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一手爛牌(yslpdcwz) 作者:S先生
我在前面幾篇文章中,粗略分析了社會結構的大致輪廓,以及各層次人群在社會中的分布。
之所以做這樣的分析,并不是為了去定義哪些人是上層,哪些人是中層,哪些是下層。分析本身的目的是要通過群體性的特征,來發現社會運行規律,尋找向上的路徑。忽視了這個目的,那文章也就白看了。
前面也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值得玩味。在我分析下層人群的文章一經發表,熱度就非常之高,很多人參與了評論點贊,文章也迅速突破10萬+的閱讀量(其他自媒體平臺)。然而評論的內容,大多是在發泄不滿,與文章主旨大多無關。
評論中還有很多人都在說,你有本事寫寫中層、上層人群。而后當我分析社會中層人群的文章發表后,閱讀者卻寥寥無幾。
很多人的心態,其實很有趣,抱著好奇心來的,然后帶著惱怒離開。
其實大部分人,社會認知都還處于原始的蠻荒階段。特別是在互聯網中,沒有了現實世界里說錯話會挨打的危險,他們內心原始的本能就更加活躍和肆無忌憚。
話歸正題。
既然認識了社會的結構分布,那就說說怎么樣從下向上去變遷。今天先說說社會下層人群如何突破階層。
其實,下層(L9-L7)的社會人群,要想向上晉升,難度并不大,只需要把收入翻一番,基本上社會層級也就上了一檔。
比如下下層(L9)的人群,像窮困山區的農民,只要從大山里走出來,到相對富裕些的城市,即便做個搬運工、泥瓦匠,也能大幅提高收入,向下中層邁進一大步。
再比如下中層(L8)的普通工人,要想向上晉升,可以學習一門技術成為技術工種,或者掌握一門手藝成為個體戶,又或者提升一下學歷,也能很快向下上層(L7)邁進。
社會下層人群的特征是出賣體力為主,智力為輔,要想突破階層,必須逐步增加智力的利用率。純粹的體力勞動無法改變什么,但是加入了智力的體力勞動,能夠大幅地提高勞動的價值。
下中(L8)、下下(L9)這兩個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群,數量最為龐大,其中有些人能夠憑借努力,通過幾年時間改變自身的處境,但更多的人,依然在年復一年中,重復著相同的生活。
既然向上突破現有階層的方法和途徑都有,那么為什么他們沒有這么做呢?或者說,為什么他們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呢?
世間之事,最難的,并非不能,而是不知。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層級,必須要先從改變他的認知開始。這對于任何一個人都適用。
貧困山區的農民,從山區走出來并不難,路和車總是有的,難的是他們對外面世界的一無所知,和由此而產生的恐懼。
普通工人要想學門技術也并不難,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難的是他們不知道可以這樣做,也不認為可以這樣成功。
他們的認知禁錮了自己的手和腳,封堵了可以向上一步的階梯。智者可以輕易地把他成功的人生秘訣傳授給普通人,但是卻很難讓普通人相信這是人生成功的秘訣。
所以一個人要想突破目前的階層,唯一要做的就是去改變自己的社會認知。
不同的人對于社會的認知,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大致將人的社會認知概括成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社會認知的蠻荒期,處于這個階段的人,基本沒有什么社會認知,他的本能主導了行為。
第二個階段,是社會認知的愚昧期,這個階段的人,本能不再主導行為,有了一些簡單的社會認知,但主要是錯誤的社會認知。
第三個階段,是社會認知的世俗期,到了這個階段,社會認知比較豐富,但被人情世故所困,人容易在世俗關系中迷失。
第四個階段,是社會認知的成熟期,到了這個階段,人的社會認知從一切假象中突圍,更注重社會規律和社會規則,個體的行為以利益為主導。
第五個階段,是社會認知的圓滿期,這個階段的社會認知,足以讓人在社會中左右逢源,運籌帷幄,甚至操控事物的發展,不僅能影響自己,還能影響一個組織。
至于這五個階段社會認知的詳細分析,下回再作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