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3號線(舊稱龍崗線),東起雙龍站,西至福田區(qū)福保站。一期工程雙龍-草埔站于2010年12月28日通車運營,二期工程草埔-益田站于2011年6月28日通車,三期工程益田-福保站于2020年10月28日建成通車。
三號線線路圖
截止目前,3號線全長43.44千米,共設31個站點(15座高架站、16座地下站)。線路采用6節(jié)編組B型列車,系深圳地鐵各線路中唯一一個使用B型車的線路。
今天,我們來聊聊三號線各站站名的由來。
福 保
因位于福田保稅區(qū)中心而得名。福田保稅區(qū)于1991年5月28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立,1993年2月正式封關運作,園區(qū)東接福田口岸、南鄰香港、西抵紅樹林保護區(qū)、北靠福田中心區(qū)。
福田保稅區(qū)石刻
益 田
因位于益田村而得名。益田村,系深圳建市后建成的居民小區(qū)。
1998年的益田村中心廣場 @ 洪流 999
石 廈
因石廈村而得名。石廈始建于明末清初。當時此處有一處隆起的山嶺地帶,人稱打錫嶺。打錫嶺位于深圳河的入海口,因而當時有不少漁民到此歇息,逐漸成為聚落,稱為舊圍。
1945年石廈一帶地圖
左上角為新石廈,右下角為舊石廈
后來,有兩支趙氏分別從東莞虎門和塘廈遷居至此,形成新的自然村,稱上舊圍。其后,有懷德潘觀察攜妻兒遷居至此,在舊圍西面建房定居,稱新屋。舊圍、上舊圍及新屋統(tǒng)稱石下,因村子建于打石嶺之下而得名,后演變?yōu)槭瘡B。明朝初年,此處已有趙、潘、莫、陳、李、張、龍、岑等八大姓氏居住。為了抵御外人,八姓也組成聯(lián)盟,因此石廈又叫“眾孚”。如今,石廈村主要為趙、潘、莫三姓。
石廈村 @ 丁未
本站可換乘7號線。
購 物 公 園
因地處購物公園而得名。作為深圳地鐵一期工程的一部份,購物公園站在2004年12月28日啟用。車站建設時,該站曾以“益田站”為名。
星河CoCopark
很多人一直認為購物公園就是COCO Park,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商場。購物公園和COCO Park均位于購物公園地鐵站附近,但兩者位于不同的出口。COCO Park由星河集團投資建設,而購物公園由城建集團投資建設。
購物公園
本站可換乘1號線。
福 田
因位于福田站綜合交通樞紐而得名。福田區(qū),源于福田村之名。南宋光崇年間,上沙村的始祖黃金堂的第四子黃西孫,遷到松子嶺的南沿定居,帶領兒孫開荒造田,因塊塊成格,就取名為“格田”,又因莊稼好似圖幅,又稱為“幅田”,因“幅”與“福”同音,終改為“福田”。1990年,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撤上步管理區(qū),設福田區(qū)。
福田高鐵站
福田站綜合交通樞紐位于深圳城市中心區(qū),以福田高鐵站為核心,是一座集地鐵、公交和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全地下現(xiàn)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guī)模居亞洲首位、全球第二。
福田村牌坊 @深圳微時光
本站可換乘2號線和11號線。
少 年 宮
因位于深圳市少年宮附近而得名。市少年宮于2000年1月25日正式開工興建,2001年1月18日順利封頂,隨后進入了內(nèi)外裝飾、設備安裝階段。2004年6月1日落成。11月3日,深圳市2021年第四季度更新改造項目名單公布,深圳市少年宮也被納入其中,預計從2022年初開始,深圳市少年宮正式動工改造。
深圳市少年宮
本站可換乘4號線。
蓮 花 村
因位于蓮花村而得名。蓮花村,系深圳建市后建成的居民小區(qū),因位于蓮花山旁而得名。蓮花山曾有過4個不同的名字。崗廈村人叫它花果山,上梅林人叫它蓮花梁,下梅林人叫它九江垅,深圳鎮(zhèn)到沙頭一帶的人叫它大和嶺。在上世紀30年代日軍繪制的軍用地圖上,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蓮花山的名字。
蓮花村 @深圳吃貨小分隊
本站可換乘10號線。
華 新
因位于華新村而得名。華新村,系深圳建市后建成的居民小區(qū)。華新村位于華強北北側(cè),始建于1983年,占地規(guī)模9萬多㎡,居住樓30多棟900 多戶。
華新村
本站可換乘7號線。
通 新 嶺
因位于通新嶺新村而得名。通新嶺新村,系深圳建市后建成的居民小區(qū)。
通新嶺新村
本站可換乘6號線。
紅 嶺
因位于紅嶺中路而得名。紅嶺,又寫作洪嶺,為蔡屋圍北部的一個山坡名。現(xiàn)為片區(qū)名。
1945年的蔡屋圍一帶地圖
紅嶺中學園嶺校區(qū)
本站可換乘9號線。
老 街
因東門老街而得名。東門老街系原深圳墟所在,成墟于明末清初,是深圳最傳統(tǒng)、最具人氣的商業(yè)旺地之一。廣九鐵路通車后,深圳墟因深圳站所在,成為舊中國對外交流的橋頭堡。
1949年的深圳鎮(zhèn)復原沙盤
深圳墟原來共有四個門,因東門一帶最為熱鬧,漸漸成為這一帶的稱呼。所謂“東門”,位于東門中路與解放路交界。南門位于人民北路與南塘街交接處,西門位于新園路與解放路交界,深圳戲院、新安酒家、中國第一家麥當勞連鎖店均位于此處。上世紀90年代,東門步行街因改造而所有建筑均被拆除重建,實在可惜。
東門
改造后的東門步行街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啟用,占地面積17.6萬平方米,包括8條市政道路、1條風貌街和3個大型的休閑廣場,成為現(xiàn)代化的商業(yè)步行街區(qū)。 本站可換乘1號線。
曬 布
因位于曬布路而得名。曬布路的名稱可是有一番來歷的:解放前居住在南塘村的人除了種田,也經(jīng)常到深圳墟上做些小買賣,村民常用糧食、手工品等換回衣服、布料等日用品。但是由于夏天陣雨多,布常被雨淋濕,人們會把這些布料拿到小山丘上晾曬,場面十分壯觀。后來小山丘就被稱為曬布嶺,人們扛著布去晾曬的道路,就被稱為曬布路。
曬布路上的人民小學
翠 竹
因位于翠竹路而得名。翠竹,源自翠園、竹園和翠竹苑。誕生于1981年的竹園賓館是深圳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yè),同時也是廣東省第一家中外合資酒店,是深圳改革開放的歷史見證,是國家旅游局審批的第一批三星級酒店。而建成于1982年的翠竹苑,則是內(nèi)地最早的一批商品房。
1982年翠竹苑
翠竹一帶
田 貝
因為于田貝村而得名。田貝之“貝”原為“背”,田貝林氏的族譜上記載“朝于田暮于背,賣瓦度日的林氏黎民”,因此得名“田背”。后林氏繁衍壯大,分上、下田貝兩村,東為上田貝,西為下田貝,以布吉路(現(xiàn)為文錦中路)為界。1984年12月3日,田貝村人舉行了新村奠基典禮大會,上、下田貝再次合二為一。
田貝村石刻
本站可換乘7號線。
水 貝
因位于水貝村而得名。水貝村始建于明朝初年,由張氏族人開基而成。永樂八年(1410),張氏先祖遠簡公攜三子玉軒、靖軒、圭軒由大鵬疊福村遷徙至水貝開基立業(yè)。扎根水貝后,張氏慢慢開枝散葉。因村子建于水塘后,故稱“水背”,“貝”是“背”的一種簡化寫法,意指方位,與“面”相對。水貝村也曾用過“隔塘”的名字。
水貝村牌坊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總共有三個水貝村,分別在羅湖(張姓)、公明(陳姓)以及大鵬(歐陽姓)。
0
草 埔
因位于草埔村而得名。草埔村原名草莆,原村民除了幾戶張姓、黃姓以外,全為梁姓村民。據(jù)梁氏族譜記載,在康熙年間,梁氏先人梁漴、梁君弼從五華縣遷至此地,見此地青草翠綠,一派生機勃勃,有“鋤頭一走草又生”之嘆,故名之草莆。
草埔村
布 吉
因位于布吉墟而得名。布吉原名為莆隔村,與草莆村(今草埔村)、莆心村(今布心村)相鄰。1907年修筑廣九鐵路在這里設站,工程人員標注鐵路站名的時候,把客家話“莆隔”聽成了“布吉”,從此,布吉就取代了“莆隔”。
布吉老墟市場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布吉站建成使用,車站位于深圳墟向北10余千米處,為廣九鐵路華段的站點之一。依靠著鐵路,布吉墟聚集了許多人流,一躍成為當?shù)剌^大的墟市。2004年11月24日,布吉站改造工程啟動;2012年12月21日,布吉站改造完成并投入運營,改名深圳東站。
深圳東站
本站可換乘5號線。
木 棉 灣
因位于木棉灣村而得名。木棉灣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藍姓先祖從梅州興寧遷入此地。康熙年間,曾姓從興寧遷居此地,逐漸形成一個村落。因村內(nèi)多木棉樹,山上、路旁木棉樹開滿木棉花,故而得名木棉灣。
木棉灣站
大 芬
因為于大芬村而得名。大芬村始建于清代初期,由鄔姓先祖遷居于此開基而成為村落。相傳大芬村雖民風純樸、交通便利,卻也雞犬相聞、雜草叢生、房屋潮濕、污水遍地,人煙稀少,因此被稱為“大糞村”,后改名大芬村。
大芬鄔氏宗祠
曾經(jīng)并不起眼的大芬村,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商品油畫生產(chǎn)和交易基地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
丹 竹 頭
因位于丹竹頭村而得名。在四百年前,沙灣河兩岸生長著一片茂盛竹林,因三四年后竹身由綠色變成金黃色和丹霞色的丹竹,當?shù)厝巳∫鉃榈ぜt吉祥之瑞氣,故以物得名:丹竹頭村。
丹竹頭村圍門
六 約
因位于六約村而得名。“約”有聯(lián)合 之意,因解放前此地有6個自然村為防備盜賊搶劫,訂約聯(lián)防,故名六約。六約現(xiàn)轄7個自然村,分別為牛始埔、龍?zhí)痢⑻量印⒙榈亍⑵覐B、大和和深坑。
六約李氏宗祠 @吳國勇
塘 坑
因位于塘坑村而得名。塘坑村系六約下轄的自然村。塘坑始建于清末,其時,有陳氏族人和鄒氏族人分別從五華和梅州遷至此處居住,成為聚落。因村子建在水塘邊的洼地上,故名塘坑。
塘坑村圍門
橫 崗
因位于橫崗墟中心而得名。橫崗墟為荷坳陳氏與其他姓氏合伙所創(chuàng),因其地勢較高,山崗橫臥于道,故名。嘉慶年間,有何氏維松、維柏兄弟在橫崗墟創(chuàng)辦茂盛商號,使得橫崗墟變得更為繁榮。
橫崗站
永 湖
因位于永湖村附近而得名。永湖村始建清朝初年,由何姓族人所建。建村時,因此地地處畔河邊,河里盛產(chǎn)蚌,故名畔湖、蚌湖。新中國成立后,村子更名為永湖,沿用至今。
永湖站
荷 坳
因位于荷坳村而得名。荷坳村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落,始建于宋代,由陳氏先祖陳康運開基,至今已有800余年歷史。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歸善縣志》已載“何村、河村、河凹”等名,因龍崗河和愛聯(lián)河交匯,兩河之凹的地理環(huán)境得名。因河與何、荷同音,又有何村、荷村、賀村、荷凹、荷坳等稱。荷坳地處上淮水之濱,有荷溪之美稱,故該村命名為“荷坳”。
荷坳炮樓
大 運
因位于深圳大運中心而得名。深圳大運中心位于龍崗中心城西區(qū),是第26屆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主場館區(qū)。大運中心包括一場兩館分別是主體育場、主體育館、游泳館、大運湖以及全民健身廣場、體育綜合服務區(qū)等體育設施。總占地面積52.05萬平米,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
龍崗大運中心 @龍崗區(qū)政府在線
愛 聯(lián)
因位于愛聯(lián)村而得名。 新中國成立初期,將 崗背、田寮、太平、老西、新西、蒲下、輋下、嶂背、陂頭背、西湖、石崗、前進、建新、圍肚、東邊月、牛仔園 16個自然村分為四聯(lián)、五聯(lián)兩個村,1953年成立愛聯(lián)小鄉(xiāng),取團結(jié)友愛、互相聯(lián)盟之意。 1956年將三個高級社合并為愛聯(lián)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愛聯(lián)大隊。
愛聯(lián)站
吉 祥
因位于吉祥路與龍崗大道交匯處而得名“吉祥”。(只能說,這個站非常吉祥)
吉祥站
龍 城 廣 場
因位于龍城廣場公園而得名。龍城廣場是深圳市龍崗區(qū)政府投資興建的大型文化廣場,占地面積15.7萬平方米,1995年規(guī)劃,1997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龍城廣場集文化、娛樂、集會、休閑為一體,由北向南分為三大功能區(qū):A區(qū)為市政;B區(qū)為下沉式表演廣場和九龍巨型雕塑,西面建有“百報長廊”;C區(qū)為綠化廣場和雕刻“龍”字的百龍墨寶景觀石群。
龍城廣場
南 聯(lián)
因位于南聯(lián)村而得名。南聯(lián)之名源于人民公社化后。1963年,劉屋、間前、瑞合3個大隊合并,因地處龍崗南面且由3個大隊聯(lián)合,故稱南聯(lián)。南聯(lián)現(xiàn)轄17個自然村,分別為圳埔?guī)X、向前、邱屋、劉屋、麻嶺、銀珠嶺、黃龍?zhí)痢⑺凇槏徱弧槏彾埾⑽舭病⒘_瑞合、簡一、簡二、黃龍坡、巫屋。
位于羅瑞合的鶴湖新居
雙 龍
因雙龍立交得名。90年代改建205國道,修立交橋,由于橫跨了龍東、龍西兩個村,所以叫雙龍立交橋。也有一種說法,因雙龍位于龍崗街道龍崗社區(qū),因而得名。
雙龍站
2004年以前附近的公交站臺叫龍崗閣,2004年1月龍盈泰商業(yè)中心入伙,天虹開業(yè)時就叫雙龍?zhí)旌纾纥c王、國美也是叫雙龍店,只有麥當勞叫龍崗店,人們也慢慢逐步適應了雙龍這個名字,雙龍就成了這一帶的稱謂。
由于前期規(guī)劃與趕工期的影響,本線路只能使用B型車,運力遠遠落后于其他線路。再加上3號線極其特殊的地位(橫貫大半個龍崗中心區(qū)與南段擁有大量換乘站),使得高峰期使用本線路通勤的客流量巨大。 加之3號線經(jīng)常因為各種事故而出現(xiàn)延誤,使之成為受“吐槽”最多的線路。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1-11-10
2020-04-07
2020-04-23
參考資料:
《深圳地名志》
《深圳村落概覽》等
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