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俯一仰,事物之規律;一動一靜,生命之常態。俯仰之間,因果難定;動靜之際,軌跡莫測。歲月從來不會因人而改變,時光也從來不曾為誰而停留。或許,正是這般不可預料,人生才會如此多姿多彩,引人注目。
《閑居》
【唐】高適
柳色驚心事,春風厭索居。
方知一杯酒,猶勝百家書。
這首《閑居》小詩,作者高適,創作時間大約是公元749年,即唐玄宗天寶八年。時詩人進士及第,授封丘縣尉。經過漫長地等待,詩人自以為可以大展身手,壯志可伸,抱負可展,卻未料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偏居一隅,得一地方閑職。其心情之幽怨,可想而知。未過多久,詩人便投靠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擔任掌書記。
開端兩句:“柳色驚心事,春風厭索居”,柳色代表著春天的到來,那是所有人都在盼望著希望之曙光色。可是,此時的詩人卻恰好與大伙不同,他的內心里是充滿著厭惡之感的。造成這一切的來源,全部都在于詩人心底埋藏著沉重的心事,比如壯志難酬,比如仕途多舛。或許人生皆苦,根源雖不一,結果卻類似。
在這里,“柳色”和“春風”是沒有選擇的余地的,它們本身只是自然中的客觀物體,卻身不由己地被詩人的主觀情緒所縈繞所羈絆。于是,瞬息之間,它們也帶上了濃郁的情感色彩,所以使人產生“驚心”之感,讓人產生“厭”惡之緒。在某個時間段里,給人一種錯覺,仿佛柳色與春風如人一般感情豐富,栩栩如生。
末尾兩句:“方知一杯酒,猶勝百家書”,人只有在內心情緒波動起伏劇烈的情況之下,才會在恍惚之間驀然想到和明白許多事情,恰如他人所寫那樣:“醉過方知酒濃,愛后方知情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又如詩人所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曾經的詩人也曾豪情萬丈,斗志昂揚,可是世事難料,人心叵測,在經歷過坎坷,碰撞得頭破血流之后,才心灰意冷地說道:什么前途,什么才華,如今事到臨頭,方才知曉即使讀再多的書籍,通暢萬般的道理,也不如喝上一杯濃酒,讓自己醉倒在夢鄉之中,再不用為世間種種浮夸事物而煩惱而憂慮。
有人說愛之深方恨之切,詩人之所以生發這般“猶勝百家書”的牢騷和怨恨,大抵便是因為曾經抱有太多的希望。如果不曾懷揣著希望,如今也不會有這么多的失望。所以,他才會在人生失意之后,仕途不順之時,說出今日“方知一杯酒”的幽怨而氣憤之話。
那么,面對這樣難堪的局面,詩人到底會如何對待?固然會因此而失落,也會因此而失意,但絕對不會就此而失去奮進之心。事實上也是如此,詩人的內心到底是不認輸的。果然,沒過多長時間,詩人就投奔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慢慢地打拼下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