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供應鏈TOP200)
最近風風火火的iPhone13火了其結果和我們預想的相差不大,而且第一批搶購的用戶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出貨了。不知道這一次又會迎來什么樣的評價和反饋呢?不過我們今天主要談論的是蘋果的零器件組成問題,核心部分很讓人深思。
中國供應鏈占據半壁江山,但核心依然被外國掌握
根據網上爆出的消息我們知道蘋果總共有200多家供應鏈,其中國產廠家的數量越來越多,在去年占比達到114家,算是占據了半壁江山。或許到此你就會以為我們的科技實力已經非常厲害了,差不多掌握了蘋果的一半部件。但請別急著高興,在這個數據背后還有一個可觀的事實我們需要承認。
雖然供應的廠商比較多,但是我們的供應鏈中大多提供的都是一些并不算核心的部分,而且技術產量也并不是很高。而iPhone13真正的核心部件,那些價格昂貴高精尖的元件差不多全是美國生產的,亦或者是日本、韓國。由此可見我們其實并不能太過于喜悅,相反我們反而更加得加油和重視起來。
外國大神拆解逆向分析iPhone
因為最近有國外的一些科技大咖就對iPhone13進行了拆解,而且是權威的專業的逆向分析機構techinsights,并且將每一個部件進行看分析。此次拆解我們知道了iPhone 13真正內核組成。
這次拆解的是iPhone 13pro,其最關鍵的CPU/GPU我們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蘋果自己研發的,此外iPhone 13的屏幕是韓國三星生產的,運行內存也是,有一說一韓國的電子半導體這塊確實不弱。另外閃存是采用的日本東芝的鎧俠系列,CMOS傳感器則是由日本索尼負責生產的,基帶也是高通生產的。
再來看看WIFI6模組,它的核心SOC依然是美國高通供貨的BCM4387,電源芯片則是蘋果自身供應的,我們國內的環旭電子則是完成模組USI 339S00761的供應。
國產供應商占據的核心部分少
或許看這些沒幾個部件,但是他們的成本基本上占了BOM成本的70%,這是什么概念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而我們供應的電池、外殼、鏡頭、線材、天線、PCB板等等,加起來才只有成本的30%。從數據就能看出現如今蘋果的絕對核心原件依然是外國芯片,沒有一項核心技術是國內的供應商,也就意味著我們還沒有掌控到蘋果的命脈所在。
那些說我們可以斷供蘋果的好好看看,起碼目前為止我們還真沒有實力斷供蘋果。因為我們負責的這些零器件,并非獨一無二不可復制,我們手中并未真正掌握到蘋果的核心命門,所以價格就無法獨立。
技術核心性才是真正的底氣
此外iPhone13系列的改變就在于信號接受要比12系列更強,搭配的高通x60基帶,就是為著信號來的。不過好消息是雖然信號問題得到改善,但是和我們的華為“集塵”相比還是弱上不少的,而這也是蘋果的硬傷為此他們一直積極尋求改變,所以一直想自研出5G基帶。
除了掛靠高通的基帶外,蘋果還有一塊毫米波組件依然是高通主導的,而且因為高通的技術獨一性使得其極其強勢即便是蘋果也只能妥協。之前庫克也因為這些東西的價格問題公開向高通吐槽,但奈何自己沒實力也只能是訴訴苦。所以大家也就了解了華為自研的重要性。
反觀我們國內的廠商其實很多都只是提供的代工產品,而這些產品自身的技術并不是多么具有科技含量。而沒有了絕對核心技術的廠商對于蘋果來說就是可有可無的小角色,心情好時就分給你做,心情不好時就直接踢你出局。
國內供應商危機四伏
此前的歐菲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被蘋果無情踢出供應鏈,導致股價暴跌也只能啞巴吃黃連了。再看高通雖然蘋果恨得牙癢癢可是沒辦法最后還是要花巨資跟它求和示弱,就是因為它的基帶是蘋果不可或缺且無可取代的。
而我們國內的很多供應鏈之所以能夠勝出,很多都是因為性價比和依賴于國內制造業體系的完善,蘋果覺得方便才選擇的,而并不是說產品的不可取代性。當然很多國內廠商也意識到這一點正在積極地“去蘋果化”,而這也是我們其他廠商應該努力的方向,因為只有做到技術的無可替代才能牢牢占據住位置,否則即便是進入了供應鏈也遲早會被踢出局。
希望國內廠商都能重視,早早為之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