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農民起義風起云涌,這是一個大革命時代,英雄輩出。他們前赴后繼,為的是粉碎舊世界,建立新社會。很可惜,眾多英雄湮沒在炮火之中,笑到最后的卻是后來者朱元璋。但大明應該記住這些開國先烈。
下面這位就相當了不起,他為朱元璋建功立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堪稱朱元璋的前輩、大明的奠基人(最少也是之一),應當寫在大明革命史上,寫在大明英烈傳中。
他登基時,朱元璋還在托缽要飯
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走向滅亡的宿命之年。五月,安徽潁州,韓山童、劉福通在“一只眼石人”的授命下,“挑動黃河天下反”,掀起了元末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浪潮,拉開了大革命序幕。
戰火不斷綿延,很快就燒到了大別山腳下的光山縣。一個常年走村串戶的布販子并沒有感到害怕,相反,那熊熊烈火令其激動、興奮,他覺得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是時候搏命創業了。革命的火焰已經燃起,他不能再是一個平庸的布販子。
他們很快就搭起了班子,組建創業團隊,準備大干一場。有思想,人還長得帥,而且還頗有俠客風范,容不得推辭,他毫無懸念地成為創業團隊的領頭羊。
這個人叫徐壽輝,湖北羅田多云鄉上五堡(今羅田縣九資河)人,這一年他31歲。常年以販賣布匹為生,算得上見多識廣,這與朱元璋游走四方化緣的經歷頗有幾分相似。但他比朱元璋長得帥多了,身格魁偉,相貌非凡,人稱“羅田第一美男子”。
就在韓山童起義后三個月,大別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莊(即天堂寨),殺氣震天,豪情萬丈,革命的烈火在這里燃燒。一支頭裹紅巾的義軍很快將走出大別山,沖向四面八方,一次次猛烈地撞擊著風雨飄搖的元廷。
除了首領徐壽輝,麻城鐵匠鄒普勝、江西宜春縣和尚彭瑩玉這些合伙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特別是彭瑩玉更是一位老革命。
11年前(1338年),他就在袁州起事,堪稱元末革命先驅。失敗后,他并沒有放棄,繼續傳教,廣收門徒,這些人后多成為元末紅巾起義軍的領導人和重要將領,甚至有人后來成為明王朝的開國功臣(比如:被朱元璋封為濟陽郡公的丁普勝)。
徐壽輝領導的這樣一支有群眾基礎、有得力干將的“紅軍”(紅巾軍也被稱作‘紅軍’),紀律嚴明,戰斗力強,很快就形成了一股浪潮,所向披靡。羅田縣城、蘄州(今蘄春)和黃州相繼被拿下,在蘄水(今浠水)清泉師太殿上,徐壽輝登基稱帝,國號“天完”(一說‘宋’)。
這是長江流域力量最為強大、持續時間最長、歷史影響極深遠的起義,是元末第一個農民起義政權,對元廷的破壞力極大,一直到朱元璋建立大明,依然還有不少的有生力量,占據不少的地盤。
這一年,朱元璋還是個23歲的后生,在皇覺寺混飯吃。說是在外云游,實際上就是揣著皇覺寺的“工作證”,捧缽化緣,自生自滅,那日子并不好過。雖然他看到了革命之火,但并沒有走上革命道路,他似乎還在等待觀望。
他統領百萬雄兵時,朱元璋才無奈革命
徐壽輝提出了“摧富益貧”的革命口號,對百姓不淫不殺,深得人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義軍變成了幾十萬、過百萬的浩蕩部隊,縱橫馳騁于長江南北。到1352年,才一年的時間,徐壽輝的義軍就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廣大地區。
當時有首民謠說:“滿城都是火,官府到處躲;城里無一人,紅軍府上坐”。
就是這樣瘋狂的打擊,讓元廷膽顫心驚,也給眾多創業夢想者極大地鼓舞。1352年正月十一日,安徽定遠縣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起兵,攻下濠州后,郭子興自稱元帥,長江淮河已經成了一片赤色世界,革命的浪潮洶涌澎湃。
就是這個時候,還在山寺中肚子餓得咕咕叫的朱元璋收到了一封來信,信是發小湯和寄來的。湯和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而且很快從百戶升級為千戶,他沒有忘記一起光屁股長大的朱元璋,想著拉他一把,到自己身邊來。
其實收到信的朱元璋并沒有立即行動,后來有人要拿這封信說事,想要告發他,無路可走的境況下,朱元璋這才被逼上梁山,投奔了郭子興的紅巾軍,成了一位革命青年。
毫無爭議,相對于朱元璋來說,徐壽輝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前輩。徐壽輝、劉福通等先行者,帶動了郭子興等追隨者,也讓朱元璋這些無依無靠的落難者在最無助的時候有了家,有了溫暖,有了未來。
此時的徐壽輝是朱元璋心中的神,他沒有機會能夠見到。如果他站在徐壽輝的面前,也只有抬起頭仰視,偷偷看一眼天完皇帝的美麗容顏。他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向前輩們學習,他也渴望成為像前輩們那樣呼風喚雨的大英雄。
所謂時勢造英雄,正是徐壽輝他們在元廷重病之時,掀起了摧枯拉朽之勢,這才有了朱元璋這位未來英雄,他日帝王。這是榜樣的力量,也是時勢的力量,它們都在推動著朱元璋不斷前行。
他直面對戰元廷時,朱元璋躲著悄悄長大
徐壽輝的雷霆之勢,嚇得元廷慌了手腳。1353年,元廷立即調集幾個省的兵力四面絞殺,對紅巾軍革命根據地發起一波又一波地攻擊,企圖掐滅革命的火種,端掉徐壽輝的老巢。
重兵圍剿之下,國都蘄水縣城淪陷,“蓮臺省”四百將士壯烈犧牲,先驅彭瑩玉也被圍困在瑞州,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徐壽輝率領部隊先后退到黃梅縣挪步園、沔陽縣一帶,整頓隊伍,堅持抗戰。
趁著元軍又去其他地方滅火,徐壽輝再展雄風,不斷向外碾壓,收復江西、湖南,還控制了四川盆地和陜西的一部分地區,又一次點起大火。這樣的拉鋸戰不斷在元軍和徐壽輝的義軍之間展開,鋸拉得越快,雙方就會傷得越重。
朱元璋就是在這個時候悄悄成長起來的,并且知道韜光養晦,在狹縫中生存,一點一點長大。正是徐壽輝他們直面抗敵,給朱元璋留出了空間和時間,給他露出來些許陽光,非常難得,甚至稍縱即逝。
他知道躲在韓宋(小明王)旗下光明正大地干自己的事,他知道蟄伏浙西6年,“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不拋頭露面,盡量不惹事生非,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活著,好好活著;長大,快快長大!”
試想,如果沒有徐壽輝、張士誠、劉福通他們擋在前面,如果朱元璋是個愣頭青去直接和元廷戰斗,他和他的隊伍會不會成為炮灰,消失在連天的戰火之中?
不說是庇護,最少是前輩們給了朱元璋喘息和生長的機會,是他們的“大”掩護了朱元璋的“小”。前輩們在與元廷一次次激烈的戰斗中,不僅削弱了元廷的實力,將其逼向死亡之路,更培養出了一個元廷的終極對手——朱元璋。
他成為先驅,卻給朱元璋留下不少得力干將
徐壽輝已經當了5年的皇帝,他真的太義氣了,昔日的親密戰友越發垂涎皇帝的寶座,不少人也想過一把皇帝癮,坐在寶座上悠哉樂哉,大手一揮,叱咤風云。
這里邊就有他的丞相倪文俊。1356年,在攻克武昌、漢陽以及襄陽等城池,帶領天完政權走出困境后,倪文俊便開始居功自傲,自作主張遷都漢陽,將天完君主徐壽輝也接到了這里。此時,他已經成為天完政權的實際操盤手,直逼帝位。
倪文俊甚至走上了背叛革命的道路,企圖投降,換取元廷湖廣行省平章的官帽??上д勁袥]有成功,倪文俊殺了威順王的兒子,打算再干掉徐壽輝,自己當皇帝,實現人生目標。
計劃再一次落空,篡權奪位失敗,還被追趕而來的陳友諒殺死在逃跑路上。但陳友諒這位來自沔陽的漁家子弟也沒有揣什么好心,無非是想從倪文俊手中接管徐壽輝,繼續將其玩弄于股掌之間。
1360年,按壓了幾年的心再也無法抑制,陳友諒痛下殺手,安排壯士用鐵器擊碎徐壽輝的腦袋,取而代之,成為陳漢開國皇帝。
這里我們來一個假設,倘若徐壽輝的政權沒有出現內訌,后面還有朱元璋什么事嗎?
陳友諒并沒有徐壽輝那般的雄心大志,他充其量就是想成為割據一方的大軍閥,在自己的小天地過“土皇帝”的日子,他的心胸與格局也決定了他最終的結局。
在清除徐壽輝之前,陳友諒就開始消滅潛在對手。其實,此時整個江南陳友諒一人獨大,為鄰的朱元璋和他不是同一個級別的選手。而且兩軍劍拔弩張,大有開撕之勢,朱元璋最害怕的就是駐守安慶的天完驍將趙普勝,便使出了離間計。
陳友諒對戰功赫赫的趙普勝本就心存忌憚,正好借此機會以圖謀不軌的名義殺了趙普勝。朱元璋當時別提有多么開心。
如果此時,趙普勝對昔日舊主(他曾是朱元璋的干將)來一頓痛擊,不知道朱元璋會遭受怎樣的打擊?會不會是滅頂之災?
陳友諒毀了徐壽輝,毀了天完政權,卻是在為朱元璋清障,為朱元璋助力。徐壽輝的“四大金剛”倪文俊、趙普勝死在陳友諒手中,只剩下鄒普勝和傅友德二人。鄒普勝此后無心仕途,傅友德帶著丁普郎改弦易轍投奔了朱元璋。
陳友諒造成的傷害遠不止這些,天完政權西系元帥明玉珍傷心至極,自此與陳友諒斷交,追尊徐壽輝為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在四川自立門戶,建立了西夏政權。昔日輝煌的天完政權已經四分五裂、離心離德,歷時十年壽終正寢。
陳友諒也算得上是朱元璋的“得力功臣”,功臣往往沒有好結局。一代梟雄徐壽輝慘死,留給朱元璋的不僅僅是更為寬闊的天地,他還為朱元璋留下了不少驍勇戰將。傅友德、丁普郎為大明江山建功立業做出不少貢獻,二人都進入了朱元璋開國功臣名單之中。
他不是無能的人,被人當菩薩供著
徐壽輝就這樣成為他人嫁衣,穿上嫁衣的是陳友諒和朱元璋這些后人,但他絕不是無能之輩,否則歷史不會記住他,人們也不會將他當成菩薩來供奉。
徐壽輝起于彭瑩玉,終于陳友諒,十年皇帝,曾獨霸長江中游,是反元勢力最大的一支。如果他沒有足夠的組織協調能力、不會歸集人心,怎么會有百萬之眾的氣勢?
要知道,他手下的四大金剛都是響當當的人物,在初期個個都甘為孺子牛。明玉珍、陳友諒投奔徐壽輝前,也都有自己的起義隊伍,都是起義領袖,他們為何都愿意被“收購”,這些足可見徐壽輝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有別人看得見的能力。
雖然徐壽輝不能進入官方的中國古代皇帝榜單,但他算得上是一位仁慈的君主。
《新元史》記載“壽輝收合余眾,饑民多附之”。可以看出,徐壽輝深受百姓愛戴,也深受部下的敬重。徐壽輝死后,傅友德、丁普郎憤而離隊,鄒普勝心灰意冷,明玉珍更是尊其為先,正是出于內心對徐壽輝的“深愛”,他們才會做出如此過激之舉。
在重慶彈子石大佛寺五佛殿中、左旁斜坐臥獅、鷹鉤鼻的文殊菩薩像,那就是天完國皇帝徐壽輝的真容雕像。在他死后的數百年里,紅巾軍的后裔就尊他為“神”,供奉在廟堂之上,珍藏在人們的心中,也成為徐壽輝帥氣容貌的歷史證物。
也許正是徐壽輝的仁慈和義氣,讓他對人少有猜疑和戒備,最終死于非命。但不能據此說他是個無能之人,他無可非議地成為抗元先鋒官、元末革命先驅。
縱觀整個元末農民起義,開創者是韓(山童)劉(福通)、方(國珍)張(士誠)、徐(壽輝)彭(瑩玉)鄒(普勝),朱元璋頂多算個紅(巾軍)二代。徐壽輝雖不是圣人,可能也算不上英雄,但在反抗暴政的路上,他是一條漢子。
對于朱元璋而言,他是老師、前輩;對于大明而言,他是奠基人,是開國英烈。朱元璋能稱帝,應當要感謝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