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忽如遠行客。答案早就寫在履歷之上,生活不會相信眼淚,命運也沒有如果,就像歌詞中所寫:“往前一步是黃昏,退后一步是人生。”有所放棄,才會有所獲??;沒有價值的堅持,只是另外一種逃避。
《寒山》
【宋】艾性夫
緊峭江風結凍云,棕簾不暖拔灰人。
山中幸有梅花歷,開到南枝便是春。
這首《寒山》,作者是南宋末元初的詩人艾性夫。南宋滅亡后,曾經浪游各地,與遺民耆老多有結交,寫詩斥責仕元者為:“獸心猶辦死報主,人面卻甘生事仇”(《義馬冢》),而在其悲挽謝枋得的詩作里稱:“千古六經俱掃地,獨公一柱肯擎天?!彼坪?,義字當先。如果,沒有后來的話。
首句“緊峭江風結凍云”,寫詩人所見之當前景象,變幻莫測的天氣?!熬o峭”二字跟得十分急切,它把“江風”一陣接一陣的猖狂態勢,表現得分外傳神。在這種無法躲避的情景之下,天上的陰云仿佛凍住,層層密布,塊塊連續,被串聯了起來。其中一個“結”字,完美繪出眼前之畫幅,沉悶而壓抑,予人一種喘不過氣來的凝重緊迫之感。
詩人明明寫的全是這個季節里的氣候,卻仍然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當時的社會現實。這天下大勢瞬間便落到了詩人的筆下,是嚴厲的,是恐慌的,使人不由自主在內心產生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沒有不二的選擇,或者被洶涌潮流所淘汰,成為時代的棄兒;或者讓自身融入,從而很好地參與變革與建造。
次句“棕簾不暖撥灰人”,由室外之自然敘寫,返回室內之人物狀態。棕簾,用棕繩編織而成的門簾子,專門用來遮擋冷風,不讓寒氣侵襲進入屋內,以此保暖增溫。過去取暖設備,有燒炕,有暖爐,等等,大多需要靠劈柴或木炭的燃燒來增暖。所以,每過一段時間,都必須有專人拔灰或添加柴炭。進出之間,拔灰之人當然無法得到庇護。
這一句緊隨首句而來,在大自然無情侵蝕之下,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夠逃脫掉災難。或許如此,詩人才會由衷地產生這樣的想法。在這里,所謂的“棕簾”既可以視為真實物品,也可以想當然地理解成強有力的“保護傘”。然而即便這樣,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理想的結局?!鞍位胰恕本褪侨绱?,是被無情淘汰的對象。
尾兩句“山中幸有梅花歷,開到南枝便是春”,前面兩句專寫無情之“寒”,似乎慢慢展開的卷軸,讓人體會到山中生活的不易。到得此處,詩人則就回轉到山中的具體事物身上。這個不是其他,恰好就是詩人感到無比“幸有”的“梅花”,因此就成為他得以觀察世事演變的明顯坐標物。
南枝原本也是指的梅花,如“愿及南枝謝,早隨北雁翩”(蘇軾《次韻蘇伯固游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也指朝南的樹枝,如南朝梁簡文帝所寫《雙燕》詩:“銜花落北戶,逐蝶上南枝?!彪S著季節的變遷,梅花就要開到朝南方的枝頭上了,這既是天氣變暖的預兆,也是春天快要來臨的征兆。春天,是萬物的復蘇,是希望的萌芽。
不管山外如何風狂雪猛,無論世間怎樣人情冷暖,詩人自有其自身的處世之道。我們當然沒有辦法知道詩人所謂的“春天”是什么,畢竟人心隔肚皮,更不要說思想太過于流泛,實在是難以把握的?;蛟S,改變只在瞬間。
時光是最好的良藥,可以醫治諸多雜癥,比如痛苦與磨難。據明朝曹安在《言長語》所寫,成化五年于元江曾見一部詩集,署名江浙道提舉艾性夫作,明確得知詩人晚年曾經仕元。又核諸集中《留城寄曠翁》詩:“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歲相期作深隱,至今頭白未能閑?!痹娙私K究在晚年改弦易轍,奔向了另外一條道路。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