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先生說過,地名是一個地域文化的載體,一種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種牽動鄉土情懷的稱謂。
一些城市的歷史街區在“舊城改造”中被蕩滌一平之后,留下的只有一個地名。這些地名看起來有名無實,空泛無用,改掉便了。于是,許多地名正在成批地被從地圖上抹去,成了歷史。
舊時南頭地圖,可見到不少老地名
在深圳高速發展過程中,深圳新增了不少地名,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歷史地名被湮沒在城市化的進程當中。今天,土生菌給大家講講幾個有代表性的消失的聚落名和路名。
那些消失的村落名
城子岡
城子岡,是史載的寶安縣(轄區包括現在的深、莞、港、珠、中山、澳等地)最早的縣城所在。東晉咸和六年(331),原南??ひ环譃槎?,在其東南部建立東官郡,同時設寶安縣,寶安縣城城子岡同時也作為東官郡城。
1949年地圖上的南頭城及城子岡
根據民國時期的地圖所示,城子岡所在的位置為麻雀嶺(現有麻雀嶺工業區)。這個地名及其位置在研究深、莞、港地區建制史的作用不言而喻。
深圳墟
深圳墟成墟于明末清初,是深圳最傳統、最具人氣的商業旺地之一,最早由上大街、鴨仔街、民縫街、養生街等幾條小街構成。廣九鐵路通車后,深圳墟因深圳站所在,成為舊中國對外交流的橋頭堡。
1949年的深圳鎮復原沙盤
深圳墟原來共有四個門,因東門一帶最為熱鬧,漸漸成為這一帶的稱呼。所謂“東門”,位于東門中路與解放路交界。南門位于人民北路與南塘街交接處,西門位于新園路與解放路交界,北門位于人民北路深圳中學附近。當時深圳戲院、新安酒家、中國第一家麥當勞連鎖店均位于此處。
30年代地圖上的深圳墟
或許是怕市民將深圳墟和深圳市混淆,上世紀末,深圳墟改造為東門步行街,漸漸地東門便取代了深圳墟之名。而在老深圳鎮的居民眼中,東門永遠取代不了深圳墟之名。
莆尾/報美
莆尾,即報美,位于現寶安區松崗街道,系深港文氏七房中大房所在。報美村系莆尾村的粵語諧音。報美又分上報美和下報美,在人民公社化時期,兩村分別更名為東方及西方,文革時期,西方更名為紅星。
報美村
如今,許多人只知道松崗東方村和紅星村,而報美(莆尾)之名已逐漸被淡忘,只有一些本地人才會以舊名稱之。
公明水貝
在現在的深圳市,有三個水貝村比較出名,一個是羅湖的水貝村(張氏),一個是大鵬的水貝村(歐陽氏),另外一個便是公明的水貝村(陳氏)。前兩個水貝村現村名仍在使用,而公明的水貝村則很少被提及。
三個水貝
水貝村,因大陂河經常泛濫,該村受到威脅,故在村的上游筑建一長堤,阻隔分流,使水源既有利于村內的農業耕作,又可背離洪水浸村的災害,故作“水背(貝)”。1953年,水貝村進行土地改革,以永北和東邊頭為界,即永北水渠為界,將水貝村分為上村和下村,東邊為上村,西邊為下村。
1977年寶安縣地圖上的上村和下村
如今,水貝之名基本只存在于陳氏族人口中,他們自稱水貝陳氏,而水貝之名已被人所淡忘。
周家村
和水貝一樣,周家村也是公明一帶舊時比較出名的地名。周家村不姓周,而是姓麥,包括塘尾、將圍、石圍、新圍、上石家、下石家、南莊、大圍、塘下圍、甲子塘、田寮、龍灣等村。在人民公社化時期,與東坑、木墩等村合并為東周大隊,后來逐漸分出,而周家村之名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1921年地圖上的周家村
不過,現在在民間有保留此稱呼,這一支麥姓仍自稱為周家村麥氏,以區別同在公明的合水口麥氏,而官方則還以周家村為名,設立周家大道。
麻瀝(癩)窩
麻瀝(癩)窩,又稱“山石下”,原姓氏不明。1940年,日軍在后海一帶修建了后海機場。“麻癩村”就位于機場旁,日軍認為此村有人害過麻風病,在1941年11月將全村30余間瓦房全部燒毀,部分沒有逃出村子的村民也被燒死。1948年前后,有龍華姜頭、觀瀾河背等地的村民遷居至此,建立起了現在的粵海門村。
1866年地圖上的麻瀝窩
如今,粵海門村隨著深圳科技園及粵海街道的名聲在國內的名聲的壯大而愈發出名,不過,在南頭的老人口中,還是習慣稱之為“麻瀝窩”。
鐵圍門
鐵圍門為上梅林村的一條自然村,位于梅林新興村一帶。上梅林于南宋由下沙村黃默堂公之三子仲孫公遷此建村。鐵圍門曾經是深圳地區少數有鐵圍門的圍村,可惜的是,已消失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之中。
1985年地圖上的鐵圍門
豐田圍
在下梅林村,有幾個逐漸淡出歷史的地名,其中最古老的一個地名莫過于豐田圍。下梅林主要的姓氏為鄭姓,有兩支,一支為客家民系,為南宋宰相鄭清之十二世孫鄭庭禮之后,系下梅林鄭姓的主體;另外一支為廣府民系,為南頭鄭氏義祖房。
豐田圍的位置
雖然清之系為下梅林的主體氏族,但下梅林開村之人則為義祖房。 下梅林村始建于南宋末年,由鄭氏南莆祖八世孫鄭國定開基而成,一開始定居于荒田圍,后稱豐田圍。 如今豐田圍已經消失殆盡,在其舊址上建起了一座中型購物中心。
雞板坑
位于現陽臺山賴屋山水庫附近,由客家張氏族人組成的一條山村,因以前以加工木頭營生,稱作“鋸板坑”,后取諧音稱之為“雞板坑”。在上世紀20年代起,雞板坑村民逐漸搬出陽臺山,在現在的西鄉鳳凰崗一帶居住。
雞板坑炮樓
40年代是雞板坑村民搬下山的高峰期,根據鳳凰崗村村民的敘述,最后一家人于上世紀50年代搬離雞板坑,而其舊村的一些房屋成為陽臺山林場的宿舍。隨著陽臺山林場的裁撤,最終雞板坑完全荒廢,現僅存一座炮樓和已坍塌的民居。
原雞板坑村民留下的地名牌
亞婆髻、劉民村、黃金洞、涼水井、雞毛
九圍由解放前由蔗園埔、簕竹角、黃麻布、料坑(廖坑)、涼水井(楊水井)、亞婆髻、黃金洞、劉民(龍門、林門)、雞毛(草尾蓢)九條村組成。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鐵崗水庫時,除蔗園埔、簕竹角、黃麻布和料坑村外,其他村均被淹沒。其中,黃麻布簕竹角現為黃麻布社區;料坑屬石巖街道;蔗園埔屬九圍社區。
九圍中的八條村(除雞毛村)的位置
公爵藪、更古嶺
八合鄉是由甲岸(隔岸)、流塘、莊邊、北灶、臣田、鐵崗、公爵藪(孔雀斗/竇、公鵲斗/竇)、更鼓嶺八個村組成(建國后,又加上了鳳凰崗)。1952年,為方便管理,上川鄉和八合鄉合并,取上川的“上”和八合的“合”,是為“上合鄉”。后八合鄉各村逐漸脫離上合,原上川村繼續保留上合之名。
30年代地圖上的公爵藪和更鼓嶺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修建鐵崗水庫時,公爵藪及更鼓嶺二村因在水庫范圍內,而遷出了舊村,其中公爵藪族人大多遷到翻身開屏村(取孔雀開屏之意),更古嶺族人部分遷到西鄉河東村。
下徑心、上徑心、鐵屎湖
1988年10月,當時寶安縣委投資建設的徑心水庫正式開工。鐵屎湖、上徑心搬遷至現葵涌辦事處三溪社區福新中路路段,下徑心搬遷至現葵涌辦事處葵涌社區石榴巷旁的下徑心新村。如今,三條村只剩下下徑心有保留原村名。
下徑心、上徑心和鐵屎湖的位置
黎圍、草塘圍、香園仔、大埔圍、大徑、菠蘿山
1959年2月,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會見港澳知名人士百余人,共商省港澳經濟貿易往來,同時議定由寶安縣建設水庫,向香港提供淡水。6月,根據陶鑄建議,廣東做出決定,在寶安縣城深圳鎮興建水庫,解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香港經常鬧水荒的問題。
水庫新村的六條村原址
1960年3月4日,經全縣兩萬多社員100天奮戰,近1,000米長、30米高的深圳水庫主副壩土方工程終于完成。
深圳水庫和水庫新村
修建深圳水庫,犧牲最大的當屬現水庫新村的六條村的村民。黎圍、草塘圍、大埔圍、香園仔、菠蘿山、大徑(部分)六條村的村民離開了祖居之地,整體移民,新村名為水庫新村。如今,提起水庫新村,很多人會想起黎圍,而其他五個村很少會被提及。
那些改名的道路
寶太公路
民國20年(1931)10月,寶太公路開始興建,寶太公路取寶安、東莞太平首末站的首字,當時的寶安指的是南頭縣城。此外,從深圳墟到南頭也有一條公路,稱寶深公路。隨著寶安縣城從南頭前往深圳墟,整條公路也統稱為寶太公路。深圳市成立后,這條路便改名為廣深公路,當時從廣州到深圳的車輛都得走這一條路。后來廣深公路成為107國道的一部分,許多人便習慣稱之為107。
1977年寶安縣地圖上的寶太公路
深惠路
對于龍崗人民而言,深惠路是抹不掉的記憶。深惠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解放以前,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深惠路是龍崗人民進入特區的唯一主干道,在龍崗建區之后,此路被稱為龍崗的主動脈。深惠路深圳段主要穿過布吉、橫崗、龍崗、坪地等鎮/街道的中心區,因此十分熱鬧。
2004年地圖上的深惠公路
2012年,經深圳市政府批準,深惠路(龍崗段)正式更名為龍崗大道。
新城大道
2003年12月開工建設的寶安大道,南起新城聯檢站,北接松崗塘下涌立交橋,與107國道相連,全長32.8公里。寶安大道初期稱作新城大道,新建的二線關檢查站稱作新城聯檢站。未幾新城大道改名現今的寶安大道。不過,在不少西鄉人的腦海中,依然保留著新城大道的記憶。
在現在西鄉的一些地方,還可以見到新城大道的路牌
中山大道
有人曾經做出過統計,全國包括臺灣地區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道路約三百多條,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山路或中山大道。在坪山區,也曾經有一條中山大道,是坪山最為熱鬧的主干道之一,不少商圈及工業園分布在其兩側,因此也被稱為“坪山的深南大道”。
2004年地圖上的中山大道
2017年,坪山區將新橫坪公路(碧秀路-錦龍大道段)、中山大道、金山路、深汕路(建設路口-沙田收費站)更名為坪山大道,中山大道退出了歷史舞臺。
地名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文化的沉淀。如果你崇敬這地方的文化,這地名就是一種尊稱;如果你對這地方有情感,這地名就是一種深摯的愛稱。各位讀者,您記憶中有哪些深圳地名已經消失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加入交流群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1-12-26
2021-12-19
2021-12-19
參考資料:
《深圳地名志》
《深圳村落概覽》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