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橋頭集,愛情詩歌有深情。”位于合肥市域東南方的橋頭集鎮,近年來因打造“愛情隧道”、建設“中國詩歌小鎮”而聲名鵲起。在合肥乃至安徽地理版圖上,橋頭集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地名。它的得名據說是清咸豐年間一位合肥知縣關心民生,在龍泉山下小葛村畔一條河流上架橋,方便當地居民和行人往來,橋頭西岸逐漸形成商貿集市,故名橋頭集。
現在,它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稱:“魅力山鎮”。這是由于其得天獨厚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資源決定的。巍巍大別山,余脈自西向東逶迤而來,到橋頭集一帶,形成一片群山組團:龍泉山、雙山、梅山、尖山、白馬山、黑虎山、羊子山、馬龍山、青陽山……,山巒起伏,林海茂密。全鎮轄區總面積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萬畝,山林面積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7%。一眼望去,郁郁蔥蔥,令人神清氣爽。它還是“國家級花卉示范基地”。稱之為山鎮,當之無愧。
2020年12月20日,在橋頭集鎮舉辦的“長古路上看山鎮”——肥東縣橋頭集鎮文旅招商推介會上,正式評選出山鎮“最美十景”:龍泉古寺、歡樂森林、愛情隧道、藍山灣、梅山仙人洞、情人塢、“雙山烽火”、“天池攬勝”、皖美竹塘、山王牡丹。成為橋頭集鎮的文化旅游地標、廣大合肥市民和外地游客十分喜愛的“網紅打卡地”,也讓山鎮的魅力進一步展現。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群山之中的首山,當數龍泉山。據清康熙陳夢雷所編《古今圖書集成·廬州山川》載:山腰寺內有“龍泉”,清澈縈流至山下,故曰龍泉山。山腰上的這座寺廟,就叫龍泉古寺。寺因泉而名,山因寺而勝。北宋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一代文豪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曾慕名前來游山,品嘗泉水,把龍泉列為“天下第十三泉”,并立碑記事。歐陽修所立碑,現已湮沒無存。據寺內現存的《龍泉碑記》記載:該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興盛于明代,重修于清朝嘉慶五年。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剎。
龍泉清澈,還有許多趣聞。首先是泉水常年保持18℃,甘甜爽口,經化驗有23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如果取一塊硬幣輕輕放在泉水上面,水的張力可以讓它長久漂浮不沉。
再者是寺內有一口古井,原為一孔泉眼,為取水方便而改造。古井井口四面,雕刻出“唯吾知足”四個字,但各缺少一個偏旁部首“口”;而中間井口的“口”字,正好彌補了四個偏旁的缺失。“唯吾知足”四字寓意深刻,是指做人要像井水一樣,不管取多取少,始終維持在一個水平線;這也成為一種修行的境界。
隨后是古寺泉眼的水,流到廟外五十米的分水嶺處交匯,分水嶺將泉水分成兩條路徑,合理調節、分配南北兩口水塘的水量,使山下南北農田均得灌溉之利。先賢設計,巧奪天工,被稱為“小都江堰”。
名山出名人,龍泉山下葛家嘴,清末曾有一座龍泉精舍,又名龍泉書屋,藏書達七萬余冊(當時廬州府學藏書不過兩萬、合肥縣學將近萬冊)。“龍泉精舍”系晚清重臣、大儒曾國藩為之取名并親筆題寫匾額,由此盛名遠揚。精舍的主人就是時人稱為“合肥三怪”的“首怪”徐子苓。徐子苓(1812—1876),字叔偉,一字西叔,號毅甫,晚號龍泉老牧。與“三怪”另外兩位朱景昭(1823—1878)、王尚辰(1826—1902)相比,他不止年長,出道也早。他比曾國藩(1811—1872)小一歲,道光15年(1835年)中舉,比曾國藩(道光十四年中舉)也晚一年;中舉后赴京參加進士會試,得以結識曾國藩。由于他是桐城派三祖姚鼐侄孫姚瑩門生,盡得真傳。姚瑩逝后,徐子苓受其家人所托撰《桐城姚先生墓志銘》,足見二人淵源匪淺。曾國藩自稱是姚鼐私淑弟子,因而對徐子苓青眼相看,相知甚深。他率湘軍攻占安慶后,即召請徐子苓來擔任幕僚。在現存《曾國藩日記》里,自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廿五日(1862.1.24)至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1864.9.24),有關與徐子苓交往的記載有14次之多。徐每次來,必久坐、長談,有時還留飯共餐。徐擅長中醫,曾氏還向他問診:“徐毅甫來久談。渠善醫,因請為余脈診, 椐稱,六脈虛弱,宜服補劑,又因陳氏妾吐血,不能吃飯,請其診視, 午初去。”(《曾國藩日記》同治元年四月十四日記)這要得益于龍泉山上千種中藥材的豐富資源,涵養了徐子苓的中醫功夫。
除了曾國藩,徐子苓還是李鴻章出道前的鄉間老師,合肥民間關于他們之間的逸聞趣事傳說甚多,成為鄉土文學的張本。徐子苓本人著述也很豐厚,著有《敦艮吉齋詩文存》、《劫余小錄》,其中僅《敦艮吉齋詩存》兩卷附補遺,就共有545首;他關心民間疾苦,其中如《饑婦詞》、《黑銀嘆》、《乞丐行》、《屋漏行》、《琵琶女子》等,深刻揭露了封建末世的黑暗現實。晚清著名詞人譚獻,號復堂,中法戰爭前后曾任合肥知縣,“子苓詩為譚獻所稱,嘗選其詩與同邑戴家麟、王尚辰所作,編為《合肥三家詩》。”如果說,橋頭集正在建設的“中國詩歌小鎮”要有所溯源的話,徐子苓及其詩文著述可為其一。
與龍泉山相對應的,是雙山,山上也有一座數百年歷史的佛寺“雙山寺”,還有一個不規則橢圓形的水塘號稱“天池”,池水晶瑩剔透,亦為一方勝景。但保留在歷史記憶深處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場慘烈的“雙山保衛戰”。據《肥東縣志》記載,1938年5月11日(農歷四月十二),一千余名日軍從巢湖向合肥方向進攻。國民黨守軍與中共地下黨聯合,在日軍必經之路雙山挖戰壕守衛,守軍是國軍一個連和中共地下黨領導的“紅槍會”,共一百多人。敵眾我寡,守軍憑借地形優勢,在雙山上堅持了一天一夜,給予日軍大量殺傷。最后日軍繞道從后路攻入防線,守軍彈盡糧絕,與進犯的日本鬼子進行肉搏血戰,全部壯烈犧牲。直至1945年(民國34年)秋,雙山寺僧人謝子山,出于愛國熱忱,悼念陣亡將士,收集烈士骸骨,于雙山寺右方建一白骨塔。塔身六角形,塔基直徑2米,高3米;加上山上尚存的雙山狙擊戰部分遺址,山下有見證日軍侵華事實的小葛碉堡等等。這些抗戰文化遺存,作為“雙山烽火”紅色文化景點,激勵我們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與幸福生活,奮力開創美好未來。
由歷史走向現實,我們欣喜地看到:今天的橋頭集人,正在為實現中國共產黨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走基于特色小鎮的產業振興之路而努力拼搏。在這里,一條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舊鐵路運輸線,在時光的醞釀下,在創意人的精心策劃下,產生出令人窒息的美,并有了絕美詩意的名稱“愛情隧道”,成為人們口口傳、流連忘返的愛情圣地。如果您想享受二人世界的靜謐與溫馨,還可以去雙山和白馬山之間的尖山,山頂有一座完成使命的微波發射塔作為標志,山下的情人塢遠離塵囂,置身其中,恍如世外桃源,可以盡情你儂我儂。如果是挈婦將雛、闔家度假,您可以去親子樂園藍山灣,這里以春花、夏水、秋山、冬美食為四季旅游特色,以中小學生、青少年科普教育與拓展為服務重點,已成為合肥及周邊市民家庭游、親子游、學生游的首選地。如果還想熱鬧一點,“三月三,上梅山。”農歷三月初三,是橋頭集鎮一年一度的梅山廟會。這里有遠近聞名的梅山仙人洞,從洞頂徐徐滴落的清泉,含有對醫治眼疾等癥有益的礦物質。竹塘生態村,家家做掛面,是中國三大掛面村之一,肥東掛面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里,您可以品嘗美味、觀摩制面絕活。更令人叫絕的是山王社區的山王牡丹,是從湯氏宗祠遺傳下來,有300多年歷史;這里的湯氏村民是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的后裔,宗祠內外遍種牡丹,顯然是受先祖名劇《杜丹亭》的影響,后期又從洛陽等地引進多種珍稀品種,現有紅、粉、白、黃、等六大色系,整個社區變成牡丹花園,到花開的時節,繁花遍野,姹紫嫣紅,美不勝收。總而言之,在這里,物華天寶,地靈人杰,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代又一代的橋頭集人,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努力拼搏、奮斗,創造出來的。
正因為如此,橋頭集鎮黨委和政府領導,慧眼識珠,請教、聯系當地賢達和文化人士,經過精心謀劃,周密組織,得到全鎮干群一致響應、踴躍參與。歷時一年多,編撰出這本散發出濃郁鄉土氣息的《橋頭集人》,展讀之下,恰似一幅從古到今、群賢畢集、各路英雄兒女競風流的人物故事長卷,栩栩如生,令人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全書分“歷史上的橋頭集人”和“近、現、當代的橋頭集人”兩大部分。本著厚今薄古的原則,前一部分只收錄了青史留名的元代忠臣、文士余闕、明代開國將軍徐用及明成祖愛將徐忠父子、清末淮軍名將長江水師提督劉玉龍、中醫世家康氏先祖康曉益、廬州“三怪”徐子苓、甲午戰爭壯烈殉國的謝氏雙杰謝金武、謝學良等8位;后一部分則共撰寫人物稿件210篇(含家族、群體),收錄人物在230人以上。這里面,有早期參加革命的老紅軍、老八路、老新四軍,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功臣烈士,有新中國成立后活躍在各條領域的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和文化藝術界名人,也有海外臺港澳心系家園的各界人士……,他們都是從橋頭集走出去的,他們的根都在橋頭集,他們的驕人業績,給家鄉增輝添彩。然而,書中記敘更多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各行各業各個崗位,為家鄉、為肥東、為合肥的發展而各盡所能、努力工作并做出貢獻的橋頭集人。他們的事跡,樸實無華,書中的敘述,也是簡單明了的大白話。恕我在此不一一贅述,各位讀者可以自行品讀。世間萬事萬物中,人,是第一位的。毛澤東主席也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正是在這些“橋頭集人”的事跡中,我感受到了我們祖國在偉大復興道路上堅實的、堅韌不拔的腳步聲。橋頭集鎮的發展變遷,橋頭集人的業績與成就,也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發展前進的一個縮影。
致敬,橋頭集人!致敬,偉大的中國人民!
我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是為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