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美援越老兵,是身負重傷繼續英勇戰斗的英雄。
因為大腦中彈,他幾乎失憶,但近50年來,他一直記得兩位女特護,并苦苦尋找他們。
2015年,終于找到其中的一位,他欣喜萬分!
但這位當年的女特護卻拒絕了和老兵的再相逢。
老兵為何執著地尋找這兩位女特護?
為何費盡周折找的女特護又不愿意見他呢?
老兵叫張良忻,山東章丘人,抗美援越戰斗英雄。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抗美援朝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還曾打過一場抗美援越戰爭。
那是1964年8月5日,美國對越南發動侵略戰爭,同時美軍飛機還侵入中國,在中越邊境打死打傷中國船員和邊防戰士。
于是1965年,應越南請求,我國決定出兵越南,抗美援越就此展開。
有一個時刻永遠刻在張良忻心中:那是1966年10月15日下午六點整,剛滿20歲的張良斐與戰友一起奉命到越南執行抗美援越任務。
"在出關之前,首長面色凝重地對我們說,大家再回頭看看祖國美麗的山河吧。"當大家轉過身,看到的卻是軍車過后揚起的大片塵土。
不知道是沙塵迷了眼,還是保家衛國的激昂,亦或是這一去的悲壯,每個人都兩眼汪汪。
到達越南戰場,迎接張良忻他們的便是美軍家常便飯式對陣地的狂轟濫炸!
1967年1月20日,美軍機又對張良忻所在的陣地發動密集的空中襲擊,身邊的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
他怒火中燒,用測高機牢牢鎖定一架F—105敵機,迅速向指揮員報告著敵機距離,高度、速度、運動方向。
突然間,他清楚地看見敵機機腹部的彈鉤一下張開,然后兩枚炸彈瞬間落下來。
一陣刺耳的爆炸聲中,他只覺得面前煙霧混著泥土排山倒海地蓋過來,他頭部正前額部位被猛地撞擊,鮮血立即流了下來。
他知道自己中彈了,但敵機還沒擊落,自己不能倒下,強忍疼痛,繼續測報:“敵機距離,高度、速度……“
隨著轟、轟幾聲高射炮子彈發射的聲音,陣地上閃過一片紅光,一束火光直撲敵機,接著天空悶雷炸響,敵機像個大火球一樣快速墜落,摔到地上發出地動山搖的轟響!
敵機終于被擊中,而他也一頭栽倒在正操作的測高機上……
在清理戰場的時候,戰友們發現張良忻還有些微弱的氣息,就爬著將他背下山去。
在野戰醫院里昏迷五天五夜的張良忻,后來經過艱難輾轉回到國內,先后到南寧、桂林等地條件較好的醫院治療。
二個月后,仍未脫離危險的張良斐被送往當時的“廣州空軍458醫院”。
因為張良忻是戰場上負傷,醫院的醫務人員也都將他視為戰斗英雄。在醫生的全力搶救下,張良忻終于挺過來了。
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醫院還特意為他安排了兩個女特護。就是在這個時候,遇到了給他第二次生命的兩位女特護:黃瓊英、楊友芬。
由于張良忻受傷嚴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這兩個和張良忻年齡一樣大的湖南籍年輕女特護,對張良忻進行了細致入微的照顧,每天洗臉喂飯,連大小便都幫著處理,毫無怨言。
讓人家新兵姑娘這么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張良忻心里覺得很過意不去,但動彈不得也沒有法子。
為緩解張良忻的寂寞,她倆經常輪流就給張良忻講笑話,給張良忻唱戲曲,還叫張良忻說湖南話。
據張良忻后來回憶:”她們是毛主席家鄉的人啊,說起來湖南話來挺自豪的。”
每次宣傳隊到了醫院,她倆都扶著張良忻去禮堂看演出。
在倆女特護的精心照顧下,張良忻慢慢能下床走動了。于是他就和他們搶著打掃衛生,還開始自己主動打開水,自己洗衣服………
同時在458醫院住院的有個首長,是軍副政委,副政委比張良忻父親還大十歲。但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沒有大首長的架子,對張良忻這些參戰負傷的戰士很關心。
副政委常到張良忻病房串門、聊天,他還熱情邀請張良忻去他的高干病房,讓張良忻講用高炮打美國飛機的事。
有一次副政委問張良忻:“你負傷家里知道嗎?”
張良忻如實回答:“出國參戰要保密,負傷后規定不許告訴家里人。”
副政委動情了,他對張良忻說:“孩子,我對不起你們,也對不起你們的爹娘啊!都成這樣子了,家里還不知道。這樣,我協調醫院,讓你們的爹娘來看你們!"
張良忻聽完副政委的話非常驚喜:“啊!這簡直是做夢吧,我們才是當一年的新兵哦!“
“你們是為國家負傷的,是功臣!國家不會忘記你們!"政委告訴他們。
張良忻和幾個同樣負重傷的戰友高興得一時竟不知道說什么好……
幾天后,醫院登記了張良忻他們的家庭詳細地址。
1967年4月底,正在病床上昏睡的張良煒忽然隱約感覺眼前有幾個熟悉的身影在晃動。他睜大眼睛一看,原來日夜思考的父母和弟弟竟然出現在他面前!
原來,在首長的協調下,醫院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拿出一筆經費,給每位傷員的家屬寄了一封信和一份往返路費。
在得知孩子受傷后,張良煒的父母經過四天三夜的長途跋涉,終于抵達廣州,見到了兒子。
母親齊如蕓見到病榻上憔悴的兒子,失聲痛哭。
一邊哭一邊說:“兒啊,娘沒想到還能見到你呀!娘以為再也見不會到你了……”
在哭聲飽含著多少的思念、多少的擔心,又有多少的喜悅啊!
整個病房的人也都禁不住潸然淚下……
張良忻的父親張玉武在一旁蹲著默默地抽著煙,這時卻突然站起來喝止住了:“咱兒子是保家衛國,哪怕犧牲了都值得!”
黃瓊英和楊友芬將張良斐的家人安排到醫院招待所。他們在照顧張良忻的同時,還兼顧照顧父母和弟弟的生活。
上班空閑時,黃瓊英和楊友芬常到醫院招待所找張良忻父母聊天,兩個活潑的姑娘,還會給他們唱《瀏陽河》來解悶。
1967年的五一勞動節,醫院特批黃瓊英和楊友芬帶著張良忻父母和弟弟到廣州市區游玩。
兩個姑娘帶他們參觀當時中國最高的“南方大廈”,逛壯觀的海珠橋。
聽說幾天后他們要回山東老家,兩個姑娘拉著她們專門到一家照相館照了張合照。而拍照的錢,都是黃瓊英和楊友芬兩人出的。
不久,父母帶著弟弟返回山東,張良斐則繼續在醫院接受治療。一直到1969年3月,張良忻才康復出院。
在醫院的700多個日日夜夜,兩個湖南女特護對張良忻的悉心照顧給了他第二次生命,而且對他的父母和弟弟也如同對待家人一樣照顧有加。
張良忻非常感激,但那時的他不好意思跟女特護說話,直到出院連一句謝謝都沒有跟倆姑娘說!
張良忻帶著二等功勛章復員了,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那片黃土地,每月11.70元二等乙級傷殘補助顯然不夠用。
為生計他自制了一臺爆米花機,開始走街串巷,賺錢養家,后來他養羊、彈棉花。
改革開放之初,他在全村率先買上了彩電,用上了洗衣機,一度成了四鄰八村有名的萬元戶。
不過,頭腦中未取出的彈片卻一直在折磨著他,讓張良忻的記憶力嚴重受損!
但這兩位女特護對他的這份恩情,他從沒有忘記。負傷住院的那段日子,讓他實實在在體驗到了人間真情!
雖然因當時通訊及交通不暢,張良斐離開醫院后也沒再與黃瓊英、楊友芬聯系。
但是父母親和弟弟與兩個女特護的合影,一家人一直珍藏著。
看到這張照片,就能勾起家人的回憶。
父親在世時常叨:還能見到那兩位女特護嗎?
以至于張良忻的的父親2008年去世那天,讓人把黃瓊英和楊友芬的照片拿到眼前,他端詳著照片才慢慢閉上了眼……
張良忻母親八十多歲高齡時,也經常拿出這張照片看。
母親一邊看一邊喃喃自語:“我一輩子就出了這次遠門,見到了你們倆那么好的人,對俺就像俺的親閨女一樣。”
2014年9月,這位85歲的老母親在彌留之際,將收藏了四十多年的照片交到張良忻手上,反復叮囑他:“按時間算,當年的兩個姑娘也快七十了,我是見不到他們了,你一定要找他們,說聲謝謝!
以后的日子里,張良忻常常夢見在病床前一睜眼看見爸爸媽媽的場面,還常夢見兩位女特護給自己洗臉喂飯,每次夢醒來時已是淚濕衣衫…
父母的臨終囑托,他本人幾十年的心愿,讓張良忻做出個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找個兩個女特護,向他們當面道一聲謝謝!
他聯系了當時住的醫院,但遺憾的是,由于當時沒有對醫護人員建檔案,自己掌握的資料又太少,醫院無法提供黃瓊英和楊友芬的去向。
他又把照片復印后寄給了電視臺,電視臺收到照片后計劃專門做一期《找戰友》的節目,并立即南下廣州,也來到了長沙,盡管找到兩位名字一致的,也是458醫院女特護,但對方卻說不記得有這件事,只好無果返回。
但張良忻并沒有灰心,他又向戰友們求助,戰友們也都幫著四處打聽。
會上網的戰友還在網上發帖,請知情者提供線索。
但還是杳無音信……
抗美援越老戰友合影,后排右一為張良忻
后來,張良忻又找到湖南當地一家報紙。
該報很重視,在頭版頭條刊發尋找湖南女特護的專題報道后,迅速得到了湖南、廣東、山東等地眾多熱心讀者的響應,他們紛紛給報社打電話。
其中一名知情人向記者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線索:說黃瓊英家就在長沙市雨花區某社區。
然后,這位知情人還向記者提供了黃瓊英家的電話號碼。
記者按照知情人提供的號碼撥打,接聽的正是一位女士。
記者:你好,您是黃瓊英女士嗎?
女士:是呀。
記者:48年前,您是不是在“廣州空軍458醫院”工作過?
女士:是的。
可當提起當年在458醫院對抗美援越戰士的救助,以及與張良忻父母弟弟的合影時,黃瓊英表示沒有印象。
記者提出想見面談談,被黃瓊英婉拒。
當日下午,記者趕到黃瓊英居住的社區,社區書記聽到這一情況,便打電話給黃瓊英。
過了一會兒,這位社區書記又把對方的態度告訴記者:“對方年事已高,不愿被打擾,而且否認當年和張良彤父母照過相。”
當把情況電話轉告給張良忻時,他很失望,一再求記者再想想辦法,一定要幫幫他,記者表示很想幫他,但也愛莫能助。
然而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凌晨1時,記者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發來郵件的人說,他是受黃瓊英委托跟記者聯系的。
郵件中說,和社區書記通完話后,黃瓊英特意看了報紙的報道,當看到那張合影照時,她確定照片上后排左一的年輕女特護就是48年前的自己。
但是由于黃瓊英生性嫻雅,不愿被媒體曝光,現委托該聯系人通過電子郵件對報道進行回復。
黃瓊英說:謝謝張良忻一家對他們的惦記。“在那樣的特殊時期,每個人都無私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作貢獻,要說謝謝,當年張先生為保家衛國流血負傷,他才是我們大家最需要感謝的人!”
最后,黃瓊英還特別說明:“另一位特護人員,不姓楊,姓張。已經移居國外多年了。”
“48年前的女特護已經找到了!”
2015年5月20日,記者通過電話將找到黃瓊英的消息告訴遠在山東的張良忻,張良忻激動地在電話中十分激動,他連聲問:“真的嗎?”真的嗎?”
但是當聽到黃瓊英委婉地拒絕了見面,并把黃瓊英請他“保重身體,安心靜養,福壽雙全”的祝福轉達時,電話那頭傳來了張良忻的大聲的哭泣聲!
在稍稍平靜之后,張良忻說:“雖然不能見面,但我已經表達了心中48年的心愿了,對過世的父母也有個個交代,沒什么遺憾了。也請轉達我對她的祝福,祝她晚年幸福。”
這一跨越近半個世紀的尋找終于有了結果!
張良忻的“人家幫我,永志不忘”;黃瓊英的“我幫人家,莫記心上”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體現。
這種文化能不斷給我們以光明、給我們以溫暖、給我們以力量!
張良忻是英雄,黃瓊英他們又何嘗不是無名英雄,他們都值得我們崇敬。
祝英雄老兵晚年幸福、健康長壽!
參考文獻:
譚里和:致謝恩情,山東戰士苦尋48年前女特護
長沙晚報:山東老兵苦尋湘籍女特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