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不能明說,有些事不可交接,世間事物如此復雜,難以通透灑脫。一切都仿佛天注定,顯得十分唯心,可是所謂的“唯物”,也不過建立在已知的認識體系之上,那些無法闡釋的,又何以能夠得到自圓其說。非我是我,放下皆我。
《云》
【唐】來鵠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千字文》中有句:“云騰致雨”,或許因此緣故,在古人的一定意識里,云的效用就是降雨。詩人筆下的云,如今卻只知貪玩,自在嬉戲,“不務正業”。毫無疑問,這個生動逼真的形象,其實是直接指向現世之中那些不恤民生之流的。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詩人牢牢抓緊描述對象的突出特質,給予精準而確切的寫實。無論云彩具有什么樣的形象,到最后依舊只是一片空茫,毫無實際模樣;而不管它如何放大自身的效用,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片水,至于善變的云彩,卻僅僅是一抹微妙的點綴。
詩人的觀察是比較細致入微的,在這里,不管是“千形萬象”,抑或是“映水藏山”,都緊緊地抓住了與描寫對象有關的最貼切特征:云朵的變幻莫測以及難以捉摸。前者就像反復無常的命運,無從把握;后者恰似居無定所的人生,難以估量。
來之于眼前的“千形萬象”,是可以注視而直接相見的,卻又注定是繁復多變、徒勞無功的。因其無形,所以無象,一切都是這般虛無,難以留存,只能“竟還空”,從何處來,歸入何處。而試圖尋找答案的結果,仍然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那些縹緲不定的一切,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從未離開過。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詩人最終有點兒“圖窮匕現”的意味,更多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趣味。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農田中間,秧苗都因為干旱而快要枯死了,而云彩在干什么呢?它悠閑自在地擺弄著身姿,化作巍峨險峻的山峰。
這首詩最值得注意的一句,便是“無限旱苗枯欲盡”,在如此平靜而緩和式的敘述語調中,隱藏著詩人胸中巨大的憤懣。這種怒發沖冠式的情緒,卻被很好地收斂了起來,僅僅只是用了看似淡薄的語氣,對現實情景作出最真切的描寫。火山噴發之前,也是這般平靜,沒有征兆,毫無波瀾。
然而,正是如此,才會愈加顯示出“眼前有景道不得”般的悲哀與憐憫,與之相對的,卻是“悠悠閑處作奇峰”。一邊是垂死掙扎式的求活命狀態,一邊是紙醉金迷式的尋歡樂情形,兩者之間突兀地聯系在一起之后,激烈的沖突造成視覺上的懸殊,使人能夠更多體會到命運的殘酷性質,與人生的莫可奈何。
詩人傾注感情于詩句之中,所憤慨的,是人性里的貪婪,人心上的無量。他不想明言之,所以有所寄托,假借變幻多端的云彩,抒發心底的不忿。然而他終究是平和的,化無窮怒火于平緩敘述,把窮困者和奢華者兩相排列,一切都在不言中,言有盡而意無窮。
都是尋常景象,都是平常情感,當詩人把它們揉合在一處的瞬間,就仿佛化合物產生猛烈的化學反應,奇跡就在某一刻忽然降臨。人生在世,所求所得,不外衣食住行,不過七情六欲,這些物質和精神上的產物,將要陪伴著我們脆弱的一生。既不能舍,如何可得?既不愿放,談何把握?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