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三國歷史中如果說到最勇猛的將軍相信大家的意見都很一致,畢竟呂布之勇除了張飛能與之一戰之外,剩下的所有人都不行。而說到三國中耗時最長的一場陰謀,那么很多人都會有著不同的意見,今天左艦就給大家帶來一段橫跨了東吳整整四代都督的陰謀,而這場陰謀最終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讓當時劉備所統率的蜀漢政權徹底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可能。
一代梟雄劉備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能夠值得東吳四位都督前前后后耗費如此漫長的時間來布局呢?早在赤壁之戰尚未開啟的時候東吳第一任大都督周瑜就提出了占領荊州依據長江天險就能讓東吳立于不敗之地,而伴隨著赤壁之戰開啟最終東吳之主孫權還是決定了先和劉備結盟共抗曹操,然后再想辦法完成周瑜的戰略部署。
東吳大都督周瑜
不過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赤壁之戰結束之后荊州居然落到了劉備的手中,而劉備奪得大部分荊州領土之后又向孫權借了荊州南郡用來屯兵以抗曹操。這里很多人都有一個認知誤區,荊州一共有七個郡,而劉備也僅僅只有南郡是從孫權手上借來了,戰敗后的曹操手中還保留了襄陽郡以及南陽郡,剩下的長沙郡、江夏郡(劉琦給的)、桂陽郡、武陵郡全部都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這幾個郡可以說是和孫權一點關系都沒有的,這也就是為何孫權派出呂蒙背刺關羽會引發很多蜀迷的不滿。
紫發碧眼的孫權
這也就是左艦所說的三國中耗時最長陰謀的由來,自從赤壁之戰結束后東吳第一任都督周瑜就開始有預謀的謀劃奪取荊州,不過由于當時劉備勢力已經壯大,而北邊又有曹操虎視眈眈,最終直到周瑜去世也沒有做出實際性舉動。而后魯肅擔任東吳大都督之后也曾試圖通過穩固劉備作為盟友,然后派出軍隊北伐來找到發展突破口,可惜東吳軍隊的每一次北伐都以失敗而告終,最終孫權明白了東吳想要擴張還是只有按照周瑜定下的策略來發展。
曹操
而東吳也在第二任都督魯肅治理下越發強盛,魯肅也曾在劉表剛去世時向孫權提出過占領荊州的戰略目標,魯肅稱:“荊楚之地與我們江東鄰接,順水而往可達北方,外連江、漢,內隔山陵,猶如金城堅固,沃野萬里,士民富足,如果占有這塊地盤,就是打下了建立帝王之業的基礎”。所以魯肅擔任大都督期間不向劉備占領的荊州動手并不是因為他是一個老實人,不忍心背叛盟友,而是為了等待一個更加合適的時機。
東吳第二代都督魯肅
終于東吳歷經兩代都督治理后有能力向荊州擴張了,而當時劉備旗下的大部分將領也悉數轉移到了川蜀之地,僅僅只留下了關羽和馬良兩人負責鎮守荊州。不過關羽可不是什么輕與之輩,再加上馬良的從旁協助一時間讓呂蒙也找不到突破口,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備率領下蜀漢軍隊贏得了漢中爭奪戰的勝利,位于荊州的關羽為了呼應大哥劉備的軍事行動也開始出兵北伐,展開了襄樊之戰,歷史上著名的水淹七軍也正是這時候發生的。
襄樊之戰的關羽
關羽的北伐直接讓呂蒙看到了奪取荊州的希望,不過為了能夠讓劉備在荊州的勢力一擊斃命,呂蒙先是假裝病重將所有的職責和官位都移交給了當時經驗尚淺的陸遜,接著陸遜成為東吳第四代都督之后第一時間就是瘋狂稱贊關羽以怠其心。終于見關羽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北伐戰役中后,呂蒙開始率精兵假裝客商白衣渡江偷襲荊州,一戰定乾坤。
白衣渡江的呂蒙
可以說孫權背刺劉備偷襲荊州是整個三國演義中耗時最久的陰謀,在這場陰謀中東吳連續四代都督聯手將目標鎖定在了關羽身上,這也就是為何很多人都直言關羽即使不出兵北伐也必死無疑的原因。畢竟關羽不打曹操,曹操為了能夠解決這個自己都欣賞不已的將領也會主動打過來給孫權創造機會。
東吳第四代都督陸遜
不知道各位對于東吳孫權這種背盟偷襲關羽荊州的行為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是左艦,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三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