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炒雞蛋,這是目前我唯一從小吃到大還吃不膩的一道菜,可以說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道菜!即有顏值又有營養而且相對物美價量容易上手,是一道不可多得攻防兼備的美味。記憶中第一次吃其實并不是在自己家里母親給做的,而是在姥姥家吃的而且還是一個冬天。作為這道菜主料的西紅柿當時在我看來還是以一種不同尋常的狀態存在的,可以說即便放到現在大家的日常生活里也是不大常見的存儲狀態。
為什么說這當時的西紅柿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存儲狀態呢?因為用來做西紅柿炒雞蛋的西紅柿是切塊后存儲在打吊針用的葡萄糖或者生理鹽水的玻璃瓶子里的。給我的感覺就像那些印在醫學書籍里的標本瓶,只不過在里面的是以塊狀存在的西紅柿。而且瓶口依然是原裝的膠皮瓶塞,里面墊著塑料紙增加密封性而且瓶塞外面結結實實纏著醫用膠布確保萬無一失不漏氣。直到長大一點上學之后來才知道,這是一種用來保存食物的傳統方式也就是居家自制的“土罐頭”。
當時還是個小屁孩討厭礙事還幫不上忙,除了在外面等著是不能進廚房的。只見大人們打好雞蛋后從旁邊放雜物的屋子里拿出一個充滿紅色或帶點綠色塊狀物的瓶子,對著盆子使勁往下甩如此往復好一會兒還時不時用筷子很費事地往外摳。準備齊全之后只聽嗞啦一聲大股青煙從鍋里沖上云霄充滿整個廚房。香味很快就混合著油煙味兒飄了出來。不久就從廚房里端出一盤由紅黃兩色組成的這道菜,酸酸甜甜的味道確實很符合小屁孩的口味,直接導致這頓吃了個肚兒圓!在這之后也就徹底記住了這道菜,即便只剩菜湯也能和剩飯混一起熱一下當一頓正餐吃完,這就是西紅柿炒雞蛋對我而言的特殊魅力。
稍微長大一點嘗試學做飯之后,也照葫蘆畫瓢學做這個酸甜俱佳顏值高的美食。結果必然是一看就會一做就廢,但自己做的菜即便再難吃流著淚也得吃完。除了自己做的版本之外,只要有做這個菜的都會來上一份。高中時期每天中午嫌回家吃飯麻煩就在學校家屬區老師家開的小飯桌里就餐,絕大多數的時候這里的飯菜對我們這些處在最能吃階段的半大小子來說還算可口而且好吃不貴量還大。但在這里我卻遇到了人生中對我來說迄今為止最難吃版本的西紅柿炒雞蛋。用的西紅柿是還帶綠色部分只是勉強能吃程度的那種,雖然和雞蛋一起炒了卻沒有加糖柿子塊還沒炒得熟透……。吃的時候,西紅柿的口感那叫一個清脆不說,還是咸酸味兒的,真的很下飯讓我多吃了一碗。
之后再吃這個菜的經歷同樣是有好有壞的,看似簡單卻也考驗一些基本的烹飪技巧和食材的品質。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剛學會這道菜自己在家做的時候用的雞蛋都是自家散養的雞所產的蛋,蛋液打進鍋里之后會迅速鼓起大泡吃起來的口感很綿軟也1·更香,在和西紅柿炒在其一起之后還能吸收西紅柿的湯汁,也讓味道變得更加富有層次感。而現在居住地方的超市或者菜市場里售賣的雞蛋相比之前的雞蛋要腥許多不說,放進油鍋里完全不起泡口感扎扎實實很不好吃。也許有人會說你不會煎蛋,得在里面加什么什么才行,難道沒見過不需要做任何添加就會蓬松起泡的雞蛋么?
迄今為止,可以說吃到的西紅柿炒雞蛋巔峰是在工作后單位附近的一家川菜小店的版本。這家點貌不驚人,菜端出來之后紅黃分明點綴蔥花一清二白,還勾了薄芡緊緊鎖住湯汁和味道,酸甜平衡香氣撲鼻。尤其是雞蛋,口感蓬松和小時候吃過的雞蛋很像也很香。說實話,也正是這個雞蛋讓我一口回到小時候,吃出了滿滿的幸福感。因為吃東西而感到幸福,也是破天荒第一次,同樣也讓我徹底理解了看日劇時里面的人物吃東西時經常表達有幸福感的那種感覺。
此刻,因為吃東西勾起的幸福感和滿足,我真的感到了!
西紅柿炒雞蛋 美食
【本文由好吃社奇遇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你的【關注】尤其轉、評、贊三聯等信息回饋,是作者繼續下去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