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情感樹洞。點擊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 原創文章
1、
當人們都說,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時候,卻總有一些事實,來證明有的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
在有的家庭中,子女便嘗到了這種有條件之愛的苦澀與無奈。
真的,父母的愛并不是無私和平等的,對自己的子女也會莫名地喜歡與討厭。有的子女什么都可以不做,就能討得父母的歡心與疼愛;而有的子女要想得到父母愛的眼神,卻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但是你發現沒有,偏偏是這些從小得不到疼愛和溫暖的孩子,相反對父母還越加關切與討好。
這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正因為在童年時沒有得到過父母的疼愛,甚至是正眼相待,成年之后的子女會對父母表現出異于其他子女的、對父母更多的關心,以期得到父母愛的回應。
他們會一直滿足父母不公正的要求,會容忍父母對他們做過分的事情,他們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想得到父母的肯定。
得不到偏愛的孩子是很可憐的,他們通過委屈自己來換取父母的肯定。這份肯定,他們從幼年一直渴盼至今,這是他們童年時就失去的。而父母也正是看中他們這種心理,不遺余力地壓榨和逼迫,結果就是,要么子女一直屈從,要么忍無可忍。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視頻,一個30歲出頭的女人,將與她共同生活了5年的親生母親趕出了家門。她的母親抱著扔出來的被子在鏡頭前哭泣的畫面,讓人不由得想去譴責女兒的不孝。
可當視頻播放完畢,孰是孰非,還真不是眼前所見的那樣。
2、
騫青(化名)就是視頻里的女兒。她家有四朵金花,騫青在家里排行老四。家中最小的女兒,按理說應該得到父母更多疼愛的。但她家不一樣。
據她說,父母都是兒子迷,重男輕女。當女兒一個接一個出生,他們對下一個孩子的性別問題成了一個執念。一次次失望之后,等騫青出生時,他們算是徹底絕望。因為他們的年齡和經濟狀況已經不允許再生下去。騫青的出生,就成了他家不會再有兒子的背鍋俠。父母曾一度想將騫青送人,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逞。于是騫青得到了與三個姐姐不一樣的待遇。
大姐二姐都有新衣服穿,而騫青只能穿三姐穿小了的衣服,那些衣服經過了三個姐姐,再傳給騫青時,已經舊得看不出原來的花色。
家里經濟條件好一些之后,每逢春節,姐姐們都能穿上新衣了,只有騫青還穿著姐姐們的舊衣裳。
家里有好的東西,父母從來想不起要給騫青。家里有粗活重活,騫青倒是次次被父母想起,派她去做。騫青倒是高高興興地去做,因為她做好了,媽媽才會對她有笑臉,那一刻她覺得自己是這個家里的人。
家里四個女孩子,父母并不想讓她們都上學,四個姐妹中,也只有長得好看的二姐上過大學。大姐讀完初中就進了縣里的廠子成了實習工人。三姐高中沒畢業,就跟著家里親戚走了。據說在南方找到了工作,幾乎沒再回過家,平時也只是通過親戚傳遞消息。騫青是在初中畢業之后,跟著姨去了縣城學做生意,吃了很多苦。
后來,騫青在縣里結了婚成了家。因為生意越來越難做。騫青和老公回了家鄉,和母親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5年。
在一起生活都5年了,到底是因為什么讓親母女倆反目成仇,女兒非得把母親趕出家門呢?
3、
騫青在縣里做生意,掙了一些錢。當時,父母住的那套房子因為房改,可以用低廉的價格買下來。但父母有房子,不想買,其他三個姐姐覺得那套房子位置房型面積都不理想,也不想買。
騫青想了想,覺得這么放棄很可惜。她想買下來。于是跟父母說好,她出錢以父親的名義買房,但房產證得由騫青來保管,以后再過戶。
房子騫青買了,因為自己還在縣里做生意,那套房子父母繼續住著。
后來發生的一件事情,讓騫青很傷心。
從7 年前開始,父親身體不是太好,騫青在那一年經常回家看父親。
距離上一次回家不到一個月,騫青再次回去,剛進家就發現家里不對勁。自己的東西不見了,多了二姐的衣物。母親的狀態也很不好,見了自己連眼皮都不抬一下。
再往臥室里走,突然發現墻上是父親的黑白照片。
騫青當時如五雷轟頂,誰能來告訴自己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父親走了嗎?怎么可能?一個月前父親還健在,現在——怎么可能?可是父親去世,為什么沒有人通知她?為什么要瞞著她?難道自己不是騫家的人嗎?難道她們不承認自己是騫家的人?母親就這么不喜歡自己嗎?母親到底有多恨自己?
騫青一氣之下,將二姐的衣服全部扔了出去,在母親的大罵聲中,回了縣城。
可回到縣城不到兩年,母親打來電話,說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了,身邊沒有一個人照看著,萬一哪天倒在地上,估計幾天也不會被人發現,想讓騫青回家。
那時騫青的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既然母親想讓自己回去,那就回去吧,也許母親會改變對自己的態度。
回到家鄉的騫青,在與母親朝夕相處中,知道了很多以前自己并不知曉的家事:
父親去世時留下的十幾萬塊錢,被母親和三個姐姐分掉了;母親自己留的幾萬塊錢,被二姐”借走“了;要不是因為年齡大需要人照顧,母親絕對不喜歡看到自己這個”討嫌“的人在眼前;母親從自己這里拿走的錢,大部分給了二姐,等等。騫青心里特別難過,但她一直把委屈憋在心里。
直到前不久,騫青發現母親從自己房間神色慌張地走出來,她在身后越喊,母親走得越快。騫青心里起了疑心,跟在母親后面,一把抓住母親的手腕,另一只手從母親衣服里把房產證搶了出來。
這一刻,騫青的委屈爆發了。
”媽,你為什么這么不喜歡我呀?你要這房產證干什么?你又是要去給二姐嗎?你這么喜歡二姐,你跟二姐過去吧!“
激動的騫青把被子扔進母親懷里,”砰“地一聲,把房門關上了。
4、
令騫青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母親沒有去找二姐,倒是把記者找來了,在鏡頭前說自己是愛小女兒的,控訴騫青不孝,把自己趕了出來流落街頭。
在知道騫青再無可能讓自己進家后,母親提出一個要求:自己去住養老院,女兒們給她提供生活費。
而騫青同意,只要二姐愿意每月出這500塊錢,騫青也會出的。
于是記者當著母親和騫青的面,給她的三個姐姐打電話溝通。大姐和三姐都很痛快地答應了,只有上過大學的二姐說要回去好好考慮一下。
騫青一聽,情緒非常激動:“媽,你聽聽,你好好聽聽。二姐不給你呀,我也——”
話沒說完,騫青捂著嘴就走了。
母親的養老問題終歸是要有一個結果的。
但是從這件事情中,父母的偏心已經影響到了子女間的關系,更糟糕的是,影響到了自己的利益。
四個女兒,如果一個不孝,那是不孝女自己的問題;如果四個女兒都不孝,那就要從父母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二姐自恃得父母寵愛,越加自私,只顧自己,不顧父母;而騫青因為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愛,長大后,她總是委屈自己,希望父母能夠愛自己 一點。
但人的情緒就像彈簧,繃得太緊了,就會反彈。壓得有多緊,反彈就有多高。遭罪的,肯定是那個緊壓不放的人。母親為自己的偏心遭到了反噬。
家對人們的意義,是親情的港灣,是溫暖的來源。作為父母,不應該有明晃晃的偏心,更不應該把自己的愛與關心論斤兩、明碼標價,來對待那個已經受過傷害的孩子,他只是一個委屈著自己、一遍遍跑向父母要糖吃的、可憐的小孩。
作為不被父母待見的子女,請別再糾結于父母是否愛自己,從這一刻開始,釋懷一切,別再委屈,請愛自己。只有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
圖|影視劇《愛子》劇照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你的父母愛你嗎?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