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亭事件》是華裔日本作家陳舜臣的首部封神之作,原名《枯草の根》,曾榮獲1961年第七屆江戶川亂步獎。提起陳舜臣,對于中國讀者來說他可能并不像東野圭吾那樣人盡皆知,但他可是日本推理史上首位“三冠王”,集江戶川亂步獎、直木獎、推理作家協會獎于一身的作家。他的創作特色就是將歷史題材與推理手法相結合,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文化底蘊。
【日本】陳舜臣 著《桃源亭事件》
《桃源亭事件》是我看完的第二部陳舜臣的推理小說,此前我還看過他的《悠悠館密案》。相較之下,《悠悠館密案》的歷史時代背景特色更突出一點,而在《桃源亭事件》中,時代特色都已經融入了出場人物的人生經歷中,比如書中連為人輕浮、被視為“游手好閑之徒”的一位被害者都會說中文。此外,書中更是涉及中醫學、拳法等很多中國文化元素,甚至主人公曾多次引用《莊子》中的典故,這也可以算是陳舜臣作品的特色之一。因為他自己是華裔,他很喜歡在作品中描寫在日華人?!短以赐な录愤@部小說的主人公、擔當偵探一角的餐館桃源亭的老板陶展文也是一位華僑,所以借助這個角色,陳舜臣有更多展現中國文化的機會。
此番,簡體中文版采用的《桃源亭事件》這一書名,其中表達的案件推理色彩更濃重,更容易吸引讀者。而日文原版書名《枯草の根》,與故事的主旨更貼合。所謂“枯草の根”即枯草之根,正如全書尾聲部分所說,“強韌的根深入地下,縱橫蔓延,與周圍的土壤融為一體,卻在突然之間失去了草。人們此前看到的只有地面上草的花葉,而根卻在一直—— 甚至今后也在為繼續存活下去,努力地變得更加強韌。”枯草之根充分展現了海外華僑對提高國家經濟實力的決心。
日文原版《枯草の根》封面圖
《桃源亭事件》主要講述的隨著一位南洋著名實業家席有仁來到日本神戶,在他身邊接連發生了三起命案。最先喪命的人叫徐銘義,是被人用鐵絲勒死的。表面上他是一位謹小慎微、有潔癖、愛下象棋的獨居老人;私底下他是放高利貸的,一直在幫助市議員吉田莊造洗黑錢。因此,他有可能是被欠債的人殺害的,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想金盆洗手反而被吉田滅口了。如果是吉田想殺徐銘義,最有可能就是指使侄子田村良作動手。徐銘義的案子還沒破,不料田村很快也死了,他是被摻有氰酸鉀的威士忌毒死的。他是看到了徐銘義案的真兇被滅口,還是被叔叔吉田除掉的?不久后,五興公司的社長李源良也因煤氣中毒突然身亡了。為何徐銘義、田村和李源良都和席有仁有關,他們的死難道全是因為席有仁?
陶展文年輕時曾做過偵探,如今經營著一家被他戲稱為食堂的餐館。作為徐銘義的棋友,盡管年歲已高、記憶力也有點衰退,但陶展文對徐銘義的命案依然格外上心。而他的拳法學生、《中央報》記者小島和彥,則充當了他這位福爾摩斯身邊的華生,沒少借工作之便打探消息。小島因為一直在調查地方政客吉田的非法勾當,所以難免會把徐銘義的命案和吉田關聯在一起。但在田村被毒殺后,吉田主動約談小島輕而易舉地達成了為他洗腦的目的,讓他相信了徐銘義的死和吉田無關。對于小島調查到的消息,陶展文只記下有用的;對小島做出的錯誤推斷,他卻并不急于指正。其實,在第三起命案發生前,陶展文就已經鎖定真兇了。
在我看來,《桃源亭事件》是一部可以帶來沉浸式閱讀體驗的推理小說,讀者可以充當偵探自行展開推斷。在《桃源亭事件》的整個故事中,所有案件線索都是一點點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能否從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就看讀者的推理能力了。故事直到接近尾聲時,前兩起案件的真兇才通過自白信向陶展文坦承了犯案的原因,而陶展文也向小島解釋了他之前關注的疑點和推理的思路。透過陶展文的推斷分析,可以領略到陳舜臣清晰的推理邏輯,尤其是對細微線索的把控。
華裔日本作家陳舜臣
或許有些讀者會覺得《桃源亭事件》的故事情節不夠跌宕起伏,但我認為正是因為這樣的娓娓道來,才更令讀者增加了參與感。在我閱讀《桃源亭事件》時,仿佛置身故事之中,看到了每一個線索有條不紊地呈現在自己面前,沒有那種異想天開的腦洞式依據突然出現破壞推理邏輯。直到看完陶展文最后的全面剖析,我才注意到個別之前被我忽視了的細節或可疑之處。同時,陳舜臣對于人性的表現也拿捏得恰到好處。比如三起命案的真兇,在發現又有知道他秘密的人出現后,并未再造殺孽。而且當他得知陶展文已對一切心知肚明時,也沒有動殺機。甚至在最后留下的自白信中,還為可能牽涉到案件中的無辜之人證明了清白,展現了他最后的善意。我覺得,不是所有推理作家都可以帶給讀者這樣有深度又有邏輯的推理小說閱讀體驗。
要想讓讀者沉浸在推理故事中,首先對作者講故事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僅要把涉案人物關系、案件發生后相關人物對案件的記憶生動再現出來,還要讓讀者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真情實感,從而發現參與推理的樂趣。比如,在《桃源亭事件》的故事中,陶展文雖然是小島的拳法老師,但小島只是聽別人說他有探案經驗,之前并不曾切實領教過他的查案分析能力,對他仍持懷疑態度,所以只稱他為“陶先生”,但不肯叫一句“師父”。而小島也一直在根據自己親自調查走訪掌握的新線索,不斷猜測著案件發生的原因。陳舜臣把小島心中這種對陶展文的不服刻畫得很有趣。或許是因為陳舜臣還擅長寫歷史小說,自然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內容,用他幽默的筆觸描繪得生趣盎然。
除了要會講故事,其次就是要求作者的推理邏輯了,這種邏輯不只是破案的分析邏輯,也包括兇手的犯罪邏輯。有些推理作者也可以做到最基本的邏輯自洽,但是可能會出現殺人動機不充分等情況。有的推理故事令人讀來感覺簡直就是無差別殺人,何必硬要推理呢?更有一些腦洞式推理,完全是缺少推理線索的,只有最后一個神轉折的結局。而像《桃源亭事件》中三起命案背后的真兇,他犯案的原因是可以被理解的。包括他最后為什么不繼續犯案而選擇自白,他的每個動機都合情合理,讓讀者充分感受到了他的逼不得已。
總之,《桃源亭事件》作為陳舜臣的早期作品,其中展現出的文筆并沒有青澀、稚嫩之感。同時,從文學角度考量有思想深度,從推理角度考量有縝密的推理分析,不愧是江戶川亂步獎獲獎作品!據我所知,以陶展文為破案關鍵人物,由陳舜臣創作的小說就還有好幾部,我很期待將來可以看到其余的作品,繼續在他的推理故事中感受中日文化的融合!(作者:李淑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