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畫家裴希明收徒了,向鐘鳴先生了解,他說10月16日就有一個畫展,名曰“秋入山河”,裴老師攜眾弟子一起亮相,算是匯報展吧。
鐘鳴先生是文字大家,特意為此次畫展撰文《心有邂逅手必余蔭》------裴希明和他的學生們
辛丑十月,萬木霜秋,雖然疫情此起彼伏,時有炙烈,市場上下波動,間有掙扎,一切難以看到盡頭。然而,就是在如此喧囂的情態下,有人卻以一種自以為然的態度,似古代高逸隱士,端坐案樓之上,揮筆如椽,構物涂像,置身塵外;更有人不避苦辛,寧舍所有,也未忘追慕高賢,提煉神氣之初心。于是,我們在苦乏之間,終于通過裴希明和學生們的雅集看見了世界本來的樣子。
與書畫界所謂師承瓜瓞綿雜相比,裴老師學生算不上很多,除了個別真正磕頭換帖的,很多學生都是由友生情,由情生慕,由慕而追的。所以,裴老師對學生并不苛求專業或者職業,大多數時候是有教無類,心性至上的。這種兼具人格和畫格的雙重教育法,使學生們在提升手眼和提高技術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人格的養成和視野的開拓。裴老師認為,每個人稟賦不同,環境各異,不一定都要去擠職業畫家的羊腸小道,而提升文化品味和養成處世態度則是可以通過多種學習包括書畫之道而達成因果之效的。
如果說墨分五色,畫有千格,裴老師的學生同樣形形色色,有誨人不倦的教職,亦有埋首案牘的公職,再有千萬身家的富職,更有無所事事的閑職,盡管各事其職,卻都有一顆同樣愛好書畫的歡喜心,都有通過裴老師指點而達成書畫之夢的誠懇心。而作為最懂得保護這些心的裴老師對此理解得更深,盡管裴老師絕少當面首肯臧否學生送來的作品,也很少板起面孔指點江山,滔滔不絕,作高深狀,但背地里,幾乎每一幅作品上都有過裴老師修成的手筆,或提線溝墨,或暈染加持,或添意于前,或題字于后,甚至是代筆重寫,卻少有提及,其舔徒之心,可管中窺豹,油然見之。久之,裴老師身邊聚人良多。
此番正逢霜秋,裴老師率門下凡二十余眾,攜經年習作二百余幅,不避疫情,出山論道,既是裴門書畫的一次重要雅集,亦有為沉喑已久的書畫市場站高一呼的本性使然,當是皖間書畫界的一樁幸事。
余與裴師,相交甚久,相知也深,與眾徒,也多有交往,有些還是至交,感佩他們多年的努力,終于在風清日朗的辛丑之秋可以以大作示人,青史留名。
序只是引子,多說無意,心有邂逅手有余蔭,還是去臨雅集現場,發現美比敘述美更重要,因為,每一雙眼睛都是為審美而生長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