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新年好呀。今天是開年第一天,我們來聊一個溫暖的話題:「什么是愛自己」?
簡里里講過一個小美人魚的故事。
「小美人魚愛上王子,拿自己的歌喉交換,王子仍然沒有愛上她,三天之后美人魚變成泡泡消失了。但在這三天里,海巫師又再次和她做了一個交易,只要她殺掉王子,自己就可以活下來。但是小美人魚沒有殺掉王子,她選擇了自己消失。
很多人會覺得小美人魚不愛自己,『倒貼』還失去了自己。但實際上我覺得小美人魚非常愛自己,而且為自己負責。
當美人魚愛上了王子,她就主動去追求。盡管我們并不知道對方是什么樣子,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喜歡我,但是很勇敢地決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她發現王子不愛她,甚至王子和她想象的不一樣時,小美人魚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而不是把責任扔在別人的身上。
我喜歡你這件事情,和你沒有關系,是為我自己的人生做了選擇。
所以她選擇了不去傷害這個王子,選擇自己消失。在我看來,她在探索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展現出了非常強的愛自己的能力。」
簡單心理 CEO
簡里里
挺多人發來消息,說新年「想學習好好愛自己」。于是,我們向簡里里問了 8 個有關「如何愛自己」的小問題。
以下是回答文字稿,來看看吧~
01
人一定要愛自己嗎?
一個人有能力愛自己是珍貴和稀少的,大部分人都不能。
這和社會和環境因素都有關系。比如東方是恥感的文化,需要你更愛大家和集體。羞恥感本身就是要殺掉一部分你的「愛自己」,你才能從為集體犧牲和付出中獲得意義感。
所以在不定義語境下來定義「愛自己」是不公平的。愛大我也是愛,愛小我也是愛。各自有其好處,也各有其要支付的代價。
02
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有什么特質?
「真正愛自己」這個描述方法有些偏執了——就好像我們這些凡人,對自己有那么一點點的愛,但還不足以到「真正愛自己」還要為此感到羞恥似的。
其實大多數人都不怎么愛自己——哪怕是那些看起來「超級自戀狂」。他們也痛苦,就是因為內在有痛苦感,才要用他人來填補自己內在的疼痛。
能愛自己是稀少和珍貴、但是可以通過練習而獲得的能力。如果我講得更理論化一點:這個人有穩定的自我價值體系,對自己有穩定的自我評價。即便它們與所在社會環境的「主流價值體系」有所不同,也不會因此而感到羞恥,不會非要去改變自我或改變環境。他/她能夠為自己做選擇,并為此承擔責任和代價。
你和他/她相處起來大體是舒適的,因為他/她在自己的身體里感到舒適。我更年輕時候覺得這個很難,但到現在我的想法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如果你不那么愛自己,生活會不斷地給你教訓——帶來的痛苦足夠多,時間足夠長,很多人也被生活逼到了墻角,也就愛誰誰了。
人生太難。不為難自己為佳。
?《布魯克林》
03
如何看待「愛自己=買東西/想干嘛干嘛」這類特別具像化的答案?
這么說也沒有錯,但是不完整:后面還要加上一個,「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因為愛是個復雜的詞匯,它并不以滿足「欲望」為唯一目的。小孩子才會覺得只是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生活就會永遠快樂下去。但是如果你從這里開始也沒問題——只要你準備好了承擔相應的責任和支付應有的代價。
比如你可能會很快發現只吃糖和油炸食物,身體會支付代價;你就會重新考慮是否愿意為了健康帶來的舒適感,自愿舍棄一些對于高熱量的欲望。所以如果要愛,無論是愛他人還是愛自己,都要讓這個主體自己為自己承擔責任。
04
人人都有「不喜歡」自己的時刻
這和愛自己是否沖突?
不沖突。
愛是復雜和深厚的情感,它是有彈性和厚度的。你會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歉疚、惱火、生自己的氣;但是它并不會影響本質上你對自己的認知——比如我是不是一個「可以被愛」、「值得被愛」的人。
在「愛」這個彈簧床上,你有時候更喜歡自己一些,有時候討厭甚至憎惡自己一些。但正是它的復雜和豐富,驅使你去做行為上的改變、付出努力。「愛」中的自我反思帶來生長。
?《心靈捕手》
05
現在有句很流行的話叫「自愛沉穩,而后愛人」:人要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這兩者 真的存在先后順序嗎?
真正存在順序的是:一個人先有被愛過/體驗過被愛的感受,她/他就能發展出愛自己的能力;然后在和他人相處的時候,也自然地會愛別人。
當然世界上并非事事完美。實際上我們在沒有學會愛自己的時候,已經進入了很多關系——和朋友的關系、和家庭的關系、和陌生人的關系。我們是在不同的關系中學習如何愛自己的。我們遇見的人中,有人愛我們,有人不愛——這當然是正常的,甚至也和我們自己好不好毫無關系。很多是運氣使然。
我們可以做的是,每次都盡量選擇那些能夠使你感受到善意和支持的關系,在這些關系中,你能感到自己被愛,和值得被愛;離開使你感到不適的關系,不允許它們來傷害你對于自我的認識和信心;也盡可能在關系中給予他人善意和支持,身邊的愛多一點,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好一點。
06
愛情能夠發生, 是因為「愛對方比愛自己要多」嗎?
我覺得世界上只有孩子愛父母,是愛對方比愛自己要多。孩子無論如何叛逆和反抗,他們總是忠于父母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愛之中,有更多的非主觀意愿上的殘缺;是因為成年人更多被破壞的自我,不能滿足的愿望和欲望,身不由己和人間悲劇。
愛情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愛情能夠發生,只是因為一個人想戀愛了。一個人不想戀愛,就沒有愛情能夠發生。
07
我可以做點什么來愛自己?
我們來說「自戀」這個詞。這個詞是個中性詞,描述的就是:我喜不喜歡自己,有多喜歡自己。我覺得我自己是「可以被愛」的嘛?在我的眼睛中,別人是否樂意「愛我」?
所以你看,「愛自己」的意思是,你內在是否真的感覺自己有價值,值得他人喜愛。至于做什么——如果你打心里覺得自己是可愛的,你做什么都可以。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那么可愛——比如總是感覺被忽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獲得被愛、總覺得不值得被愛所以總是拒絕生活中好事情的發生——我描述的是在座的絕大多數我們,我有兩個非常簡單的建議:
1)生活中盡量去做那些真正令自己高興,而不是令他人高興的事情。見令自己感到被愛、和被情感上支持的人;
2)一直做下去。直到自己覺得享受和舒適。
「愛自己」是一件動態的、可以練習,也需要練習的能力。
?《小婦人》
08
愛自己是否是一種終身的工作?
是。但是一旦你學會了愛自己,就很難再不愛了。人年紀大的好處是更可能知道自己生活的重點,臉皮也隨之增長起來。愛自己會越來越容易。
總得來說,「愛自己是一個能力,而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能力。它意味著你對自己有相對清楚的了解和理解,在此基礎上,你能夠承擔承擔責任和代價。
從人格健康層面上來講,你有相對穩定的自我價值系統。
一個人要對自己有穩定的自我評價,不受外界的聲音和表達而改變。比如你經歷糟糕的事情,可能會覺得我這件事情沒做好,但不會感到自己很糟。這套價值體系相對成熟的人,無論你的價值體系和你所處的文化、以及父母給你的價值體系是否一致,你都能允許你的價值體系獨立存在。這就意味著你不會去犧牲掉自己去討好別的價值體系。
在這個基礎上,你就一定有能力愛自己,能夠接受自己。
當你有相對確定的自我認識和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就算你遇到糟糕的親密關系時,你的心理狀態都是有彈性的,人是有能力喜歡自己、有能力去喜歡別人和給予別人愛的。」
新的一年,記得繼續鍛煉「對自己好」??
作者:簡里里
編輯:江湖邊
責編:Kuma
封面圖來源:Unsplash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