (Frank E等,1990)。這也和一切精神類疾病的治療大方向一致:你要尋求精神科醫生的診斷和藥物治療,亦要配合心理咨詢師的心理咨詢。
我們來了解一下精神科大夫和心理咨詢師的區別。
精神科大夫:有系統的醫學訓練背景。擁有精神科診斷權和藥物處方權。所以當你懷疑自己或身邊的朋友患有抑郁癥,你要去當地的精神科(抑郁門診)去做診斷、拿醫囑。
心理咨詢師:心理學背景,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咨詢訓練。無診斷權和藥物處方權。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當需要配合心理咨詢時,你要尋找心理咨詢師進行(中長期)咨詢。
所以,當你或者朋友出現抑郁癥的風險時,請盡可能幫助自己或朋友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先去精神科接受診斷和藥物建議,再視情況尋找心理咨詢師的幫助),求助或給予陪伴,并做危機識別。
如果你懷疑自己可能有抑郁相關的問題,但是不知道怎么判斷嚴重程度(究竟是不是抑郁癥)、不確定應該找咨詢師還是看醫生,甚至覺得很難分辨合適的求助資源。
我們的「心理評估」服務或許可以幫助精準、高效地定位你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且匹配最適合的服務。
整個服務是由以下幾個部分和流程組成:
1. 首先使用國際標準的核心情緒相關心理量表,測評抑郁、焦慮等核心情緒當前狀況
2. 再使用綜合心理健康狀況心理量表,9 大維度綜合了解你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3. 40 分鐘一對一的視頻心理評估訪談
4. 定制專屬于你的心理健康方案
5. 3 個月+心理顧問持續跟進與支持
數據顯示,經過「心理評估」進入的心理咨詢,咨訪匹配度有效提升 5 倍,89% 的用戶認為,通過評估,獲得了更加省錢、高效、精準的心理支持服務。
編輯:寒冰
參考文獻
Murray CL, Lopez AD.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from disease, injuries and risk factors in 1990 and projected to 2020.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Wells KB, Sturm R, Sherbourne CD, Meredith LS. Caring for depression.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Andrews PW & Thomson JA. The bright side of being blue: depression as an adaptation for analyzing complex problems. Psychological Review, 116:620-654.2009.
辛德爾.西格爾,馬克.威廉姆斯,約翰.蒂斯代爾;劉興華等譯. 《抑郁癥的內觀認知療法》.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Judd LL. The clinical course of unipola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97,54:989-991
Seligman, M.E.P. "Effects of inescapable shock upon subsequent escape and avoidance responding".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1967, 63 (1): 28–33.
Seligman, M.E.P. 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 Development, and Death.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1975.
Frank E, Kupfer DJ, Perel JM, et al. Three year outcomes for maintenance therapies in recurrent depress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90,47:1093-1099.
可以領取限時優惠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