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上應該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會用如此多的方法對食材進行烹飪,在數千年的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中醫理論對飲食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可以說,中國的飲食文化便是建立在中醫哲學思想上。
中醫理論是古代先賢觀察世界,認識世界,分析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這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根基,而其中的傳統飲食文化受中醫哲學思想影響極深,其中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病因學說等尤為明顯,它成了中國人的擇食物標準,也為后來的飲食養生提供了中醫的理論依據。
現實中,不管一個人是否學過中醫,又或者相信中醫,但他們在飲食上或多或少都受到中醫觀念的影響,比如燉一只老母雞會放一些香菇,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緣由,可如果用中醫四氣五味理論解釋,便是老母雞太溫熱了,香菇偏涼一些,可以中和掉過多的熱性,吃起來不會流鼻血。這個人可能根本不懂任何中醫知識,或許還是個中醫黑,但他的潛意識里卻被中醫的溫熱寒涼五行理論影響著,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
下面中醫師承古承教育的小編就帶著大家了解一下中國傳統飲食中的中醫思想吧。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是華夏民族數千年智慧的濃縮,是中華民族文化積淀的成果,里面蘊含著大量的中醫哲學思想,如上文提到的溫熱寒涼五行學說,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俗語,冬吃蘿卜夏吃姜,但他們可能很少人知道,這句話背后蘊含著的其實都是中醫思想。
中醫理論很好地將醫食同源結合在一起,既可以填飽肚子又可以防治疾病,這種思想放在全世界,可以說是堪稱中國獨家秘方,別無分號。
陰陽學說將人的體質分成二十五人,廣義上有陽盛體質,陰盛體質,陰陽平和體質,將食物也劃分為溫熱寒涼平性,黃帝內經靈樞說道:飲食應該先辨體質,再決定吃什么食物調理,陽盛體質應少吃溫熱性食物,多吃一點寒涼和平性的食物,否則將會導致陰液損傷,陰盛者,比如老年人少吃寒涼食物,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否則就會導致陰盛陽衰。
早上三片姜,勝過人參湯,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體現了陰陽學說里時間對飲食的重要性,一年之內,春夏屬陽,一日之內,早上屬陽,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氣機是和自然規律相對應的,早上吃生姜可以幫助人體陽氣生發,下午適合偏涼性,滋潤的食物,幫助人體陰氣收斂。
橘成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自然氣候環境的差異不僅使植物發生地域性不同,而且使我國傳統飲食文化也出現復雜的地域性差異,陰陽學說中,南方屬陽,北方屬陰,南北氣候差異決定了南方米以米為食北方人以面為食的飲食結構,各地口味也因氣候差異有所不同,四川,重慶等地由于氣候潮濕,因而喜歡辛辣,北方氣候干燥,喜食潤燥生涼食物,南方氣候炎熱,人體氣血更容易發散體表,臟腑功能略弱于北方,所以喜食蒸熟的食物,由此說明,飲食與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系。
五行學說
中醫五行學說把自然分為五種不同性質的氣,從而構成不同的系統結構,而傳統飲食文化自然就被納入到這套模式中,如把味道分為酸、苦、甘、辛、咸,五谷分為稻、黍、稷麥、豆,五菜指葵、韭、藿、薤、蔥;五畜指牛、犬、羊、豬、雞;五果指棗、李、杏、栗、桃。
中醫五行理論中,木火土金水五種性質變化的氣分別對應五味中的酸苦甘辛咸,在五藏為肝心脾肺腎,在季節則是春夏長夏秋冬,無形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
由于五行理論是從自然氣候運轉的現象中歸納出來的,所以中醫認為人的飲食要符合陰陽五行即自然規律的運轉,才能維持機體的動態平衡。
中醫之所以如此重視飲食,是認為很多疾病都是由于飲食不節造成的,黃帝內經:飲食不節而疾生于腸胃。飲食不節包括飲食不規律,食量沒有節律,飲食過少或過多都不利于身體健康,過少讓人饑餓,營養不良,飲食過多則使人積滯,引起腸胃疾病,飲食不規律是指沒有規律時間的飲食。
中醫理論思想指導下的飲食方式
胃為五谷之海,脾主腐熟消磨,食物中的精微物質被吸收后化生為氣血津液滋養全身,維持著人體生理各項技能,因此脾胃為后天之本,生命活動的重要保障,一旦脾胃功能受損,人體臟腑機能也將隨之受損,所以傳統中醫理論強調,養生必須以脾胃為本,保護和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中醫認為保護脾胃的核心在于飲食,酸苦甘辛咸,溫熱濕涼寒及飲食不規律都會影響脾胃的健康。所以只有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寒熱適中,溫燥相宜,五味調和,方能達到飲食養生目的。
人體五臟與五味相應,又相互滋生制約,如果五味偏盛或偏虛,都將導致臟腑失衡,氣機紊亂。如過食酸,則肝氣收斂太過,傷害脾氣;過食咸,則骨質受到損傷,會引起心氣抑郁或肌肉萎縮;過食甜,會引起脾氣瘀滯,脫發,面色發黑,腎氣不能正常滋養心氣;過食苦,則脾氣過燥而不濡潤,肝火上炎,胃氣損傷而脹滿;過食辛,則筋脈損傷松弛無力。因此,飲食應五味平和,不宜偏嗜。
傳統飲食在中醫哲學思想的指導下,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理論,通過對各類食物和調料進行合理搭配,遵循因人,因時,因地原則,維持機體功能正常運轉,達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數千年的實踐證明,在中醫哲學思想的指導下的中國傳統飲食方式是最科學的,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糖尿病發病率不到百分之一,而現在達到了百分之十,其中很大原因之一就是拋棄了傳統飲食方式。
古承教育專注于中醫師承,后面會繼續為大家分享各種中醫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