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得友人贈票,去嘉德藝術(shù)中心,看了場“朱艷華綺——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
漆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古代多是生活用品,由木、竹、藤、金屬、陶瓷等打造成胎體,再涂敷以生漆。后來隨著瓷器的出現(xiàn),又開始往高端工藝品的方向發(fā)展,漆工愈加繁復(fù)華麗。
關(guān)于漆器,之前了解的不多。人生中唯一的交集,是2018年因公去日本高岡的時候,參觀過一家做漆器的武藏川工房。
他家特色是做螺鈿工藝,是一種在漆器上鑲嵌貝殼的裝飾工藝。小小的彩色貝殼貼在黑色的漆器上,小而精致。
但這次看展見到的漆器,與印象中的大不相同,大多為朱漆,極重雕工,不僅體積甚大,花樣也更加繁復(fù)。
這個展覽開設(shè)的地點,是在北京嘉德藝術(shù)中心2層展廳,看展之前,最好先在嘉德藝術(shù)中心公眾號上預(yù)約。
安檢入場后坐電梯上2樓,一出電梯,眼前的場景突然轉(zhuǎn)變。
入口處以紅色為主色調(diào),空間被線條分割,雖然是傳統(tǒng)文物展,但展廳設(shè)計倒蠻現(xiàn)代。
撥開簾子進入展區(qū),首先會看到“百里千刀一兩漆”這7個字。
所謂漆,實際上是漆樹的樹脂。《本草注》有載:“漆樹,高二三丈,皮白,葉似椿,花似槐。以斧斫其皮開,以竹筒承之,汁滴則成漆也。”
然而生漆產(chǎn)量很低,一般十五六年的漆樹,一年最多產(chǎn)漆量是250克,只有半斤左右,而“百里千刀一兩漆”說的,正是生漆的難得。
整個展覽分為5個單元,第一單元是雕漆是其中的重點。
雕漆,重點就在這個“雕”字。制作時要現(xiàn)在胎體上層層涂覆,形成一定厚度,在漆呈現(xiàn)軟干狀態(tài)時雕刻出圖案花紋,有“漆賴畫而顯,畫賴漆而存”的說法,非常考驗工匠的功力和藝術(shù)功底。
雕漆工藝興于宋元明時期,在乾隆朝恢復(fù)制作,數(shù)量和種類都很多,大到屏風(fēng)、香舫,小到煙壺、墨盒。
雕漆顧名思義看雕工,很多展品都值得細細品味。簡單挑幾個個人比較喜歡的給大家看一下。
比如這個“剔紅十八羅漢圖筆筒”,采用浮雕手法雕成,髹漆百余道,筆筒上十八羅漢表情各異,生動而富有立體感。
展品中造型最為奇異的,當屬此物。橫看像啞鈴,豎看像升騰而起的蘑菇云,實際上是個“冠架”。由雕二龍戲珠紋的冠傘、雕蟠龍的中柱和五瓣式底座三部分構(gòu)成。底座每一瓣都有個小抽屜,可以存放香料。
而香料的真正作用,是用來熏冠帽,使用時就放在冠傘中間的銅鎏金圓盒里。
這個“剔紅開光御制詩銅獸耳壁瓶”也相當精致,剔紅纏枝花卉紋與拐子紋漆工,結(jié)合陶瓷、琺瑯、玉等材質(zhì),中間的玉牌上,還陰刻戧金御制詩一首:“鏤玉為花香似蘭,庭階雅合幾株攢,問誰識得個中趣,幼度曾聞答謝安”。詩寫得一般般,但瓶子是真好看。
在現(xiàn)場還看到一個乾隆朝的“眼鏡盒”,名為乾隆款剔彩“五福環(huán)盒”。雙環(huán)相連,每環(huán)內(nèi)雕五只飛蝠,圍繞如意云頭紋。
旁邊還展出了玳瑁框眼鏡一副。據(jù)說這種雙片鏡佩戴時,需要先在鏡架的兩端系上線,然后把線掛在耳朵上。
眼鏡在明代清初時被稱為“璦叇”,據(jù)《孫機談中國古文物》一書所云:乾隆時,李綠園在《歧路燈》中仍說開封一帶的塾師等人“臉上拴著璦叇鏡”。
不過眼鏡一詞在清初也逐漸流行開來。雍正帝極愛戴眼鏡,收藏甚多,還喜歡賜給臣下,曾在云貴總督高其倬的請安折上批:賜你眼鏡兩個,不知可對眼否?
至于乾隆帝,據(jù)說他視力甚好,對眼睛很不感冒,甚至還寫過御制詩吐槽:老年所必須,佩察秋毫細。然我厭其為,至今未一試。
在諸多展品中,我個人還是對刻字漆器的興趣最大。
例如這個“剔紅云龍紋‘御筆四知書屋記’長方匣”,是用來裝《四知書屋記》冊頁的。
“四知書屋”位于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北面。所謂“四知”,引自《系辭》,即“知微、知彰,知柔、知剛”,還在這本書里闡述了這“四知”的關(guān)系:
蓋微,柔陰也;彰,剛陽也。陽動而陰靜,動無不由靜,彰無不由微,剛無不由柔。然而柔能制剛,微能揜彰,靜能勝動,此又圣人扶陽抑陰之本義。正心敕政,以及用兵者,不可不深知。
此長方匣做得相當精美大氣,滿雕海水云龍紋,由龍爪和海水江崖托起隸書題簽,很有帝王之氣。
這個“剔紅壽字御制詩十二方盒”也很有意思,通體被文字覆蓋,有種獨特的奇異感。
方盒的頂面由內(nèi)而外裝飾了三層文字,最里面刻了四個篆體字“萬年甲子”,第二層是“子丑寅某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外層刻九十六枚異體壽字,每一個都一樣,非常值得玩味。
外壁和蓋內(nèi)刻了二首乾隆御制詩及注釋。正面的這首是"效仇遠十二辰體詠金川事":鼠寇猖金川,于唐吐蕃種。 牛相卻悉坦,自昔惡蠢動。虎年即背盟……
與之類似的還有這面“剔紅壽山福海圖插屏”。
插屏分兩面,一面是海中仙山,寓意“壽山福海”,另一面相當壯觀,黃漆地上雕紅漆福壽字六十對。
仔細看,每一個字都有著不同的字形結(jié)構(gòu),造型也超越了傳統(tǒng)漢字的一筆一劃,太極陰陽符、象形以及悉曇文字、索永布字母風(fēng)格的造字結(jié)構(gòu)……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真的可以看一天。
雕漆單元之后還有四個單元:“描飾與金漆”、“創(chuàng)金彩漆與填漆”、“鑲嵌”、“仿漆瓷器”,去往第二展區(qū)的通道里,地板上有燈光投射的詩歌,都是和漆器相關(guān),惹人駐足。
每個單元的相關(guān)知識點現(xiàn)場都有字板,可以學(xué)習(xí)一個。
說說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展品。
最吸睛的是這個“黑漆描金蕉葉紋靈芝盆景“,看上去就很富貴的樣子。靈芝和花盆都是木胎,靈芝表面貼金箔,枝干部分通體黑漆,口沿處描金。
這個盆景原藏于壽康宮,此處是清朝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居所,太妃、太嬪隨居,因此有祝長壽之意。
有趣的還有這個“金漆瓜瓞紋蝴蝶式盒”,造型很有立體感。瓜瓞紋取意“瓜瓞綿綿”,瓞是小瓜的意思,與“蝶”同音,有家族興旺、子孫昌盛的意思。
有做成“蝶”的,就有做成“瓜”的,這個“金漆瓜瓞紋瓜式盒”就是個金瓜,裝飾了三只蝴蝶在瓜田上翩翩飛的畫面。
“紫漆描金嵌玉石花卉紋盒”,盒面髹紫漆,上嵌青玉白玉瑪瑙、碧璽、蜜蠟、珊瑚、綠松石、黃楊木、染色象牙等眾多材料,匯成葫蘆、南天竹、梅花、水仙、松柏、果籃等圖案。
最好玩兒的是這缸金魚,不知為何,一個表情呆萌,一個仿佛吃癟。
中西合璧的漆器這里也有。這個“黑漆嵌琺瑯西洋人物圖方筆筒”,四璧各鑲嵌琺瑯片,長方形的琺瑯片上匯有西洋仕女,不知是宮中的畫師所畫還是西洋進口。
這個展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地方,就是位于第二展區(qū)中央的視聽室。
現(xiàn)場會播放四部影片,都是由故宮博物館文物修復(fù)組的專家講解,除了漆器的基本知識,還能看到這些漆器文物修復(fù)的過程,值得坐下來看一看。
最后說下這個展的基本信息:
朱艷華綺——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
展期日期:2021年7月9日-2021年10月12日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場)
(如因特殊活動臨時閉館,主辦方將會提前發(fā)布通知,敬請關(guān)注)
展覽地點:
嘉德藝術(shù)中心2層展廳
(北京市東城區(qū)王府井大街1號)
記得提前預(yù)約,周末人可能會有點多。現(xiàn)場有講解員,不過跟著講解員的也是一大波人。可以試試工作日前往或者上午(?)人可能少一點。
現(xiàn)在手里還有3張贈票,正好給大家發(fā)個小福利。關(guān)注微博@江湖遠人,關(guān)注+轉(zhuǎn)發(fā)抽獎微博,下周開獎。
專注于無聊的趣味和無用的知識
新浪微博:@江湖遠人 | 豆瓣:江湖遠人
Newsletter:雜迻文摘(Tzaryi Di?esto)
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tzaryidigxesto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