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如今已經成為我國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并且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承認并推廣中醫療法,尤其是這次新冠肺炎,讓大眾對中醫藥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作為有別于院校教育的一種教學模式,中醫師承是中國傳統醫學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沒有中醫藥專業背景的愛好者,想系統地學習中醫,并考取合法執業資格的唯一途徑。下面,專注中醫師承的古承中醫學堂,為大家分享中醫師承有哪些優勢。
根據國家衛生部第52號令和衛計委15號令,中醫師承可以選擇3年制或5年制。選擇52號令3年制報考中醫師承的,連續跟師3年,通過中醫師承出師考試之后,取得師承出師證《傳統醫學師承出師證書》,實習一年,憑此證可以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考試。
選擇15號令5年制師承方式的,要跟師5年,通過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獲得《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證書》后可在省級行政區域內具有處方資格,并可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開辦個人中醫診所。
師承教育以學習經典和跟師實踐為主要形式,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正因如此,才讓其備受中醫人的青睞。而師承教育的特點也正與其特色息息相關,很多國醫大師或者中醫名家都講到:學習中醫只有三點——學習經典、拜訪名師、臨床實踐,這也是中醫師承教學方式的精髓和優勢所在。
1、中醫師承有哪些優勢?
中醫經典是先人實踐的結晶,所以,經典著作包含了中醫藥的精華,讀懂經典也是做臨床的必備條件。很多名醫都是對經典非常熟悉,隨手拈來,用于指導實踐,而且在臨床應用得非常好,繼承者不僅要自學或者精研四部經典,另外還有??频慕浀浼袄蠋熤付ǖ慕浀涠家龅绞熳x深思。
2、跟名師
對中醫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醫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而很多名老中醫的經驗也唯有在臨床實踐中才能被很好傳承。中醫傳統的跟師帶徒,不是單純的學幾個方劑、背幾個湯頭,學幾個絕活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學習中醫傳統的臨床思維與方法,學習中醫經典在臨床上如何運用的問題。只有跟師,才會對臨床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更好的傳承老師的中醫思想,最終能夠融合百家之長,推陳出新。
3、做臨床
要知道,唯有在反復學習和研究老中醫專家經驗的基礎上,多臨床、多總結、多思考,在實踐中不斷通過“懂、熟、通、精、悟、思”的逐步提升過程,才能達到出神入化地運用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才能實現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揚、有所創新。
報考傳統中醫師承的并非都是零基礎的學員,也有西醫轉中醫,科班出身或者有一定中醫基礎但是沒有能力獨立行醫的中醫愛好者。中醫師承考試對于這部分考生來說是最佳選擇。
師承教育一個最大優勢,就是老師可以傳授其最拿手,最獨到,最有心得領悟的臨床技能經驗和方法,可以使學生有所“專攻”,而用不著什么“普教”。“普教”對于學中醫者而言,恰恰是一個致命的硬傷,而不是什么優勢。古人云:“教之道,貴以?!?。學那么多除中醫專業以外的課程做什么?難道中醫需要學習和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書籍還少嗎?實際上,所謂“多學科老師的普教優勢”也不是那么明顯,許多情況下老師在課堂上還是照本宣科的比較多。至于說“師帶徒”模式培養周期長,那到是不爭的事實。但要知道學醫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救人,如果沒有長期的學習培養,對病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沒有哪個病人會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一個只參加過例如一年速成班就出來執業的醫生。
中醫的發展現實狀況已經證明,對中醫師承培養模式,應當大力提倡扶持并幫助它完善,而不能讓它退出歷史舞臺,也不應把它僅僅當作為一種“補充形式”。而應讓它與“現代院校教育并駕齊驅,各自發揮其效用。但二者單論醫術而言相比較,還是中醫師承更有優勢。因為中醫師承制豈止能夠補充院校制的缺憾,它還可以培養出對中醫更忠誠、更敬業、更具有悟性和實踐經驗,更具有專業水準與特色的中醫人才。它不是一個“模型”里培養出來的,因此更能顯示出中醫及中醫藥文化的個性化。正是有了中醫師承教育,才能體現出中醫的獨特性。
古承教育專注于中醫師承,以后為繼續為大家分享各種中醫知識。學中醫,拜名師,找古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