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謀勝
金剛臺主峰,坐落在金寨縣湯匯鎮境內,海撥高度1584米,方圓面積138公里。遠眺金剛臺,山勢延綿,奇峰突起,高聳入云;主峰周圍,重巒疊嶂,連綿起伏,如蛟龍翻滾。此景此情,令我們重陽登高的一行人驚嘆不已,也引起了一片歡悅和沸騰!
2008年前,我在大別山區金寨縣工作。出于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訪老區的感情,一直向往攀登金剛臺,去探秘它的神奇,但始終沒有成行。前三年,我和濟齊先生約定一起去覽勝那里,多因事務外出耽擱了。2012年重陽節這天,終于如愿親臨,想來也是不虛此行。
山區的清晨,格外寧靜,沒有城市的半點喧鬧。我們在雄雞啼鳴時,就已經起床待行。未到八點時分,我們已經到達金剛臺山的西南麓湯匯鎮梅河村。仰視東北,山嵐飄逸,晨曦透穿,遷徙的候鳥在山的頂空,一線而過。山道的左側,幾棵高大的迎客松被山風搖曳,似乎在向我們遠道的客人招手。朝陽的幾株桂花樹,二茬桂花正在開放,散發著誘人的芳香。村里的婆婆、媳婦們早已經在菜園地里,一邊在打理園子里的蔬菜,一邊和我們熱情地招呼著。順著菜園地望去,遠處有一片村落,但居住的稀稀疏疏的,不像山外民居那么密集,但景致卻比山外好看的多。山里的人家,戶戶錯落有致,有很強的層次感,且有古樹護宅,郁郁蔥蔥的。伴著晨霧縹緲,真似乎“白云深處有人家”呢!這里生態特好,溝壑潺潺流水,鳥兒交替鳴唱,猶如在對山歌。雖然晨曦微露,也有幾戶院落已是炊煙裊裊了。我盡管帶了單反相機,考慮到登山路還遠,只能夠將這兒美景存在記憶中了。
“金剛臺”名字的來歷眾說紛紜。最為經典的是副聯對:梅子河邊落梅子,個個酸心;金剛臺下念金剛,聲聲入耳。這一對玄妙的文字,讓我和文濟齊先生探討許久。此時,朝霞已在東方透出,容不得我們過多地交流。我們在向導的帶領下,從山西側順著山梁穩步而上。這里沒有石階石道,也不見有人上山人踩過的痕跡。大家就循著向導走過的路,一步一步前行。由于開始是漫道緩坡,人們一時不覺得很累,都在品味著當地不知流傳多少年代的山名:平頂鋪,平頂瀑,金剛臺。孰真孰惑,大名別名,見仁見智,都說說自己的見識唄!春華秋實,十月已是收獲的季節。登金剛臺主峰,將會給我們一行以全新的認知,尤其是金剛臺的美!后面的正在艱難地攀爬,前面不知誰驚叫一聲:“好酸甜??!”正在大家駐足張望時,向導捧著一些漿果送來。原來他發現了一顆獼猴桃樹,除山坡上落得一些外,樹上還掛著許多哩!盡管平時吃過獼猴桃,但真正野生的還是第一次嘗到,味道真的好極了!在心頭別有一番滋味。
金剛,意為金中之精、堅不可摧。在金剛臺上念佛經,是釋家的最佳場境。高山取名金剛臺,本身就深含著妙不可測的寓意。聽老人們說,四十多年前山上有處平頂,不僅猶如練兵場地一樣,其中還有一處池塘。有當地人對山頂端,稱呼為“平頂鋪” 、“平頂瀑”、“金剛臺”,有這三種稱呼。想一想,凡事皆有可能。其一是“平頂鋪” 從漢代以后,歷朝歷代政權更迭、戰事紛爭、農民起義,在上面屯兵聚眾、逃反避難,交易成鋪不是沒有可能;其二是“平頂瀑” 山頂平敞開闊,低洼處積水成池,每逢雨水季節,雨水集中、水溢直瀉三千尺也是正常的;其三是“金剛臺” 實際是對其周邊山脈峰巒的泛稱,同時對山稱“臺”的也多,加之歷史上此山之中“華嚴寺”“鐵瓦寺”等佛教場所較多,其狀好似佛所打坐乘的“金剛臺”。金剛臺念金剛,祈求在金剛臺上念佛是修行人的愿望。其山峰高聳入云,山頂地勢平坦,猶如上天仙境。在上誦經,上承天界,下接大地,大徹大悟,仿佛能夠與佛祖靈通對話。《佛本行經》中記載“金剛臺,高七千由旬,令如來坐上”此峰海拔高度比諸峰皆高,對最高海拔高度的山峰視為主峰, 以“金剛臺” 稱為主峰,當是恰如其分的。
金剛臺,承載著歷史的脈動和延續。在中國每次重大歷史變革中,都留下歷史的印跡。尤其是土地革命時期,它烙下紅色的歷史記憶。在鄂豫皖工農紅軍組建時期,金剛臺崇山峻嶺以其天然屏障為紅軍的發展壯大,提供保障和庇護。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四方面軍主力西進川陜,鄂豫皖蘇區遭受國民黨軍隊重大創傷,原商南縣(今金寨縣)的游擊大隊領導下的婦女排,其中金剛臺八姐妹為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打擊和牽制敵人進攻,籌集主力紅軍給養并配合戰斗,歷時1000多個日日夜夜。在金剛臺上展示了大別山紅軍女戰士的精神風采,留下了金剛臺上紅旗不倒的傳世佳話。山上的豹虎洞、涼子洞,水簾洞、朝陽洞、女人洞、蝙蝠洞等78個山洞,正是掩護和保存了革命力量,被后人親切稱呼“紅軍洞群”。
金剛臺與佛,廣種福田,廣結善緣。唐宋以后,金剛臺上及其周圍有“鐵瓦寺”、“華祖廟”等大小廟宇十余座,安徽、河南、湖北三省數萬俗家弟子、居士、香客常年奔波于此,燒香拜佛、積德行善、念佛修行,崇尚“佛”事之風甚濃。周邊一百多公里范圍內的民眾休養生息、安居樂業在這里、民風純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似如世外桃源。一般山民,忙時耕種勞作、培植林木;閑時修補農舍、讀書念佛。鄰里之間,修和為貴;路遇弱者,扶助救濟,樂善好施。青山綠水,護山惜水,人敬畏著山,山庇護著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兒的山村,寧靜、安逸、和諧共生,環境優美,頤年長壽的人多矣。
我和濟齊先生一行在金剛臺上,巧逢金寨縣人大領導在考察金剛臺的旅游資源,大家討論著金剛臺處佛教的過去和未來,一起去尋覓鐵瓦寺遺址。經過一路披荊斬棘、翻山越嶺,在山麓東南一片開闊茂密的樹林中,我們終于找到鐵瓦寺遺址。那里是石料廊柱散落、柱腳飄零,處處可見條石散放,磚塊碎石遍布一地。看到的僅有用石塊壘砌的石屋,里面供奉著佛像。如果不是縣志記載,你那里還能夠知道這里在過去世紀曾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宗教場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歷史的變遷,是不隨人的意志所改變的。
據傳說,鐵瓦寺是明末清初時期一位張姓知府為還愿籌善款所建。前后歷時三年,一座氣勢恢弘的廟宇終于落成。前殿六間,正殿六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共計一十八間??紤]到山高風大,恐泥瓦難以穩固,就鑄造了鐵瓦鋪上房頂。整座大廟青磚鐵瓦,雕梁畫棟,十分壯觀。鼎盛時,有僧眾100多人,廟產千畝。擁有鄂豫皖三省成千上萬的信徒,年復一年朝拜供奉著寺廟,一代代大德高僧風雨相伴著這座寺廟。這破敗的遺址,在寒風中訴說著逝去的歷史,凌亂而疊加的殘磚碎瓦,堪比老僧的百衲袈裟還要碎片連連??!
湯匯鎮,位于金剛臺主峰的西南,也是鄂豫皖的中心區域。其西北有河南省固始、商城、潢川、光山等縣;西南有湖北省紅安、麻城、羅田、英山等縣;東邊有安徽省霍邱、六安、霍山等縣。咸豐年間,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與張樂行捻軍在霍邱崗集聯盟,對抗清軍,霍邱、固始、金寨、霍山,岳西、舒城等地形成合圍圈,金剛臺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潰散的農民起義武裝為了躲避清軍主力圍剿,隱藏駐扎鐵瓦寺。后被清軍大舉圍剿,清軍攻入鐵瓦寺,廟宇被焚燒,鐵瓦寺變成了一片廢墟。據說晚清時候的鐵瓦寺,是一位高僧籌得善款續建的,其規模也不及過去。在紅四方面軍西進川陜之后,赤城、赤南兩縣曾在簡陋的鐵瓦寺召開過會議,決定將兩縣合并成立商南縣委,在金剛臺山區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由于戰爭因素,面前鐵瓦寺已經沒有了廟舍,現在這里殘存的石屋、石柱、柱腳、碎石、鐵瓦殘片,已經是風雨飄零了,但隨著社會復興,人們祈求著鐵瓦寺能夠再次的重現輝煌,展現著中國歷史文化的豐富多彩。
金剛臺山巒氣勢,具有陽剛陰柔的和諧之美。當你從西南山麓梅河村進發,金剛臺山勢險陡,偉岸雄起,氣勢磅礴,冠沖云天,像一個陽剛霸氣的青壯男子。山脊上的巨型石柱,臨崖矗立,傲氣十足;山崖邊的碩大磐石,懸空臨風,紋絲不動;松樹挺拔,粗壯高大,枝葉繁茂,遮天蓋日;登上極頂,放眼望去,峰巒疊翠,鐘靈毓秀。南如虎踞龍盤,氣壯山河;北似壁立千仞,鬼斧神工;東西走向,秀峰相擁,爭雄斗奇,透出金剛臺的陽剛之美!
金剛臺的陰柔之美,卻是另外一番情趣。當你走下主峰依著山澗溝谷東向焦園村時,你陡然發現山澗潺潺流水,委婉迂回,一路向東,百折不回。時而飛流直下,猶如玉帶飄逸;時而激流勇進,恰似蛟龍出山;一會兒積水成潭,溢流溝谷;一會兒直瀉崖底,浪花四濺。這里所交替變換的就是山澗溪流、深潭、瀑布的形態,不變的是風姿綽約、賦有柔情、多姿多彩、蜿蜒而去的深潭溪水。猶如深閨中的少女,含情脈脈,相望而恬靜地等待著未來。
金剛臺的山澗瀑潭眾多,有黃龍潭、黑龍潭、烏龍潭,響龍潭、月牙潭、絕壁潭等。水的滋潤,使得山澗兩邊大樹參天蔽日,峽谷流水出入其間。雨季汛期,常有六道瀑布。最上三道瀑布落差較大,勢如銀河從天而降,飛花濺玉,聲聞數里。尤其是玉帶瀑布,遠遠看去,猶似一條玉帶從天而降,從山上傾瀉的瀑布聲如雷貫耳;據說若遇洪水爆發,因水流湍急,撞擊在石頭上,整條峽谷響聲隆隆,不遜“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真實情景。重陽之日,已是深秋的枯水季節,此行仍然可以一睹它的風采。水的柔和,讓我們領略金剛臺的柔美。山之蒼健,水之滋潤,構筑成了美哉金剛臺的和諧旋律。
金剛臺的自然生態生機勃勃。如果說金剛臺自然美景、自然環境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話,其生態特性是最為顯現的。在登山時,我們接受當地老鄉的建議,攀援走一段近道。雖然是險象橫生,身疲力竭,但感受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體會。更值得我們團隊欣喜的是發現了靈芝,濟齊先生在一處樹干根部發現了一支有成人手掌大小的野生的靈芝。據向導說,這支靈芝至少生長有幾十年了,既難逢也難得哦!
金剛臺,海拔高,地形奇,其奇山奇水和獨特的氣候,使金剛臺成為珍奇禽獸和珍稀植物的天然園林。我們在穿越一片簝葉林后,走進一處深潭。在水底是砂石的淺水中,看見幾條娃娃魚(鯢魚)在水中潛伏著。這是多年來,在自然環境中難以見到的生態情景。通過采訪當地老農說,這里既有珍禽異獸,也有奇草異木,更有悠美的景點伴著動人的神話傳說。如此種種,也給美麗的金剛臺披上了神秘的面紗。金剛臺,凡是攀登過的總有一些神秘感,讓你無限的遐想。其歷史、人文、環境、生態,都能夠讓你久久不能忘懷。雖然吾等剛剛探秘歸來,但那里奇山異水仍然令人神往,還希望再次光顧那美麗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