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最近一次參加的婚禮也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平日工作的內容和婚禮有些關系所以也算在這方面稍微有些從業經歷的“案內人”了吧。工作的關系,見過很多新人和婚慶機構發來的菜單內容。從酒店的不同價位的喜宴套餐到新人自行選擇的個性化定制菜肴;從名字傳統吉祥的中式菜品到西式火中西合璧的菜點安排;從一次性上齊的到分前菜主餐酒水飲料到飯后甜點的不一而足。
當然婚禮是別人的幸福,對我這個吃貨而言餓著癟肚子參加婚禮也是受邀的婚禮來賓最基本的自我修養,因為我隨禮了。記憶里人生中參加的第一次婚禮和吃過的第一頓婚宴,還是在自己靠別人或抱著或領著走的學齡前小屁孩兒時期。吃的什么記不清了,只記得人多很嘈雜,到處充斥著飯菜的香味兒和酒的味道,然后記憶就模糊了。那么轉到下一個場景,這個是我記得很清楚的一個婚禮,當然還是在吃飯環節。
年齡依然很小還沒上學,只記得是母親抱著去參加的。那時候的婚禮受時代限制和現在完全就是云泥之別,都是新人婆家自己操持,在院子里支上帆布大棚子遮風擋雨蔽日,再請手藝好的大師傅現場搭灶現做。當然婚禮環節完全沒有印象,只記得開飯的時候有幫著忙活的人挑著扁擔掛著鐵皮水桶挨桌給每個人從水桶里往外盛飯。看到這個場景童言無忌的我指著水桶問母親:這衛生么?嚇得她讓我別再聲張,告訴我這是“規矩”。就怕我童言無忌讓旁邊人聽到讓主家難堪,哈哈哈!
長大一些上學之后,參加的婚禮就是父母這兩邊家里親戚的婚禮了。這期間是從傳統家里搭棚子請廚師做到去飯店辦婚禮吃席的過渡。這即便到了這個時候,喜宴上的菜和之前也是大同小異,也都是大家平時逢年過節才會準備的東西。記得每桌都會有盤燒雞、燉得通紅的大豬肘子、下酒的花生米、熟食拼盤……總之以肉食為主,畢竟這些現在看起來稀松平常的東西那時候大多還是過年才會準備的美食,平時也就借著婚宴喜事來過過癮解解饞。
轉瞬之間人生的時間線再次跳躍,我也懵懵懂懂地跨進了社會開始了社畜的生活。輪轉之間也在不同的幾個機構工作過,期間也參加過很多次前同事、現同事、同學還有后來認識的朋友們的婚禮。趕上婚禮扎堆的時候,當月工資肯定是不夠隨禮份子的。盡管如此,給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婚宴上吃的東西。這個時候的婚宴水平和內容就要比之前強的多,菜品的準備和制作也相對更為精致。也可能由于地域的關系來到沈陽之后這邊的婚宴上海鮮的比例相對比較高。
因為婚禮流程和喜宴大同小異,能留下印象的要么是新人現場出狀況,我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要么東西巨難吃或賊好吃。記得有一次參加婚禮桌上做的所有人我都不認識,但還是恬不知恥的趁著婚禮環節還在進行的時候大家都抹不開臉,我就把桌上桌上唯一的一盤魚提前安排到了自己面前。等到儀式結束,大家開飯的時候,這條清蒸的海魚就被我一舉拿下。魚的品種我記不清了貌似石斑魚還是鱸魚,清蒸之后加的蒸魚豉油還有蔥姜絲等,掐上一塊魚腹位置的肉蘸點盤子底的豉油那叫一個軟嫩鮮。
還有一次參加的是同事的婚禮,婚禮是標準流程婚宴菜也是中間價位的套餐。按慣例婚宴里面必須有的是四喜丸子也有的是獅子頭、魚、豬肘子、燒雞還有東北特色的拔絲地瓜。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菜是東北地區傳統婚禮宴席上一般會有的一道結尾甜品。這頓飯吃下來的結果就是基本上剩了一桌子菜,基本沒有吃完。包括四喜丸子、豬肘子在內的所有的肉菜全部剩下,因為這些菜的味道實在是太咸了。不知道是飯店廚師發揮失常,還是因為需要提前準備這些菜為了不變質的緣故,故意放了這么多鹽導致成了咸菜。當時包括我在內很多同事都沒有吃飽,屬于半餓著肚子走的。當然這是比較特殊的一次,也有的同事婚禮準備的很有心。為同事們單獨點的各式炒菜,而沒用飯店準備的那種婚禮專用宴席套餐。
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結婚的也結婚了,該離婚的也離婚了,該有孩子的也都有了下一代。曾經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得參加婚禮的情況也就此遠去,我的生活也恢復了平靜。參加婚禮吃婚宴的機會也從此變得遙不可及了。但是想想還是算了吧,隨禮的錢還不如請自己好好多吃幾頓。
本文由好吃社奇遇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