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醬菜,東北名吃。不但飯店有也是日常生活里一年四季中,尤其夏天應季蔬菜大量上市時的習慣吃法。這種對蔬菜的吃法基本流行于東北范圍內,由于搭配醬料的獨特味道和食用方式的粗放豪邁導致也有很強的地域限定性。因此,對于不了解這種吃法的域外大眾來說會感到比較奇怪,尤其在目前網絡碎片信息給硬性標簽化導致的大眾認知上的刻板印象,更讓東北的一切變得不再平常和普通,包括但不限于飲食方式。
蘸醬菜的吃法以徒手抓食為主,風格類似于網紅社交食物“小龍蝦”,想吃必須放下手機,自己動手喂自己。當然2.0版本就要精致得多,尤其在一些飯店里。醬料是經過調配和小火熬香的,比家常直接用生大醬要香上許多,也最大程度上壓制和祛除了豆腥和“醬臭味”。各種蔬菜也精選口感脆嫩、顏色漂亮的部分切好擺盤上桌。干豆腐還會提前卷好各種蔬菜,切成小段方便食用。總之酒香一個山里出來的清純窮小子,經過包裝一下子變成了娛圈偶像加全民花美男歐巴一樣秀色可餐。
目前主流信息媒介推流的大眾認知看得出來是以非東北的人群主導,都以為這邊都是純粹的肉食動物。其實不然,你們不知道我們對生鮮蔬菜的熱愛是多么的強烈,這也是由東北天寒地凍的苦寒氣候決定的。低溫時間長溫暖季節短暫,綠色蔬菜相對溫暖的南方無論種類和新鮮度都是不能類比的,尤其在漫長秋冬季能吃上新鮮的蔬菜在以前更是一種奢望。整個冬天,能吃到“新鮮蔬菜”基本也都是在秋天儲備的大白菜、大蔥、土豆、蘿卜等老幾樣。為了調劑口味,也只能絞盡腦汁變化做法不至于因為食材單一導致胃口疲勞。
每到開春之后萬物萌新,也是新一年度“蘸醬菜季”的開始。東北的老少爺們齊上陣組團出去挖野菜,首當其沖敗火圣品“婆婆丁(蒲公英)”。這里強烈說明一下,如果那時候你在各種位置尤其長草的地方遇到蒙面還手拿著包括但不限于刀具的男女老少,請不要害怕他(她)們真的不是劫道的壞人,只是單純出來挖野菜的人。這真的不是段子,而是現實。而采回來的婆婆丁經過清洗之后,蘸上東北農家大醬送進嘴里大口咀嚼。清脆的口感伴隨著清苦的味道,這就是春天的味道。
正常來說,通常的家常吃法其實相對來說也很隨意,可簡單卻不湊合。夏天農產上市的時候,首先會上一碟或一小碗新盛的大醬,再配上新鮮的小蔥、黃瓜、水蘿卜、尖椒、香菜、干豆腐等等。只要是方便生吃的菜,理論和實踐上都可以作為蘸醬菜里的配菜。選愛吃的菜,蘸一點大醬就可以吃了。或者幾種菜搭配一下,再或者大蔥卷干豆腐等等吃法很靈活。
雖說看起來吃法相對粗糙豪邁,實則綠色健康。只要稍微有一點正常的邏輯思維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一些貌似精致美觀由繁復做法制成的美食以目前的認知和標準來定義的話,它本身是否綠色健康可能還真的有待深入探討。
當然在各個網絡信息渠道里也經常看到說東北無美食、吃蘸醬菜的方式就是野蠻、低端和落后的代表……。如此這般種種充滿貶損和攻擊性的言論與觀點。那么我們換個思路,同樣的東西改成西式沙拉的做法是不是就沒有這種爭議了呢?本質上這不都是同樣的對蔬菜等食材的食用邏輯么!難道只因為是外國的飲食習慣、外來的吃法就顯得的有格調?用刀叉、加點沙拉醬拌一拌就高端了?
東北的蘸醬菜怎么了?地方的特色!直接食用新鮮蔬菜跳過了額烹調環節,最大程度避免了養分流失。制作過程無需動用明火與食用油,某種程度還節能減排呢!吃的時候雖然直接上手,但這比用刀叉還多了層觸覺和溫度的感受,食用過程更加立體吃多少拿多少。總之,某種程度上對一些人群和刻板認知而言,東北的一切Low就對了。不Low也得Low,必須保持符合流量獲取和刻板認知的預期。無論是飲食和吃飯方式,你連氣候都是錯的。
獨立思考是個好東西,我們不要這樣被這些刻意的信息很容易地左右了思維影響了基本認知。無論你曾經和現在遇到關于東北的人與事,無論其過程是愉快還是惱怒也只代表個體,不要拿顯微鏡去放大一個地域和全部群體。面對面好過背對背,來東北走一走、吃一吃這邊的各式菜肴,我相信你會有全新的感受。
如果可以能否點下關注,筆者也很想了解更多的美食。
本文由好吃社奇遇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