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密關系里,有沒有那么一個瞬間,你發現你有點想看對方的手機。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有點停不下來,你腦子里出現了一連串的問題:
我怎么會出現這樣的念頭?
想看伴侶手機是不道德的嗎?
ta 會不會生氣?
所以我究竟該不該看?
你肯定不是一個人。在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里,直來直去的應采兒都偷偷看過陳小春的手機,并且在看到女生發來的模棱兩可的消息后保持了沉默。
暴脾氣如她,都沒有攤開來講——那他們現在感情還這么好,是不是說我也可以試試看看伴侶的手機呢?
在得出一個 Yes Or No 的答案前,我們也許應該先想清楚:想看手機這個念頭,對關系究竟意味著什么?
這也許并不是一個道不道德、該不該生氣、合不合理的問題,我們需要看到它背后更深層的心理原因。
01
「偷看手機」,本質可能是信任和溝通問題
「想看伴侶的手機」,這個問題不是隱私那么簡單,背后其實是信任和溝通問題。
為啥這么說呢?我們把這個問題拆得更細一點來看看:
1.「想看手機」——這是為了想獲取自己沒有或不確定的信息;
2.想「偷」看——這是擔心對方會因為自己想看的行為生氣。
換個說法,「想偷看手機」為什么會成為大家左右為難的問題,有兩個根源:
1. 覺得對方那里有自己不知道但是想知道的信息;
2. 出于各種原因,不愿意用直接提問/討論獲取允許的方式,才需要「偷看」。
那么對應出來就是兩個問題:
1. 你不信任對方了,因為你覺得對方某些事情瞞著自己;
2. 你們在不信任的基礎上,信息溝通的通道受阻了。
當然這兩個問題的發生的先后順序也有可能調換:
先是你們長期以來就存在信息溝通的阻礙,在沒有良好溝通習慣的基礎上,你想要通過「偷看」的方式來獲取信息。
但其實本質都是「信任」和「溝通」問題。
?溝通是建立信任的方式
02
寧愿偷看手機也不溝通?因為溝通本來就很難
其實大家都知道,同樣是獲取信息,相比于溝通,「偷看手機」其實是不太好的方法,因為它顯而易見會帶來損害信任的風險。但為啥有的時候,寧愿看手機也不愿意好好溝通?
這可能跟這 3 個原因有關:
1.「開始溝通」本身就是一種信任,而信任是逐步建立的。
很多人都覺得,既然我們已經談戀愛了,那肯定應該已經有信任了啊!但其實,信任不是在成為男女朋友的一瞬間就有的。為啥呢?
首先,親密關系的建立是個需要時間的過程,大概會有這么幾步:
吸引-> 喜歡 -> 互相了解 -> 建立信任->更多了解->更多信任-> 建立依戀。
所以,信任并不是在吸引和喜歡的階段就有的默認選項,而是需要更長的一個過程。
舉個例子,你肯定不會自己愛挖鼻屎這件事告訴路人吧?也不會告訴同事,很大概率也不會告訴剛交往的男女朋友,這是相處了很久的伴侶或朋友才能共享的信息。
另外,「信任-了解」的過程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既可以良性循環,也可以惡性循環:
假如你告訴對方一個你的小毛病,對方能平和而坦誠的告訴你他能接受的程度,那么下次你們可能就能交換一些小毛?。患偃鐚Ψ降姆磻桥u你和嘲笑你,那可能后面就再也不會有類似的溝通了。
2.每個人的溝通模式都不同,這種不同很可能會帶來誤解。
每個人的溝通模式都是不同的,在對他人的溝通模式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方式對別人的方式進行解讀,從而產生誤解。
舉個例子,我是一個隨時隨地會陷入沉思的人,之前并沒覺得有什么問題,直到有一次一個多年好友問我:「之前不敢問你,但是你經常說著說著話就沉默了,眼睛還直勾勾的,又面無表情,看起來很像是生氣,你到底在想什么?」
(可能這樣↓)
我這才發現這樣可能給別人帶來了很多困擾和疑問,連忙解釋:「我真的只是在想事情,可能你說的話某一點引起了我的興趣,大腦里跑的很快的時候,嘴會跟不上,所以可能不自覺沉默了。」
所以你看,通常我們自己默認的溝通方式,別人可能很不習慣,不僅不習慣,還有可能造成誤解(比如我其實明明很和善,卻因為以上原因經常被認為是沒禮貌/壞脾氣/面癱)。
此外,每個人默認的溝通邊界也不盡相同,有些人能拿自己的相貌開玩笑,有些人則會覺得冒犯。
所以,在親密關系中,你需要花功夫把「默認模式」調整為「自定義模式」:
在想要更了解對方時,雙方都先確認一下溝通的方式和邊界,很多答案自然就浮出水面了。很可能對方沒有想隱瞞,他只是不知道你想知道(禁止套娃)。
3.想「偷看」,可能是低自尊的表現。
這個心理不難懂,如果直接問「你有啥事瞞著我」,害怕對方可能會因為這樣直白的提問而生氣;如果直接提「我想看你手機」,又好像公然告訴對方「我懷疑你」——其實是一種又懷疑對方,又懷疑自己的行為:
既不相信對方能接受提問,好好交流;也不相信自己提出了問題后還能被對方接受和喜愛。
很可能你之前因為另一半的隱瞞或背叛被傷害過;或者長期以來一直被低自尊困擾,有沒有親密關系都容易否定自己。這種情況下,容易過早否定了「可以嘗試溝通」的可能性,建立信任可能要從信任自己開始哦。
03
根本問題我都了解了,所以到底要不要看?
最后,又回到「看不看手機」這個具體問題上,其實無非這么兩種選擇:
1.看
一個前提是:如果看了,要能接受帶來的后果——確實可能座實了你的懷疑 and/or 如果被發現了會加劇兩人之間的不信任。
比如你們還在「吸引-喜歡」這個階段,也就是還在建立信任的過程中,并且還不確定是否想長期發展,看手機有一定概率是排雷了呢或許。但是要能夠接受可能帶來的后果,在感情初期,一次加劇不信任的行為可能會導致分手。
再比如感情已經岌岌可危,你感受到了強烈的不安全感,想通過看手機獲取信息、確認你的感覺。但其實這個時候,看不看、是否被發現,都不是你們最大的問題了;同樣,要能接受前提中提到的后果再看。
2.不看
如果你們還在「吸引-喜歡」這個階段,并且還想要繼續發展到更親密的關系。
你可以嘗試坦誠溝通你的需求,解釋為何感到不安全,說明你想知道的是什么信息,看對方是否能理解和接受,共同找到溝通的良性方法;如果對方表示絕對不行,那可能你們的溝通方式并不適配,后續繼續交往也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如果你們已經在一起很久,有一定信任基礎:問問對方「我能不能看?」
如果你們在一起很久了卻問不出口,那說明你們有一直沒解決的部分信任問題,建議一起聊聊最近為何出現了信任危機,是什么引發了這樣的變化。有一種可能是,已經是「老夫老妻」、形成了固化的溝通模式,兩個人聊無法發現問題,這時也可以考慮試試試試夫妻一起參加的咨詢。
信任是需要勇氣的,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尤其如此;溝通是能建立信任的一種方式,但是溝通又是需要練習和配合的。
最近大火的番劇《國王排名》中,波吉王子在被老師陷害后,害怕回到城堡面對他們,好朋友卡克罵他:「你太沒有勇氣了」,指點他的德斯帕說也說,我們不僅需要信任他人的勇氣,還需要永遠相信自己的勇氣。
? 日本動畫《國王排名》
希望每個能擁有親密關系的人,也能有勇氣信任對方、信任自己,信任兩個人一起能戰勝不安全感,這樣也就不會被「能不能偷看手機」這樣的問題困擾了。
參考文獻
Stosny, S. (2013). Living & Loving after Betrayal. Oakland: New Harbinger.
Marques, D., Guerreiro, T., Carri?o, L., Beschastnikh, I., & Beznosov, K. (2019, April). Vulnerability & Blame: Making Sense of Unauthorized Access to Smartphon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9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 589). ACM.
作者:銀槍小白龍
編輯:李歪歪
責編:kuma
封面圖來源:unsplash
在決定要不要看伴侶手機之前,
可以先嘗試理解自己和對方的情感需要,
歡迎你和伴侶一起來到「簡單森林」,
關注簡單森林服務號
回復【偷看手機】可領取300元線下評估優惠券
?
▽我們的新書《貓和狗的生活哲學》上市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