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快節奏的城市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一度吹向全國
曾經
有人將深圳視為“文化沙漠”
這是對深圳文化事業的一種誤解
從閱讀這件事來看
深圳就不是一個忽略文化建設的城市
1983 年,深圳首屆書市開幕。
何煌友攝影,深圳美術館藏。
深圳圖書館的變遷
1951年,在寶安縣城南頭,縣委縣政府建立起了一個簡單的圖書室,稱寶安縣文化館圖書室,這便是深圳圖書館的前身。之后,這個圖書室隨著寶安縣城一起遷到了深圳鎮。1962年,寶安縣圖書館正式成立,館址設在解放路151號,是五十年代初清拆破廟后建成的一幢二層樓瓦房,樓上是文化館辦公室 , 樓下作圖書館用房。到了1976年圖書館共有藏書39000余冊。
深圳圖書館曾經就設在博雅三樓
1979年,寶安縣圖書館更名為深圳圖書館。當年10月,位于和平路口的新的圖書館館舍建成,并打算于次年元旦向讀者開放。不過,市委市政府隨即決定將新館大樓賣給北方工業公司,圖書館只能遷回解放路151號在建的深圳市文化館大樓(即后來的博雅畫廊)三樓。隨著深圳市的建立和經濟特區的建設,舊的圖書館已不再滿足市民的閱讀的需求。
1986年12月20日,經過幾次籌建后,位于紅荔路1011號的深圳圖書館正式開館。深圳圖書館是首個投入使用的深圳“八大文化設施”,在全國率先推行“藏借閱一體化”服務模式,提供開架服務,免證進館;同時,深圖首次全面實現圖書流通業務計算機管理,連創兩個“全國之最”,令業界矚目。
上世紀 80 年代,等候在深圳圖書館的讀者
在當時全國圖書館閱讀率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深圖日均進館達5000多人次,并且創造了讀書熱經年不衰的奇跡。半夜排隊辦證,冒雨領證,閱覽室座無虛席,在深圖都是常見的景觀。國際圖聯副主席鮑頓參觀深圖后感慨地說:“我參觀了世界各國的許多圖書館,這里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圖書館。”
1991年5月,讀者冒雨排長隊在深圳圖書館辦借書證
由于經常出現讀者爆滿的情況,老深圖已經不能滿足特區社會和人口發展的需要。上個世紀末,市委、市政府在規劃建設新的市中心區時,決定興建具有一流水準、代表新世紀深圳城市形象的現代文化設施,深圖新館便成為其中之一。
1984 年初夏,一位母親帶著兒子上夜大,這樣一群愛閱讀與學習的人,讓深圳成為一座因閱讀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周順斌攝影
1998年12月28日,“深圳市文化中心(音樂廳、中心圖書館)”奠基開工。2006年,深圳圖書館新館開放,總建筑面積49589平方米,這是市政府投資興建的集大眾化、數字化及研究型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公共圖書館,是深圳“圖書館之城”的龍頭館和中心館,在全國首倡并踐行“開放、平等、免費”服務理念,率先在國內圖書館界全面應用RFID(無線射頻技術)技術,2008年成功研發首臺“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
深圳圖書館
2018年,深圳市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創造歷史的深圳書城
除了深圳圖書館,深圳書城也是“愛閱之城”的一個代表。1980年,位于解放路深圳市新華書店成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到了90年代,全市人口達到了200萬,而新華書店依舊是那個小門店,許多市民都抱怨買書難。1985年,在深圳市文化局工作的汪順安受命出任新華書店總經理,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徹底解決深圳讀者買書難的問題。
1996 年,第七屆全國書市在深圳書城羅湖城開幕
由于建造書城要解決的是市民最迫切的文化需求問題。這個項目從出爐到上馬建成,得到了當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歷經五次選址,兩次立項,1993年,在資金十分緊張的狀況下,深圳書城的建設全面展開。
在給新書店命名的時候,汪順安認為,新華書店的名字太長不易叫響,在經過多次思考后,書城成了新的書店最好的名字。作為當年全國最大的書店,取名書城,亮麗、時尚、易記,又大氣,所有文化廣場、文化超市都在這個“城”里了。根據汪安順講述,當年書店以書城立項,深圳首開國內先河。
1996 年 11 月 8 日,第七屆全國書市舉辦地——深圳書城正式開業。因前來購書者太多,書城只好掛起 " 請明天再來 " 的告示,但門外的讀者依然不愿離去
1996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書市在當天開業的深圳書城舉辦,讓深圳書城一夜爆紅。由于參觀購書的市民絡繹不絕,為了控制人數,開業當天實行售票,5元錢一張門票,這種要買書先購票的方式,在全國圖書界史無前例。即便這樣,還是人山人海,“長龍”排出了幾里路外。
第七屆全國書市舉辦了10天,深圳書城圖書銷售額達到2177萬元,創造了歷屆書市之最,也成功地塑造了“深圳書城”的品牌形象。
深圳書城南山城
2004年6月26日深圳發行集團正式掛牌成立,標志著深圳市新華書店進入集團化發展時期。深圳書城更名為深圳書城羅湖城,她的姊妹城——深圳書城南山城于2004年7月19日在深圳市南山區商業文化中心區正式開業。南山城營業面積2.5萬平方米,是當時國內單體經營面積最大的書城,它的開業,極大地緩解了南山片區讀者的購書難。
中心書城處處可見熱愛閱讀的讀者
2006年11月6日,在羅湖城迎來10周歲生日之際,“世界上單店面積最大的書城”——深圳書城中心城舉行開業典禮。至此,深圳書城形成了“三連星”的戰略布局。
深圳書城寶安城建筑造型猶如一座 " 書山 "
2015年5月15日,深圳書城寶安城在沙井開業;2018年7月18日,深圳書城龍崗城在龍城廣場開業;2019年12月31日,深圳書城龍華城龍華廣場開業,書城面積僅次于目前最大的中心書城。
深圳讀書月
2000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出了“深圳讀書月”這個全民閱讀活動載體。深圳讀書月設在了每年的11月,秉承營造書香社會、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的宗旨,著力于提升市民素質,建設學習型城市。
首屆深圳讀書月啟動儀式
2000年11月1日,首屆深圳讀書月在深圳書城羅湖書城廣場正式啟動。讀書月現場熱鬧非凡,市民購書踴躍。說來也巧,開幕當天,一陣大風恰好把橫幅“深圳讀書月”中“讀”的“言”字旁吹掉,變成了“深圳賣書月”,大家看到都忍俊不禁。
第七屆讀書月推薦書專題展
在第一屆深圳讀書月舉辦之后,不少市民只是覺得這個名詞很新鮮,但沒太大的感觸。因為各地讀書活動大多轟轟烈烈開場, 然后悄無聲息地結束。第二年,讀書月如期來到,又請來了很多名家做講座,還有書香家庭評選、中小學生作文比賽等很多活動,頗熱鬧。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在之后的每一年11月,深圳讀書月如期而至,并邀請諸多大家參與名家講座,有金庸、饒宗頤、白巖松、余秋雨、張抗抗、謝冕等。
第十四屆讀書月溫馨閱讀夜因書結緣活動
時到今日,深圳讀書月已經迎來了第22個年頭,閱讀已經深深融入了深圳這座城市。深圳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彰的唯一一座 " 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 ",在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中榮登城市閱讀指數排行榜榜首,被評價為 " 全民閱讀活動開展最早、活動影響力最大、活動效果最好的代表性城市 "。
2005年,金庸、二月河受邀參加第六屆深圳讀書月
二十二年來,以讀書月為旗幟的全民閱讀靜水深流,引領深圳走出了一條書香馥郁的先行路。
如今,深圳人的閱讀環境越來越好
在深圳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有六座面積超3萬㎡的書城文化綜合體
有670多座大大小小的公共圖書館
精致個性的書店,在街頭靜候偶遇
24小時街區圖書館、地鐵讀書漂流站
以及星羅棋布的書吧
也隨著閱讀習慣的改變應運而生
" 以書筑城、以城筑夢 "
它們是深圳人日常生活中
浸潤書香的后花園和芳草地
深圳書城龍華城
深圳書城龍崗城
簡閱書吧深大店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1-10-19
2021-10-17
2021-10-10
資料來源:《發展中的深圳圖書館》《深圳圖書館20年路程不平凡》《深圳書城:從“最早”到“最大”》《深圳圖書館緣何“全球最繁忙”》《深圳讀書月:30年的精神傳承》《一組老照片帶你讀懂愛閱之城:深圳 》等
圖片來源:第21屆深圳讀書月的特別策劃——“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特區40年歷程回顧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