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回顧一下上一篇文章中,蔚藍對6大IP的價值排序:
產業IP>品質IP>交通IP>學區IP>景觀IP>大型商業IP。
蔚藍給出的這個排序邏輯,在于這個IP滿足的是購房者的高頻需求還是低頻需求。
NO.1:產業IP
大眾對產業的需求不僅是高頻需求,它是一切的基礎。
沒工作生計都成問題,更別提買房了。
這個不再贅述,前文已經詳細解釋過原因。
NO.2:品質IP
購房者對樓盤品質的需求,也是高頻需求。
現在的購房主流人群是90后。
90后和中老年人的購房需求不一樣。
在預算有限前提下,90后更崇尚小而美,小而精。
這種理念體現在買房上就是:
寧要面積小、小區品質好、裝修好的房子,也不愿意買小區品質差、面積大、裝修差,但交通更便捷房子。
為了品質,他們是可以犧牲面積的,甚至對交通需求也可以適度退讓。
舒適度擺在第一位,實用度是第二位。
這一點,可以參考蔚藍之前的文章:。
NO.3:交通IP
出行是典型的高頻需求。
不管上班、上學還是其它,都會涉及到出行。
交通不便的樓盤,房價就是不容易漲。
因為這類樓盤對高頻需求造成了困擾。
生活中任何給高頻需求帶來困擾的樓盤,價值都要大打折扣。
上班、上學帶來的每日出行之痛,是一種變相凌遲。
出門買個菜都要動車,又有多少人能忍受?
NO.4:學區IP
讀書也是高頻需求。
隨著大學擴招,大學生已經不再稀缺,找工作越來越難。
提升文憑含金量,考上重點本科成了很多家長的共同追求。
大多人對下一代的教育投資,是不惜成本的,這是學區房值錢的根本原因。
蔚藍說話直接:
沒有準備學區房的有娃普通家庭,無一例外是因為沒錢。
既然學區需求度這么大,那為什么蔚藍把它排第4?
因為教改,因為雙減政策。
萬一學區未來有變動,失去學區,一沒品質二無交通的房子價值會大打折扣。
投資房產,首先應該想到的就是:規避風險。
NO.5:景觀IP
景觀IP可以看做人們對品質的衍生需求。
景觀需求比品質需求更高一層次。
一定是先有品質需求,后有景觀需求。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江景老破大都賣不上價,漲幅甚至還不如周邊的無江景次新盤。
因為江景老破大沒有品質。
江景老破大這種產品,放到現在已經產生錯配。
在品質沒有滿足的情況下,談江景,就相當于人餓著肚子賞美景。
一個人只有在先吃飽的前提下,才會去追求吃好。
NO.6:大型商業IP
大型商業IP排最后,它與交通、學區和樓盤品質與景觀這些高頻需求不一樣。
逛商場是中低頻需求,很多人可以好幾個月甚至一年都不逛商場。
以此類推,醫療IP對樓盤的升值作用也不大。
即使是樓盤附近引進了一家三甲醫院,對房價也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拉升作用。
因為看病也屬于低頻需求。
普通人不會天天生病要跑醫院的。
醫院如果離樓盤太近,反而會削弱樓盤價值。
擁抱高頻需求
對高頻需求的追求,本質是對效率的追求。
購房者買房時愿意花費更多金錢來為效率付費。
因此更高效=更高價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
高鐵票價>特快火車票價>普通火車票價。
好房的本質:
就是房子同時覆蓋了多種高頻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