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年底的業績,也不是說沖就能沖。
深圳中原研報指出,10月份深圳新房住宅供應下滑、開盤去化率下跌的同時,多項目推盤延期,預計11月在年底業績和資金壓力下,開發商推盤節奏將加快,深圳市場氛圍有望提升。
根據深圳中原統計,11月深圳潛在計劃入市的一手新盤項目,將近30個。
當下,11月已過半,從深圳市規土委官網公開信息可以看到,深圳獲批預售的樓盤也已有15個(其中兩個位于深汕合作區),
盡管如此,深圳樓市等來的,并不是新房市場的全面升溫復蘇,而是冷熱不均的分化現象,正變得愈發明顯。
一方面,有南山新盤深鐵懿府近日開盤,共推648套,推出房源全部售罄;
另一方面,也有市場監控數據顯示,位于羅湖蓮塘片區的新盤東海富匯豪庭于11月13日進行選房,當天去化僅46套,去化率僅5.05%。據悉,該項目開盤當天一次性付款享98折,按揭99折。
面對銷售壓力,不少樓盤現場推出不同程度的促銷活動,也有房產中介表示,以往只有公寓項目為了去化才會啟動的三級代理轉介,近期深圳許多住宅項目也會在正式開盤前就通知中介進行推廣。
市場監控顯示,東海富匯豪庭項目也于開盤當天同步啟動了三級市場轉介。而項目的官方公眾號“東海富匯豪庭”,自13日開盤后至今也沒有再推送過任何圖文消息。
實際上,東海富匯豪庭項目的開盤遇冷并非突然。
11月4日,東海富匯豪庭獲得預售許可,備案983套,其中911套住宅,主推建筑面積約70-236㎡戶型,2-6房,均為帶裝修交付;
11月5日,項目公示銷售方案,至9日為意向登記與資料審核階段;
11月10日,項目開始進行意向保證金凍結(保證金額50萬);
11月12日,項目公布認籌名單,911套房源卻僅有51批客戶意向登記,最低入圍積分僅30分。
業內人士指出,東海富匯豪庭預售單價區間約8-10.4萬/㎡,均價約8.9萬/㎡,略高于當下市場預期,同時,凍資比例1:0.05,中簽率高達1786%,也刷新了深圳打新市場的最高中簽率紀錄。
有片區中介表示,客戶對于該項目的抗性主要包括有片區規劃不確定性、價格與今年新備案的其他樓盤相差不大、羅湖新盤價格與二手房價并無倒掛優勢等。
記者在二手中介平臺上看到,當前羅湖蓮塘片區的二手小區指導價,多在6萬/平以下。
左手地產,右手航空,
“深圳李嘉誠”的東海集團
此次開發東海富匯豪庭項目的,是在深圳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一家房企——深圳東海集團,董事長為香港企業家黃楚標。
公開資料顯示,東海集團為港資東海(聯合)集團與中國愛地集團合資企業,成立于1994年,最早的公司名為“深圳東海愛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東海愛地”),東海愛地早年以開發深圳老牌豪宅“東海花園”起家。
1997年5月,黃楚標開發的“東海花園”一期開盤,被評為揭開了彼時中國頂級豪宅的面紗,一度轟動深港兩地。
有報道稱,早于上世紀90年代,東海愛地已在深圳就圈了大量優質的土地儲備。
在早先的香港媒體界,東海集團董事長黃楚標更是曾被稱為“深圳李嘉誠”、“深圳王”,意指其初期財富積累主要通過在深圳開發房地產起家。
記者在東海集團官網看到,經過二十余年發展,東海集團在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了航空運輸、商業地產、星級酒店等多元化業務板塊并進,品牌理念為“只為高端"。
左手地產,右手航空,在其集團官網的業務簡介中,航空發展已放在業務第二位。
盡管去年至今,由深圳東海航空董事長黃楚標創辦的大灣區航空,由于籌備進入香港民航市場一度引發關注,但今年將黃楚標以及東海航空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仍是今年3月發生的一起飛行安全負面事件。
3月9日,話題#民航局通報東海航空機組事件#登上熱搜榜。
據報道,東海航空DZ6297航班(南通-西安)的航班上,機長與乘務長發生爭執,在飛行過程中相互毆打,機長將乘務長手打骨折,乘務長把機長門牙敲掉半顆。
3月7日,東海航空發布聲明稱,針對公司近期機組人員涉及機上糾紛事件,公司高度重視,立即嚴格進行內部核查,為確保安全運行,涉及人員已第一時間停止工作。
3月15日,民航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也通報了東海航空機組事件,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主任吳世杰表示,民航局已成立安全整頓督導組,進駐東海航空全面開展安全督導整頓工作。
據了解,深圳東海集團為人所熟知的,正是旗下民營航空公司“東海航空”,也是深圳唯一一家民營客運基地航空公司。
2012年11月備案至今九年,
東海國際公寓的價格羅生門與去化難題
除了近期開盤出師不利的東海富匯豪庭項目,開發商東海集團在深圳的上一個開發項目,東海國際公寓。
曾有“亞洲十大豪宅”之稱的東海國際公寓,卻被不少深圳人稱之為“神盤”,給出的原因則是:這或許是深圳賣得最久的一個一手樓盤。
的確如此,自2013年首次開盤,東海國際公寓至今仍是“在售狀態”——根據深圳中原發布的“深圳2021年11月在售項目統計”,東海國際公寓項目依舊在表中,當前在售120-400平公寓,均價11-15萬/平。
資料顯示,東海國際公寓共有兩棟建筑,為雙子塔結構分A、B兩座,分別為80層和73層,主力戶型為建面140-500平的平層及復式,號稱“亞洲最高公寓”。
有中介透露,因為項目多年前開盤已是“頂豪天價”,且至今還有一手在售,因此項目的不少早期業主幾乎是只賠不賺,在一塊燙手山芋賣不出去的情況下,難免抱怨自己踩了雷。
在今年10月15日成交的一套法拍房中,405平的東海國際公寓也僅拍出了3437萬的價格,有消息指出業主2016年的買入原價為5282萬。
記者在二手中介平臺上搜索“東海國際公寓”,顯示當前在售房源30套,均價為11.6萬/平,
而在“歷史成交”的75套房源中還可以看到,東海國際公寓今年只在1月份成交一套76平小戶型,去年2020年也是全年只成交了一套,2017年亦如是,中間2018-2019年的兩年時間,則成交或有可能掛零。
相關資料顯示,東海國際于2013年2月首次開盤,交房時間是2014年1月。
2013年為東海國際公寓的“高光年”,彼時,一套備案均價達到29萬/平、總價高達2.53億元的樓王單位,讓東海國際公寓作為深圳豪宅代表轟動全國。
而到了2014年,深圳樓市低迷,有多家媒體報道指出東海國際公寓開始降價促銷,10套特價單位折后單價4.7萬/平,而原本均價為7萬/平。
實際上,直到2021年,仍舊可以看到來自網絡、乃至是官方自身公眾號推出的,相關東海國際公寓推出“特價房”亦或是打折優惠的信息。
當然,也不全只是降價和促銷。
2021年3月,東海國際公寓項目也曾傳出漲價消息,一則引發關注的項目調價通知函稱:受深圳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滬深廣、京港澳磁懸浮規劃建設等持續利好影響,東海國際公寓將于2021年3月底進行價格上調。
隨后,東海集團緊急辟謠,稱調價為中介手段,并沒有上調在售單位備案價格。
11月16日,記者查詢深圳市規土委官網看到,從2012年11月共954套房源取得預售證,九年至今,東海國際公寓顯示“已備案”的套數總共僅有190套,其他房源狀態均為“已初始登記”。
按已在深圳產權登記部門完成備案的情況來看,該項目的整體去化只有兩成。
也有觀點認為,東海國際公寓項目開發商并非單一追求去化的企業,而是采取“分層分批、新品出售”的方式,因此才導致了多年過去,去化率仍然很低。
時間來到2021年,來自東海國際公寓公眾號的信息顯示,9月7日項目剛推出了“大師新品”。
東海國際公寓的去化故事,仍在譜寫。
深圳東海集團的去化難題,由一個變成了兩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