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面對富麗堂皇、奢華璀璨的宮廷風珠寶,相信沒有人會不動心。
BVLGARI 推出新一季高級珠寶系列「Barocko」
在16-18世紀的歐洲,有這樣一種持續了上百年的藝術風格,它摒棄了嚴肅、拘謹、穩重的古典風范,將華麗炫目、熱情奔放演繹到了極致。
Giampiero Bodino 巴洛克風格 碧璽項鏈
它覆蓋建筑、服飾、繪畫、珠寶等各大藝術領域,審美風格獨樹一幟,不僅盛行于歐洲,影響還遠及拉美和亞洲國家,至今還影響深遠。
即使沒有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也應該聽過它的名字——巴洛克。
Giampiero Bodino 十字架項鏈
在說巴洛克風格之前,我們先來說說巴洛克這個詞兒。
巴洛克一詞最早源于葡萄牙語(BARROCO),指的是變形或不夠完美的珍珠。
?。ㄏ嚓P閱讀:我是高仿我驕傲!珠寶界終極偽裝者,設計師靈感繆斯,大只還不貴)
霍普珍珠
之后,這個詞在各個歐洲語系里衍生出“奇特,古怪,變形,凌亂”等釋意。
19世紀中葉以前,在藝術史和藝術風格當中,“巴洛克”一詞常被用作為貶義,指違背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標準的做法,而非作為藝術風格名稱。
BVLGARI 推出新一季高級珠寶系列「Barocko」
直到19世紀中葉以后,藝術家為了表達對文藝復興時期各種原則的破壞和顛覆,才逐漸將夾在“文藝復興”和“新古典主義”這兩個時代之間,繁復夸張、浪漫艷麗的時期,稱為巴洛克時期。
自此,巴洛克不再帶有負面的判斷,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名稱。
BVLGARI 推出新一季高級珠寶系列「Barocko」
巴洛克風格最早誕生于16世紀下半葉的意大利,由于列強入侵,政局動蕩,社會矛盾尖銳,教會意圖借助外國勢力,推行宗教改革,恢復宗教的地位。
巴洛克時期珠寶
當時的藝術家們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紛紛投向教會,為教會服務,于是,一種覆蓋建筑、繪畫、服飾、珠寶首飾等多個領域在內的、華麗夸張、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風格在意大利蔓延開來。
巴洛克式建筑風格
17世紀時,這種風格隨著信奉天主教的信徒們在歐洲大陸繼續傳播與擴散,而法國作為歐洲新的重心,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大力推崇之下,成為了這場時尚潮流的引領者。
巴洛克時期珠寶
當時,法國正處于對新世界探索時期,國際貿易蓬勃發展,中產階級的財富增加,生活上人們崇尚奢華、追求享樂,尤其是奢華繁復的宮廷珠寶,更是成為了人們追捧的重心。
巴洛克時期珠寶
與古典主義的肅穆、端莊、寧靜不同,這一時期的珠寶,最為典型的特征就是宮廷感。
它的設計奢華浮夸、繁復精致,宗教色彩濃厚,尤其是顛覆傳統的寶石切割工藝和浮雕工藝,更讓巴洛克風格成為了流傳上百年的經典。
巴洛克時期珠寶
自誕生之日起,巴洛克珠寶就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Giampiero Dodino 巴洛克風格 十字架項鏈
由于社會動蕩不安,矛盾尖銳,當時的珠寶匠人為了繼續生存下去,紛紛尋求教會的庇護,設計了一系列宣揚宗教的珠寶作品。
施洗者約翰珠寶 約17世紀
十字架、耶穌、圣母等富有宗教色彩的神秘元素,成為了這一時期藝術家們設計的主題。
大教主約翰.雨果.馮.奧斯貝克藍寶石徽章 制作于17世紀
這些設計不僅立體逼真,而且體積較大,款式華麗,成為了這一時期珠寶的標志性符號。
人物浮雕,是巴洛克時期珠寶的標志性特征之一。
巴洛克時期珠寶
當時的珠寶匠人們,通過精湛的雕刻工藝,在瑪瑙、貝殼、火山巖、綠松石、珊瑚等材質上,雕刻出人物圖像或人物側影。
?。ㄏ嚓P閱讀:傳承3500多年,才賣幾塊錢?別被騙了!三分鐘帶你認識Cameo!)
巴洛克時期珠寶
并選用珍珠、鉆石、紅藍寶石等各色彩寶進行鑲嵌,從而塑造出一件件奢華繁復、華麗大氣的珠寶作品。
人物浮雕這種獨具特色的表現手法,在后世也長盛不衰。
約瑟芬皇后
拿破侖時期的約瑟芬皇后就對浮雕首飾情有獨鐘。而且,為了彰顯恩愛,她的很多浮雕珠寶都是拿破侖的頭像。
約瑟芬皇后
即使是在各種珠寶風格百花齊放的今天,人物浮雕類型的首飾仍然獨樹一幟,深受復古愛好者的喜愛。
動態感,是巴洛克珠寶的靈魂所在。
巴洛克時期珠寶
這一時期的珠寶作品,不再像“文藝復興”那樣儀式感十足,而是采用曲線、斜線等富于動態感的造型元素,通過強烈的明暗對比,來營造出一種緊張、亢奮的激情。
巴洛克時期珠寶
賽維涅蝴蝶結是巴洛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之一,它是一種扁平、對稱的綢帶蝴蝶結胸針,常常裝飾在人們的領口處,華麗且富有動感。
大而濃郁的寶石、碩大夸張的珍珠、閃耀奪目的鉆石,是營造巴洛克珠寶宮廷感的秘訣所在。
為了突出皇室想要的華麗感,大顆粒的、高飽和度的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大量被鑲嵌到珠寶上,鋪張浮夸、艷俗奢靡。
巴洛克時期珠寶
除了華麗碩大的寶石,又大又怪誕,可以承載各種夸張設計的巴洛克珍珠,也是當時人們的摯愛。
巴洛克時期珠寶
文藝復興后期,隨著人體的解禁,衣領線逐步降低,最終完全低胸的衣服處處可見。古典時期非常流行,但在中世紀幾乎消失了的項圈和項鏈,在巴洛克時期又卷土重來。
大而夸張,形狀千奇百怪的巴洛克珍珠,經過珠寶匠們的巧手演繹,變成一件件風格華麗的傳世珍品,點綴在貴婦們優雅的脖頸和胸口。
巴洛克時期珠寶
公元15世紀,勃艮第公爵的鉆石工匠們發明了切面鉆石,他們發現角度正確的斜面可以反射陽光。在一些首飾中,天然鉆石代替了傳統的珍珠,成為裝飾的新材料,點綴于胸口的項鏈上。
從15世紀的桌形切割,到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玫瑰切割,鉆石的切工不斷改良,發揮出它閃閃發光的優點,成為大顆粒彩色寶石的好搭檔。
但由于切割工具非常原始,技藝有限,當時的鉆石底小面很大,導致鉆石漏光,不能產生全內反射,所以鉆石的亮度并不高。
巴洛克時期珠寶
為此,珠寶匠人們常常采用銀鑲嵌鉆石并進行貼箔處理的方式,讓鉆石在昏暗的燭光下綻放光彩。
17世紀經濟和貿易的蓬勃發展,各種文化的融合、技術的創新,使得巴洛克珠寶在制作工藝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巴洛克時期珠寶
在巴洛克珠寶中經常使用琺瑯工藝,珠寶匠人們以黃金為底,在上面描繪上各種色彩的琺瑯,艷麗多彩的配色,透露出獨特的異域風情。
?。ㄏ嚓P閱讀:乾隆審美的代表作,曾是多種寶石的替代品,盤點琺瑯的6大工藝!)
巴洛克時期珠寶
玫瑰切的鉆石在十七世紀后半期越來越受歡迎,但人們對鉆石有了更高的要求——巴洛克時代的燭光晚餐聚會需要首飾更加閃亮。
巴洛克時期珠寶
十七世紀末,早期的明亮式切割——“老礦工切割”(Old Mine Cut)出現了。更多的刻面,更精確的計算,讓鉆石終于展示出它高色散的特點,一改以前配石的地位,成為晚宴珠寶中最受歡迎的寶石。
17世紀的 St Albans 發夾,鑲嵌近30顆“老礦工切割”(Old Mine Cut)鉆石
J先生說:
宮廷感,是巴洛克風格區別于其他藝術最為顯著的標志。
隨著財富的積累,人們對于夸張華麗、能夠彰顯財力的奢華珠寶表現出了強烈的占有欲,通過大克拉的寶石和精湛的技藝,讓珠寶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奢侈感。
即使到了今天,在各大珠寶品牌的設計中,仍然能夠看到巴洛克風格的影子。
注: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備注或刪除~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