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8日下午,《岳飛與安徽》統稿編審會議在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會議室舉行。
岳輔金、翁飛、李云勝、岳敬璽、岳大志、李貴洪、岳斌等編委會主要成員出席,黃山書社責任編輯錢志剛、安徽省玉石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趙明特邀列席。
《岳飛與安徽》執行主編李云勝主持會議,并介紹了前一階段文稿撰寫完成的情況,截止2021年6月底,共收到三次采訪的文稿11.5萬字,續采補充稿2.6萬字,岳敬璽交來岳飛后裔在安徽稿件約5萬余字,正在整理附錄資料約3—4萬字,翁飛撰寫全書導言1.5萬字。總計字數已經超過20萬字,已基本形成全書的主體框架。
編委會主任翁飛介紹了通讀完已交稿件以后的感受,認為全體作者通過實地采訪,并與有關文獻資料相結合,認真撰寫稿件,發現和揭示過去在岳飛和岳家軍研究中許多不為人知的史實,添補了宋史和岳飛研究的空白,做了很有意義的工作。
隨后,他又對在通讀全稿中發現的問題和需要改進和充實完善的地方,提出六個方面的問題,與會同志圍繞六個方面問題展開熱烈討論,這六大問題主要是:
1、 文字敘述重復:全稿、尤其是初編11.5萬字中,由于各位作者各自承擔課題、分頭寫作,剛開始溝通協調不夠,出現不少重復文字,一個故事在各處反復提到,這一部分約占十分之一,約1.5萬字,需要在統稿時認真刪改,協調。
2、 缺稿:有些在調研中發現的故事、包括細節,在書稿中缺失遺漏了;還有一些已經在報刊媒體公開發表的文章,內容詳實、文字也很成熟全面,應予以補充、吸納。
3、 體例需要調整:這是本次討論的重點。根據岳敬璽負責的“岳飛后裔在安徽”部分,內容也極為豐富。翁飛提出,可以考慮將《岳飛與安徽》全書分為上、下編,上編主要講述“岳飛、岳家軍在安徽”,文稿撰寫和編排注重岳飛和岳家軍在安徽活動(作戰和駐防)的時間順序來編排,同時要附“岳家軍安徽戰場大事記”,這是本書的重點和亮點,需要花功夫以實地考察加文獻記載予以考訂。可以介紹許多不為世人所知的史實,充分證明安徽當之無愧是岳飛和岳家軍抗金的主戰場,留下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在百姓中口口相傳美麗傳說。
(封面設計初稿)
下編主要介紹“岳飛后裔在安徽”,比如明代潁州岳璽(按:岳璽為岳飛五子岳霆之后,武穆王岳飛十五世孫,明萬歷年間,立軍功,授職總兵,鎮守潁州。當年曾有圣祖岳飛之畫像、“忠武謚書”、家譜、行狀、御札、家集諸件文物。岳璽公生三子,稱大公、二公、三公。大公住阜陽西岳老莊、西岳湖口、岳新莊,有老祖墳一座;二公后裔遷城東岳湖口、岳老莊、岳寨、岳營,有老祖墳四座;三公后裔遷至安徽鳳臺縣岳大塘沿、岳張集,有老祖墳一座。十六世岳三公家門前有一池塘,故曰岳家大塘沿,地距淝水三灣,東濱長淮,南屏楚山,西接淮河平原,沃野千里,水源充足,宜于業農,適于生活,先祖輩上乘武穆之家風,下秉耕讀勤儉為本,吾族得以繁衍昌盛。為追終慎遠計,乃于村之西北端,即祖墓北面,建立岳氏祠堂,供奉列祖列宗之牌位,祠堂大門門楣正中懸有二龍鑲邊中嵌圣旨之匾額,莊嚴肅穆,并設有專管人員,四時奉祀。)近代岳相如(按:岳相如(1876—1957),字冠卿,安徽鳳臺岳氏后裔。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參加了黃花崗起義、二次革命、護法戰爭等。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七旅第三團團長、廣州總統府參軍、第十五混成旅旅長、第三十三軍第三師師長、第九師副師長兼第一旅旅長、第七十一師師長、第二十四軍軍長等。抗戰爆發后,從香港返回內地參加抗日,并創辦精忠中學,后任安徽省人民自衛軍第四路指揮。1946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同志促進會,任安徽負責人,從事反內戰活動。1947年移居蚌埠,居所成為共產黨人聯絡站。1957年因病逝世)以及辛亥革命岳王會,還有今天岳氏后裔中的著名人物及其業績介紹等等。
4、 附錄:內容主要有安徽各地岳飛研究團體、研討和公益活動大事記;岳氏后裔安徽聚居點分布介紹;岳氏后裔有關企業、機構、單位介紹。
5、 圖片選用,根據全書25-6萬字規模,配彩色圖片80幅左右,其中名家書法作品10幅,上編(含導言)15-6萬字,配各類歷史遺址遺跡、歷史文獻彩色插圖40余幅;下編約7-8萬字,配相關彩色插圖30余幅。附錄2萬字左右。無需配圖。
6、 會議最后討論并確定了編委會顧問、名譽主任、主任、主編、執行主編,以及編委、作者名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