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濕護膚”如同獲得好皮膚的一把“鑰匙”,是真的能解決絕大多數人的肌膚問題,尤其是在冬天。當然,有些人總是會對一些反反復復的提醒產生“免疫”。這就是花了相同的錢、買了差不多的護膚品,你的皮膚還是很差的原因。
# 01
年齡大了,補水補油都叫“保濕”,也是“淡紋”。
所謂的“補水”和“補油”,通常是要一塊兒進行的。
單純補水,可能只適合沒什么太大肌膚問題的年輕人。單純補油,不但體驗感很差,滿臉油光,再干皮膚的人也堅持不下去。
所有才有了“護膚品”,有科學依據的配方,水和油以一定的比例,和其它成分一塊兒存在于產品中。那么,怎么按照自己的現狀進行挑選,就是消費者的難題了。
對自己皮膚狀的“成見”和“誤會”往往是連干燥這件小事都解決不了的根本原因。
也對,我們最難認清的,就是自己。
比如到了冬天,輕熟齡、熟齡肌膚皮脂腺不再像小年輕那樣活躍,即便是混合皮到了冬天也不怎么出油。兩種辦法,一個是選擇厚厚的、油脂含量高的面霜,另一個是在任意步驟中使用1-3滴護膚油。當然,我會更加推薦第三種方法,掌握主動權,兩個一起上。
把“油”單獨拿出來使用,是掌握護膚主動權的一種方式。畢竟你無法改變面霜的既定質地和配方,但可以選擇今天干燥加1滴油,明天更干燥加2滴油。這里還挺多護膚樂趣的。
值得一提的是,當水分充足、滋潤、皮膚充盈的時候,就是細紋退下的時刻。你反過來想,如果皮膚上總是有各種細紋、干紋,然后隨著表情、大笑再讓這些紋路不斷加深,那總有一天,這個皺紋就變成了不可逆的。
冬季幾款值得推薦的加在面霜當中的精華油:
黛珂 AQ舒活植物菁萃油
由澳洲堅果油、油橄欖果油、霍霍巴籽油等14種高級的天然植物油組合成,給予肌膚柔潤、保濕。
ELEMIS肌膚盛宴多效煥亮面部精華油
由甜扁桃油、葡萄籽油、白池花籽油、玫瑰果油等17種高端植物油組成,且源于品牌特有的奢華SPA芳療特性,產品若隱若現的由迷迭香、甜橙等組成的芳香,還有助于舒緩情緒。
醉象瑪魯拉油
從Marula瑪魯拉果實中萃取出的極其親膚的油脂成分,能有效地調控肌膚干燥缺油狀態,是守護肌膚屏障必不可少的產品。
# 02
不是干到卡粉才想到保濕,黑頭閉口也是“信號彈”。
皮膚要解決的問題太多,有時候就真的會忘記這個所謂最基本的“保濕”。
這個其實我也能理解,有時我也會忘。但只要想一想保濕和大多數皮膚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你就忘不掉了。
皮膚緊繃、起屑、刺痛,跟保濕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但皮膚表皮發出一片片小疙瘩,或者在局部有很多黑頭粉刺,這其實跟保濕也是因果關系。
當角質層干燥、僵硬時,角質細胞的代謝就會被阻礙。于是,一邊是那些護膚品滲透率大打折扣,補不進水;另一邊是急于找到“出口”的角質細胞形成了閉口、粉刺,開始泛濫。
所以,如果不怎么出油的冬天,你突然發現自己T區出現了很多閉口、粉刺、黑頭。解決辦法既不是清潔毛孔,也不是去角質,而是做保濕面膜。讓僵硬的土壤松開,該代謝的,就都代謝的東西就都代謝掉了。
同理,皮膚表面出現的一片片小疙瘩,也是皮膚缺乏保濕的現象。過于干燥的角質層,屏障功能減弱,稍稍受到外界的刺激,比如刮大風都能讓你皮膚“敏感”。不用太緊張,厚厚的保濕面霜連用一周,就可以緩解了。
如果厚厚的眼霜都無法緩解眼紋,那可以試試看這款“秘密武器”:
法兒曼蜜潤補濕眼霜
三離子DNA修復成分,以及配合了透明質酸鈉、多重勝肽、寡肽等修護成分,搭載法兒曼獨家的微囊滲透科技,實現更深度的抗皺與保濕。輕盈滋潤的精華乳液質地,一抹間撫平干紋細紋。
# 03
皮膚干,高功效精華不滲透,更別提容易刺激過敏
功效精華是這兩年里非常流行的一個趨勢。不管是早C、晚A、果酸這些猛藥,還是多肽、植物功效成分一些相對溫和的成分。它們存在于護膚品中都有一個“壁壘”,那就是滲透。撇開促滲劑、微囊包裹這些不談。就從皮膚角質對滲透的影響,就可看出保濕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首先,我們希望產品能“正常滲透”。注意,是正常,不是快。正常,是依據產品開發時的設想而言的。那么,這里的壁壘在于,干燥的肌膚角質細胞是干癟、發硬、不易滲透的。活性成分進不去,自然而然沒什么功效。
其次,我們還希望產品進到皮膚里去是安全不刺激的(尤其是猛藥精華)。那顯然,水潤的肌膚,屏障功能更加強大。成分既能正常進入皮膚里面,又不會因為干燥細胞通常會有炎癥隱患,從而在炎癥部位產生刺激。
最后,提一點,做到位的保濕,是肌膚新陳代謝的基礎。角質細胞從新生到脫落的整個過程都是“自然進行”的,并不需要過多的人工干預。尤其是你搭配功效精華在使用的時候,這些精華也會加強細胞的代謝,你就更不用去做什么去角質這類多余的動作了。
# 04
做面膜有用嗎?
敷個面膜,是讓皮膚,也就是角質,迅速提高含水量的方法。
若問有用沒用,那一定是有用的。
但也可以說并非真的有用。因為如果你把角質層想象成一塊海綿的話,面膜就像給海綿注水,海綿一時吸飽水了,但你不持續加水的話,總是會揮發、變干的。那這個“持續加水”的過程,就是日常護膚中加強保濕的過程。面膜在這里,偏向應急功能。
不過話說回來,皮膚畢竟不是海綿,皮膚是智能的人體器官,所以只要面膜的使用方法對了,對皮膚還是有用的。
什么是使用方法呢?
一是,沒必要定期、天天用。根據自身狀態、環境濕度來調整就可以了。
二是,為了緩解手邊保濕護膚品無法解決的“極干燥”情況(比如干燥到涂2層保濕面霜都沒有用),可以連續多天敷保濕面膜。把皮膚角質細胞的代謝功能調整回來。這個時候,用你的化妝水啊、精華啊、面霜啊,就足夠了。
分享一款最近超愛的面貼膜:
優時顏優能仿生面膜
極其高效、具有誠意的成分配方,讓這款面膜真正做到——快速補充皮膚原有的、缺少的保濕成分。并且膜布非常薄、非常貼合皮膚(所以“仿生”兩個字描述得確實很貼切)。
1)8種皮膚中所需要的氨基酸成分,是維系天然保濕屏障的關鍵
2)透明質酸、透明質酸鈉、水解透明質酸,不同分子大小的保濕劑在不同層面給皮膚注入水分
3)糖類保濕劑:木糖醇、木糖醇基葡糖苷、脫水木糖醇,再度加強保濕
# 05
又要早C、又要晚A,保濕應該加在哪一步?
這里我有很多個人經驗可以分享。
常年使用早C晚A,并且是高濃度純C純A的人,更加需要強有力的保濕產品作為搭配。
為什么呢?因為C和A都具有加速角質代謝的作用。日常用棉片擦化妝水的時候,其實老廢角質就已經被擦下來了。肌膚表面長期會保持“鮮嫩感”。那么,這個時候就要保護好它,讓它又鮮嫩,又強韌。
那么,這里的保濕應該從哪一步做起呢?其實是從潔面就應該開始了。如果精華的功效已經如此之猛,那潔面就要溫和一點,多用氨基酸保濕的潔面產品。
然后是護膚水,一定要大量用,讓角質細胞“吸滿”水分。
這里要推薦一款最近用到的非常令人驚艷的產品:
MEDATURE精萃露
這個品牌我也是不久前剛剛認識的,全套產品都在試用,極力推薦這款水。
1) 成分精簡:總共11個成分,其實6個天然植物活性精萃,透明質酸、輔酶Q10、乙基己基甘油,功效成分占了8成。
2) 質地舒潤:擦拭使用時,既有緩解潔面后皮膚干燥緊繃狀態,讓皮膚喝飽水的“解渴感”,又完全沒有稠潤的感覺。在清爽和保濕功效這兩塊的平衡度上,拿捏得很好。
3) 溫和有效:總共沒幾個成分,但全都是封神榜上有名的主。比如輔酶Q10,卓越的抗氧化劑。透明質酸和甘油就不說了。植萃成分里庫拉索蘆薈葉提取物,也是保濕屆的大咖;白花春黃菊,或者叫它洋甘菊知道的人更多一點,具有舒敏的效果。
整體來說,是一款適合任何皮膚狀態人使用的化妝水,并且非常適合與比較挑剔搭檔的護膚猛藥一起來使用。
如果你不想一個兩個三個地疊加精華,那在早C晚A中搭配少量的護膚油是最佳選擇。個人覺得沒什么禁忌,你在功效精華之后,把護膚油混在面霜里一起用就可以了。當然,就我的私心來推薦,Drunk Elephant醉象一定是最佳選擇——都幫你搭配好了。
水飽飽精華+瑪魯拉油,簡直就是神仙CP,早上放2滴油、晚上放4滴油,掌控權都在自己手上。別說15%VC和1%視黃醇太猛hold不住,那一定是你沒用醉象的保濕組合。
# 06
角質層保濕和肌底強韌的辯證與統一
這一段,是為了解答,為什么有些人擦很滋潤的產品,但皮膚依舊是干燥;有些人簡簡單單涂幾個產品就好了,也沒啥問題。
這其實就是跟肌膚的衰老是有關系的。
一切的“保濕”,都只能作用在角質層。
我們去軟化角質;疏通毛孔;加速水合……所有的功,都用在皮膚表面。所謂的真皮層,是不存在保濕補水這一說的(其實也不存在真皮缺水的說法)。就跟猛喝水也解決不了皮膚干燥是一個道理。
想要從根本上讓皮膚強韌起來,不會動不動就干燥,一定是兩頭用功。
一方面就是上面所有說到的辦法,通過各種保濕產品讓皮膚不那么干。另一方面,是加速皮膚內部透明質酸、膠原蛋白的新生。
現在的很多的護膚品,都在主攻修護表皮真皮當中連接層那個“基底膜帶”,就是去加強這個部位透明質酸的含量。那么皮膚內部水分輸送系統就會同步被修護起來,當然,透明質酸含量增加了,皮膚被撐起來了,也會同期改善一些松弛現象。
這個邏輯,其實就是現在視黃醇產品的作用邏輯。
一來,視黃醇會加速角質代謝,讓角質層變薄。二來,視黃醇又能讓肌底肌膚變厚,增加透明質酸含量,還刺激膠原蛋白的新生。
這個時候,是不是只要簡簡單單地在皮膚表面加強水潤防護就好了?這就是這個成分已經紅了兩三年的原因。
# 07
長效保濕與質地清爽不粘的辯證與統一
市面上的此類產品其實挺多的。只是,界定質地清爽容易,證明長效保濕難矣。
為何難?
上面說了,有些人薄薄一層就夠了,有些人厚厚三層還是干。
那么我們要不要為了證明這個“辯證統一”去拿儀器測、去論證呢?
私以為,大可不必。護膚嘛,雖然偶爾裝腔作勢、講講成分,但畢竟還是為了好玩。
繼續推薦:
MEDATURE的王牌“褒曼霜”
開發人是一位知名的皮膚科學家褒曼醫生,昵稱由此而來。
一位懂配方的皮膚科醫生開發的產品,必定是每一筆都落在關鍵點上的。這個我是先用了好幾天,再去看成分、看資料,由此印證。
恰恰那幾天,皮膚是真的有點干到不舒服。早C、晚A后搭配它,全天無慮。
1)體驗感:你說它“清爽”,其實不是的,這個質地還是有一點質感的;但你說它滋潤,也不是,它不呈現“油”和“膜”。這在我看來就是很“先進”的地方,尤其是在皮膚“真干燥”的時候,一試就曉得有沒有兩把刷子了。能如春風拂面般不留痕跡地緩解干燥、長效保濕,讓人回想起來很想去研究一下到底用了什么成分,能那么厲害。它做到了。
2)屏障修護:基于角質肌膚“磚墻”修護邏輯的保濕產品,對老化性干燥、受損型干燥會有特別顯著的功效(因為這部分人的皮膚屏障功能常被破壞或退化)。熱愛美妝的人,看到這里就會想到神經酰胺了,沒錯,除此以外,還有角鯊烷、膽甾醇,都是構成角質層“磚墻”當中“灰漿”(細胞間質)所必須的成分。
3)保濕滋潤:除了有維生素B5、透明質酸這些解決干燥問題的保濕劑;很重要的一點是里面有不少優質的植物油脂成分,比如澳洲堅果籽油、向日葵籽油、油橄欖果油,這些是真正守護皮膚潤澤感的關鍵,也就是我上面說到的同時“補水”、“補油”的重要性。
以上,是近期關于“保濕”的一些無用的思考和有用的推薦。產品未必一定適合你,但方法確實就那么幾種。
另外,沒有展開寫的,還有身體保濕和空氣加濕,這幾點好像我去年也寫過。冬天家里開暖氣的,不管是空調、地暖,都會讓本就干燥的環境更加干。小型臺式加濕器完全起不了作用,一定要買那種大型的,半小時內能把室內濕度加到60%以上。當然,要記得每隔兩三天就清洗一下,避免室內空氣污染,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