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有沒有一件物品曾經帶給你特別強烈的情緒體驗?
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 ( Andy Warhol )有一個自己的「時間膠囊」( Time capsule )——600多個裝滿物品的紙箱,每個箱子里都是一段時間的見證——畫廊傳單,郵票,成包的糖果,指甲剪,餅干罐……它們現在都靜靜躺在 Andy Warhol 博物館里。
記憶會騙人,物品作為時間的載體卻真實可感。寫寫你的那件物品吧。
(安迪·沃霍爾的「時間膠囊」)
不知道在哪里看見過《失落的衛星》這本書,反正豆瓣里標注了想讀,買書時就一道買回來了。
聽名字總覺得是個跟《三體》類似的科幻小說,打開讀才知道是一本中亞游記(抱歉!)。
怎么說呢,剛讀了一兩章就開始有一種擊中感,滿腦子都是一句話:「差點忘了游記是可以寫成這樣的。」
我被他的筆尖帶著,一起到訪中亞的國家和城市,看他與那里人對話、發生故事、探索一些特別或者不特別的場所和地點,這些體驗往往非常私人,遇見的人不能再見一次,那些故事也不會再重現了。
作者在出發前做足了功課,所以也同時給了我一個不曾擁有的視角,我看見了因為蘇聯解體國家獨立再也無法徒步到達的伊塞克湖,塔什干廣場上取代了馬克思雕像的帖木兒雕像,還有想要到中國留學而自告奮勇當導游的杜尚別青年。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對中亞很著迷,加加林軍事療養院、翻越帕米爾高原、詩人李白誕生的碎葉城,這些詞語和短句帶著一種粗獷的褪色的浪漫。
這幾年出行做攻略,常常翻馬蜂窩和小紅書的游記,看多了用 DAY1 DAY2 為結構的行程記錄,瀏覽個十幾篇差不多能背下來拍照好看的打卡地、必去景點都在哪。而對旅行的期待往往也減少了大半——畢竟實際看見的常常也不會比博主照片上的更好看。一度讓我對出去旅游這件事情有些提不起興趣。
這本書好像在我腦門上敲了一下:用更便捷更快餐的方式生活太久,別忘了偶爾跳出來看看其它可能性。
今年帶來特別情緒體驗的事物還挺多的,想分享兩個。
第一個是我撿的小黑貓。
說來在早幾年前我就到處吶喊想養一只小黑貓,甚至已經在網上看好了,卻在等待它的時候陷入了深深深深的焦慮。從該起什么名字,小貓要吃什么樣的食物開始,到小動物絕育的利弊是什么?我的焦慮從養貓奇妙地擴散到了恐婚及未來孩子教育上。最后因不相信自己能照顧好貓而放棄。
今年的一天夜里,我坐在路邊打游戲。一個奶奶的聲音傳了過來,一抬頭看到那只小貓咪的時候嘴角都在止不住笑,伸伸手喊一聲就喵喵地靠近了我,性格非常大方。雖然他那時候很小,但也知道玩鬧的時候把爪子收起來不劃傷我,打車帶他回家的路上,他很恐懼也沒有伸出過爪子或者用嘴咬過人。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常常盯著他發呆,依舊有奇妙的恐懼和自我懷疑存在,但日子一天天過去,在我試圖找信任的朋友收養他失敗,在我確信這是我的貓,以后都不改了之后,事情就變得美好了起來。
他似乎并沒有想象的難帶,甚至比別人家的貓更容易。他會自己吃飯喝水上廁所睡覺,并不需要我奇了八怪的替他擔心。剪指甲的時候也會一邊看電視一邊伸出爪方便我剪,洗澡的時候也不會大喊大罵,家里來人也會大大方方的出來接待,除了太能吃沒有任何問題。最近我會偷偷的感嘆自己真幸運,遇到了這么好的貓。回想幾年前被貓嚇住的自己,又忍不住想,大概也是自己成長了些,才能在今天留下這么好的貓。也對未接觸過的關系,有了不少信心。
第二件是新出版的漫畫書《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貓狗漫畫每周五更新到現在三年多了,共兩百多篇,我全程參與了繪制和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從各個渠道收到過讀者來信及反饋,很感動,是一種真實的,震撼的,人與人聯結的感動。
當看到有人來信說感謝貓狗的陪伴;某篇漫畫給了他很大的生活支持;還有很多朋友跟貓狗分享生活里的酸甜苦;這些都讓我確認因為很多人的陪伴和喜愛在,所以貓狗是有真實生命力的。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這本書的出版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是貓狗漫畫出版的第一本書,也是和很多讀者朋友約定過一定會讓他們看到的書。除了編繪和打磨內容的時間,過程中還經歷了種種意外和小插曲,好在最終跟大家見面了。
當真真實實的書捧在手里的時候,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感動,溫暖,欣喜……對我個人而言,這本書不同于其他,因為拿起它的時候,總能感受到漫畫對面的讀者,想捧去見你們,然后一起快樂地轉圈圈:「看,貓狗出書了,你能跟我一塊開心一分鐘嗎?」
看到這個題目,我腦子里第一個出現的物品是一只公仔「草莓熊」。上半年去迪士尼玩的時候看到草莓熊就很喜歡,回來以后正好搬家,就在網上買了作為搬家禮物送給了自己。
? 剛來到新家的草莓熊
我是個娃娃狂魔,家里有很多,娃娃對我來說已經超過物品本身的意義,它們好像是有「生命」的,也是一種愛的象征。但嚴格意義上說,這是我買給自己的第一個娃娃。
說來好笑的是,在這個草莓熊之前,我所有的娃娃都是別人送的(主要是男朋友們),從來沒有給自己買過。好像在我心里,娃娃就是必須得別人送才行,是不可以自己送自己的。背后更深一層的意義大概是,我心里一直覺得得需要別人來「愛」我,我是沒有能力自己愛自己的(這又是個很深深深的誤解了) 。
所以以前的人生里,我一直在不間斷地談戀愛,很依仗關系活著,把自己置于一個弱勢的位置上,享受著別人的愛和照顧。而今年我結束了一段關系,開始了獨居生活,這是成年以后的第一次,沒有男朋友、沒有室友、父母也在遠方鞭長莫及,經過一段艱難的適應過程,我也終于開始學著照顧自己,愛自己。
所以草莓熊大概是一個象征吧,是我獨立的象征,我終于把一直以來依附于別人的愛的能力收回到了自己身上。現在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偶爾情緒低落的時候,我都會抱抱草莓熊,它給了我很多安慰和力量,我知道,背后的力量其實來源于我自身,這讓我安心、快樂也驕傲極了。
你有什么曾帶給你強烈情緒體驗的物品?
評論區一起聊聊吧。
編輯:李歪歪
責編:kuma
封面圖來源:unsplash
▽我們的新書《貓和狗的生活哲學》上市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