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曾言“陽光城是最后一站”的朱榮斌,最終也沒能陪陽光城熬過這個漫長的冬天。
文/地金君
這幾天,陽光城原執行董事長兼總裁朱榮斌辭職的消息刷屏了。與朱榮斌一起撤離的,還有他在2020年親自牽線引入的第二大股東泰康人壽。
1月7日,陽光城對內的一封公開信在業內流傳,宣布集團京津冀地區迎來裁撤架構大調整,津冀、山西、北京區域正式合并,同時取消天津平臺、河北平臺、山西平臺人員。涉及部分員工或將“被優化”。
這家深陷流動性旋渦中的千億房企,也面臨著更多不確定性。
# 房企“最慘董事長”:
打工四年半,還虧了4500萬 #
事實上,朱榮斌離開陽光城的消息,自2019年就已傳出。
在2020年的業績會上,朱榮斌并未對此事進行否認,“坦誠地講,這些傳聞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獵頭那邊是有主動找過我。”
同時,朱榮斌還說了另外一段別有深意的話,“我跟老板(陽光城董事長林騰蛟)也說任何東西都不能阻礙公司發展,任何東西都在變化,但公司不變,朱榮斌還在就是好事?也不一定。不變,就一定是好事嗎?不見得。”
公司“變”的這一天終于來了。
如果說當年的朱榮斌還有幾許凡爾賽的嫌疑,如今的這種“變”,多半則是有幾分倉皇出逃的意味。
1月5日晚,根據陽光城的公告,朱榮斌因個人資金需求,于2022年1月5日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其持有的陽光城無限售條件流通股391.8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0.09%,減持均價3.07元/股。本次減持后,朱榮斌仍持有陽光城1175.4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0.28%。
此前2021年12月23日,陽光城也曾發公告稱,朱榮斌因個人資金需求原因,于12月22日減持其持有陽光城的股份454.6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099%,減持均價為3.3元/股。
也就是說,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朱榮斌兩次減持合計套現2710萬元。
然而由于陽光城近期股價一直徘徊在3元左右的低位,即使朱榮斌竭力回血,似乎也依然沒能補上其在職4年期間虧的錢。
有媒體算了一筆賬,朱榮斌堪稱房企“最慘董事長”:
2017-2018年間,朱榮斌先后4次增持,以當時成交均價7.02元/股,耗資約1億元,持有陽光城1443萬股,占陽光城總股本0.3564%。
2020年9月,朱榮斌又獲授375萬股股票期權,每股行權價5.9元,行權耗資2212萬元。
2020年12月,朱榮斌還參與了陽光城的第三期員工持股計劃,增持股票204萬股,成交價格為6.27元/股,耗資約1280萬元。
四年半期間,朱榮斌累計持有陽光城股份2022萬股,耗資約1.36億元。
據公開信息,朱榮斌在陽光城一年的薪酬為600萬元。工作四年半可計為2700萬元。
以1月5日收盤價3.12元計,朱榮斌在陽光城的剩余股份為1175萬股,市值約3666萬元。
1.36億元-3666萬元-2700萬元-2710萬元=約4500萬。
# 離開碧桂園,到底對不對 #
朱榮斌與房地產的30年令人唏噓。
資料顯示,朱榮斌畢業于清華土木工程系;1995年,初入房地產的他在中海一呆就是13年;2008-2013年,朱榮斌在富力地產擔任集團副總裁兼華南地區總經理;2013年-2017年,進入當時進入高速發展期的碧桂園,擔任聯席總裁、執行董事。
在碧桂園任職期間,他和莫斌、吳建斌被外界稱為碧桂園“三斌”。但在2017年,隨著他和吳建斌的相繼離職,碧桂園“三斌”就此畫上句號。
“三斌”在2015年出席碧桂園業績會。
左、中、右分別為朱榮斌、莫斌、吳建斌。
碰巧的是,他和吳建斌從碧桂園離職后,都接受了陽光城拋出的橄欖枝。組成了新的陽光城“雙斌”。
朱榮斌曾公開表示自己對陽光城的看重,“陽光城的管理文化吸引了我,這是我后半生的職業生涯,我還不想那么早退休,對事業仍有期許。”
一次采訪中,他還堅定地表了干到退休的決心:“肯定最后一站,以后也沒人請我了。”
朱榮斌也把高周轉的模式帶入了陽光城。之后的兩年,也是陽光城跑得最快的兩年,先后沖破了千億、兩千億。據陽光城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的陽光城完成銷售額2110億元,同比增長30%。
但“高杠桿”同樣也為陽光城埋下了“高風險”的隱患。在三道紅線等一系列融資新規之下,這家昔日兇猛躍進的閔系房企,開始遭遇流動性危機,股債雙殺,屢遭減持,股東退股……股價一路跌倒如今3元左右。
如今來看,朱榮斌最終還是沒有選擇陪陽光城一起撐過寒冬。
但此舉或許并非他的本意。據悉,2021年10月,陽光城進行了一場權力洗牌,原陽光城集團副總裁兼福建大區總裁徐國宏晉升為執行總裁,變相邊緣了朱榮斌。
徐國宏被認為是萬科系的代表。其于2005年-2011年任職于萬科;2011年-2017年就職于景瑞地產,曾任集團投資總監、重慶公司總經理、杭州公司總經理。
而按照最新的公告,徐國宏將接替朱榮斌,擔任陽光城總裁職務。
也有業內人認為,當時朱榮斌不該意氣用事,在頂峰時期離開“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園。
畢竟,據說其當年在碧桂園的年薪達2000萬元,而陽光城只有600萬。
地金君想,朱榮斌骨子里還是有大干一場的雄心在的,在陽光城快速奔跑的前幾年,老板林騰蛟也是給足了施展的空間和信任的;當然,與老板的理念、性格能否契合,也很關鍵。
昔日朱榮斌和吳建斌同時雙雙出走,估計也是有很多感慨的。否則后者也不會有感而發,出下那本著名的暢銷書——《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
當然,最近宇宙第一房企也在勒緊褲腰帶,公司架構調整后,碧桂園區域公司將由原來的106個縮減至65個。
孰是孰非,在地產界沉浮了30年的朱榮斌應該早已看開。
# 頻遭股份凍結、股東減持 #
如今,朱榮斌手上還有1175萬股陽光城的股票。既然分手,為何不果斷全部套現?坊間猜測,這剩下的部分,很可能是屬于無法流通的狀態。
1月8日,陽光城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2年1月7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福建陽光集團有限公司的告知函,獲悉其所持有公司的1705萬股股份被司法凍結。
凍結開始日期為2022年01月05日,凍結結束日期為2025年01月04日,凍結股份占陽光城總股本比例為0.41%,凍結申請人為南京銀行,原因為財產保全。
公告里還對投資者發出提醒:陽光集團可能存在短期流動性風險,相關流動性問題尚在進一步處理中。未來,陽光集團將持續面臨訴訟、仲裁、資產被凍結等不確定事項。
這不是陽光城近期第一次遇到股份凍結了。
近兩個月,陽光城可稱得上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股份不僅頻繁被凍結,還接二連三地遭到減持。
2021年12月28日,陽光城發布公告,稱收到集團控股股東福建陽光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東方信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告知函,其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公告顯示,陽光集團、東方信隆、康田實業合計持有16.96億股陽光城股份,持股比例40.97%,其中1.01億股被凍結,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比例15.43%,占公司總股本的2.44%。
就在2021年12月27日,陽光城再一次遭遇減持重創,公司第二大股東泰康人壽大幅減持了公司合計9.41%的股份。
據公告顯示,泰康人壽以及泰康養老通過協議的方式,與泰禾建材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受讓其持有的公司7.41%的股份,減持共計3.07億股,轉讓價款9.36億元(含稅)。同日,泰康養老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8280.7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
經過此次大幅減持,泰康人壽與泰康資產持有陽光城3.997%股份,泰康養老不再持有陽光城股份,陽光城痛失了第二大股東。
而當年,泰康人壽是朱榮斌牽線引入的。
朱榮斌曾稱,泰康的入股,是陽光城2020年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泰康便是陽光城一直要找的那個“神隊友”。
不過,泰康的離場似乎早有預謀。
早在12月21日,陽光城發布公告稱董事陳奕倫因工作原因向陽光城遞交了書面辭職報告,辭去了公司第十屆董事局董事職務。
而公告里提到的陳奕倫正是泰康派駐陽光城的兩位董事之一,他在泰康方面的職位包括北京泰康董事長,泰康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委員、泰康資產香港有限公司CEO以及泰康集團投資管理部總經理。
更加重要的是,陳奕倫是泰康董事長陳東升的兒子。
泰康“二代”的辭任無疑給市場釋放了泰康撤離的信號彈。
2020年9月,泰康以每股6.09元的價格持有公司13.53%的股份,共計5.54億股,耗資33.78億元戰略性入股陽光城。在掏錢的同時,泰康還與陽光城簽下了對賭協議,陽光城須在2020年-2024年實現不低于15%的歸母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且累計歸母凈利潤不低于340.59億元,并在隨后的2025年-2029年期間,分別實現5%-10%的業績增長,如果業績未能達標,則須對泰康進行相應現金補償。
一年之后的泰康似乎已經對陽光城失去了希望,此次不惜以每股3.05元的單價對公司股份進行轉讓,相較之前的本金直接損失一半,可謂是“腰斬”。
# 跌出兩千億陣營:京津大撤退 #
從目前來看,陽光城的現狀并不樂觀。
時光回到去年10月。10月29日,陽光城發布其三季度報告顯示,2021年三季度,陽光城實現營收114.01億元,同比下滑18.24%;歸母凈利潤為9.19億元,同比下滑11.57%;扣非歸母凈利為-17.52億元,同比下滑274.27%。
同時,前三季度,陽光城有息負債為891.48億元,其中短期有息債務合計283.07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209.6億元,在手現金不足以覆蓋短期有息債務。
就在審議《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時,陳奕倫和另一位董事姜佳立曾投出反對票;最終該事項以10票同意、2票反對獲審議通過。
當時兩位董事給出的反對理由是:對于公司三季度所表現的公司經營惡化,需要得到管理層合理解釋。
而到了下一個月,公司經營情況并沒有好轉。
12月7日,陽光城公布11月經營情況,公告顯示,前11月陽光城銷售額僅完成全年目標的78.9%。實現銷售金額約1736.22億元,同比減少7.65%;銷售面積約1085.15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8%;權益銷售金額約1112.25億元,同比減少7.8%;權益銷售面積約751.1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3.8%。
根據克爾瑞的統計,2021年全年陽光城實現銷售額1838.1億元,沒能完成年初的銷售目標。
"今年以來,整個A股房地產板塊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基本面走弱,業內諸多企業均受到影響。陽光城股價也出現了較大波動。"泰康方面表示,作為機構投資者,對持倉股票做適時調整,決定對所持有的陽光城股票進行減持,屬正常投資決策。
面對陷入債務危機、業績承壓的陽光城,泰康也只能選擇保險“割肉”,及時止損。
如今,面臨重重困難,陽光城必須進行割腕式自救。
第一刀就砍向了高管團隊。有消息稱,從2021年12月份開始,陽光城高管集體自愿減薪并緩發薪資。此次調整包括集團高管和區域公司總裁級別高管。對此陽光城回復稱消息屬實。
此外,和碧桂園一樣,陽光城也開始選擇對區域公司“大動刀”。
1月7日,陽光城河北區域公司總裁謝琨對內發表的一封公開信在業內流傳,在信中,他表示公司遇到了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老板賣身、個人擔保救贖公司,但現金流目前來看仍是風險極大。
為度過這個難關,謝琨表示,1月6日,津冀區域、山西區域、北京區域正式合并,以后將取消天津平臺、河北平臺、山西平臺人員,后臺人員在北京辦公,項目組團辦公集中管理,類似碧桂園的極簡組織2.0,這也可能也是公司的一個提效管理組織變化。
三個區域職能合并,只保留和優選最合適的人員、三選一,剩余則可能面臨“優化”。
京津冀曾被這家閩系房企寄予厚望。資料顯示,陽光城于2017年正式進軍京津冀區域,首個項目位于河北滄州(翡麗公園)。
當時受益于京津翼一體化,樓市熱度高漲,也讓滄州房價翻了一番。但緊接著,限價、限購、限貸等調控旋風隨之而來,區域樓市快速降溫。陽光城恰巧趕在了高價拿地的節點上。
滄州是環京樓市的一個縮影。事實上,陽光城京津冀區域自2018年起銷售額未超過百億元。2021年上半年,京津冀銷售額占陽光城整體比例為3.3%,在各大區域內墊底。
股權凍結、股東減持、高管出走、區域裁員、再加上行業寒冬……萬科系徐國宏接棒后能否讓陽光城化險為夷,在漫長的冬天里“活下去”,迎接新陽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