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寶石的朋友們,尤其是關注紅、藍寶石的朋友,應該都聽過寶石的“有燒”和“無燒”。
↑↑↑圖源網絡
老讀者都知道:“燒”其實就是寶石的熱處理,是一種國際范圍內認可的優化。但現在除了說無燒/有燒,商家口中還會強調老燒、新燒……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頭暈目眩、云里霧里?
別著急!你所有的疑惑,看完這篇就會迎刃而解。
什么是寶石的“燒色”?“無燒”和“有燒”選哪個?
“燒”,專業名詞叫“加熱”或者“熱處理”。寶石的“燒色”其實就是寶石的“熱處理”,經常用于紅藍寶石中。
寶石進行熱處理目的是讓寶石顏色更艷麗、去除雜質凈度更好,提升寶石的價值。
↑↑↑圖源網絡
熱處理對寶石的影響:
*【改變寶石顏色的飽和度、讓寶石顏色更鮮艷】
對于某些顏色淺的寶石,熱處理會讓寶石顏色更鮮艷濃郁。
對于某些顏色過于濃厚、色太深的寶石,熱處理會讓寶石祛除暗調,顏色更鮮亮。
*【去除雜色或改變顏色】
例如:坦桑石有明顯的三色性,大部分坦桑石需要熱處理祛除黃綠色調才會有更干凈的藍色紫色,黃褐色的坦桑石經過加熱可變成藍紫色,紫水晶經過加熱可以變身黃水晶、綠水晶。
*【改善凈度】
↑↑↑圖源網絡
購買紅藍寶石時,許多商家的描述里都會提到“無燒”和“有燒”。
“無燒”就是指沒有經過熱處理的寶石,通常價值最高。
“有燒”的紅藍寶石雖然比“無燒”的要便宜,但還要根據“燒”的工藝不同再分個三六九等,雖然都是燒,價值也大有不同。
↑↑↑圖源網絡
紅藍寶石的“老燒”:寶石的傳統熱處理
寶石的熱處理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人們發現在遠低于剛玉熔點的溫度下對其加熱,可改變紅、藍寶石的顏色、增加其凈度、 產生星光。
這是一種傳統的 、已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改善寶石的優化方法。
↑↑↑圖源網絡
加熱過的紅藍寶石依然還是天然的,相當于做了小小的微整形,不過這微整形的效果是穩定的,不用擔心會變色。這種純物理的優化手段,在國際上是被認可的。
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剛玉類寶石(紅、藍寶石)有90-95%是經過不同方法熱處理的。
↑↑↑圖源網絡
最早的斯里蘭卡人使用石頭、碳化的椰子殼、風箱來加熱寶石,用多少椰子殼、多大火力,完全取決于經驗,就像大廚一樣。
↑↑↑圖源GIA
雖然隨著時代進步,一些燒制的容器和工具改善了,變成了溫壓可控的馬弗爐,但熱處理過程中也和傳統的“老燒”一樣,全程未注入其他成分。
這種沒有加入其他成分、單純對寶石進行熱處理的紅藍寶石優化方法,在市場稱為“老燒”。在鑒定中屬于優化,是被廣泛接受的。
↑↑↑圖源網絡
紅藍寶石的“新燒”:添加外來物質的熱處理
有老燒,就有新燒。
所謂的“新燒”紅藍寶石,是指在紅藍寶石“老燒”工藝的基礎上,燒制過程中添加其他外來物質達到優化寶石外觀的目的。
新燒紅寶石,圖源網絡
這個外來物質的范圍就很廣了。早先是添加各種助熔劑,如硼酸鈉等,以降低熱處理溫度,彌合裂隙。
后來又發展到充填鉛玻璃、鐵鈦擴散、鈹擴散等。
鉛玻璃充填處理:將裂隙發育明顯精度差的紅寶石與硅和鉛(鉛玻璃的成分)粉末混合在一起放到爐子里加熱,愈合裂隙。
↑↑↑放大鏡下玻璃充填的紅寶石,圖源網絡
紅藍寶石“無燒”、“老燒”和“新燒”的價值
老 燒
現在技術發達了,都用電爐,溫度時間容易控制。但也不是次次都能成功的,溫度控制不好寶石很容易就裂了,能燒出來的都是幸存者。
所以在價格上,同一顆紅寶石,燒完后的價格會比燒之前價格更高些。畢竟人家是經過烈火考驗的,顏值還更高。
↑↑↑圖源網絡
但是如果兩顆品質差不多的紅寶石,一顆“無燒”,一顆“有燒”,那么無燒的那顆價格要遠遠高于有燒的。這就是物以稀為貴,天然美女比整容美女更稀缺的道理。
新 燒
如果說寶石的“老燒”是打美容針的微整,那寶石的“新燒”應該屬于需要開刀的整形。對具體價值的影響程度,要看熱處理殘留物的多少、和殘留物的明顯程度而定。
↑↑↑《珠寶首飾評估》
使用了鉛玻璃充填和擴散處理的寶石,處理之前品質就較低,加上處理后改變了寶石的性質,在市場上接納度不高,價值相對較低。
↑↑↑圖源網絡
如何判斷寶石的“燒色”?
單憑肉眼很難完全區分紅藍寶石的“燒色”,需要放大觀察寶石的色帶、內含物、包裹體等來判斷。
比如:熱處理的藍寶石色帶大多不明顯,呈淺色至無色;寶石熱處理后熔點低的包裹體晶體邊緣變得圓滑;包裹體“金紅石針”霧化,斷續等等諸類。
↑↑↑圖源網絡
當然,上面這些判斷依據大多是給有經驗的寶石玩家甚至專業人士的判斷參考。
普通人鑒別紅藍寶石是否有“燒色”,或者燒色是屬于“老燒”還是“新燒”一定要借助于權威實驗室的鑒定證書。
實驗室鑒定標準
在國內,按照國家標準,“老燒”是物理優化屬于寶石“優化”范疇,鑒定時不必特別注明。
但是一些“新燒”由于處理過程中添加了外來物質充填,改變了寶石內部的化學性質,屬于“處理”范疇,需要特別標注。
↑↑↑國標GB∕T 32862-2016 藍寶石分級
國內檢測機構檢測紅藍寶石不會備注“有燒無燒”,只有經過“充填”、“擴散”處理后的寶石才會備注。
↑↑↑鉛玻璃充填紅寶石,圖源網絡
國外的權威實驗室對于彩色寶石的鑒定相對更加成熟、等級劃分和界定也更加嚴格。
【GRS】
在GRS出具的證書中,comment(評論)一欄中,對紅藍寶石“燒色”相關的評定描述有No indication of thermal treatmen、H、H(a)、H(b)、H(c)、H(d)、H(Be)、E(IM)。
有些雖然看著沒差多少,但是性質上差很多!
No indication of thermal treatmen——俗稱“無燒”,無熱處理跡象。
如果你買的紅藍寶石出具的證書上有這樣的描述,那么恭喜你,你的寶石是天然的顏色哦~
↑↑↑圖源網絡
H(Heated)——俗稱“老燒”:代表熱處理且無殘留物存在。
H代表只經過簡單熱處理,沒有加入其他成分。
↑↑↑圖源網絡
H(a)、H(b)、H(c)、H(d)——俗稱“新燒”。網上之前流傳著一些以訛傳訛的文章,稱H(a)等為注色、性質不穩定,實則是翻譯GRS官網時的謬誤。營銷號們得要找一個靠譜的翻譯軟件才行啊。
↑↑↑網上流傳說法
H(a)——熱處理,殘留物不明顯(僅裂縫內有非常小的殘留物)。凈度或顏色通過加熱得到增強,在空洞存在極小的玻璃狀材料的殘留物,或有孤立的、極小的殘留物存在于裂縫中,這些殘留物對寶石重量的影響小于約0.001克拉。屬于永久性增強,并將始終在報告的首頁提及。
H(b)——熱處理,存在輕微的殘留物(僅在裂縫內)。凈度或顏色通過加熱得到增強。裂縫中存在輕微的玻璃狀材料的殘留物。屬于永久性增強,并將始終在報告的首頁提及。
H(c)——H(b)和H(d)之間的過渡等級。熱處理,存在殘留物(僅在裂縫內)。凈度或顏色通過加熱得到增強。裂縫中存在輕微的玻璃狀材料的殘留物。屬于永久性增強,并將始終在報告的首頁提及。
H(d)——熱處理,在裂縫和空洞中存在顯著且深入的鉛玻璃的殘留物。
↑↑↑圖源網絡
H(Be)——鈹擴散處理:以輕微元素(如鈹)進行熱處理。
凈度或顏色通過熱處理和輕量元素(如鈹)擴散得到增強。這種處理是永久性的。
↑↑↑鐵鈦擴散處理藍寶石,圖源珠寶匠
【AIGS】
AIGS證書關于紅寶石的熱處理情況和GRS一樣,主要在“Comment"這一欄描述,常見的AIGS證書關于熱處理紅寶石的備注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
無燒 No Indications of heating——無加熱跡象。
↑↑↑圖源網絡
老燒(Normal heating/ traditional heating):
Indications of heating——加熱的跡象。
Indications of heating. (minor/moderate/significant)——加熱的跡象。(輕度/中度/重度)。
Indications of heating. (minor(1)(2)(3) /moderate(1)(2)(3)/significant(1)(2)(3))———加熱的跡象。(輕微(1)(2)(3)/中等(1)(2)(3)/重要(1)(2)(3))
↑↑↑圖源網絡
新燒(Advanced heating):
Indications of heating. (Lead, bismuth)——加熱的跡象。(鉛、鉍)
Indications of heating with light elements.——用輕量元素加熱的跡象。
J先生說:
人們喜愛寶石,是因為它們的美。
但天生麗質的寶石畢竟是少數,為了讓顏值不夠的寶石也能有更高的商業價值,從寶石誕生起,對天然寶石優化處理的研究就一直在進行。
是購買天然寶石,還是處理寶石,其實就是在品質和經濟能力間做一個權衡。
但要注意,購買時一要看商家是否如實披露了寶石的處理優化信息,二要看價格和品質是否匹配。
注:本文圖源部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聯系小編備注出處
推薦閱讀:
家里沒礦的我!怎么實現“藍”寶石自由?盤點3種藍寶石“平替”
征服卡地亞!深的印度大公的歡心?這種獨一無二的雕花寶石不簡單
3500頂冠冕,拿破侖家族的御用品牌,它是法國“奶奶級”珠寶品牌
來珠寶匠,花明白的錢,買真的好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