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空調,沒有冷飲的古代,怎樣度過炎炎夏日呢?翻開一卷卷詩詞,你會驚喜地發現,先人的聰明才智,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通過這些年代久遠的文字,我們仿佛看到,在遙遠的古代,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夏日的酷暑,反倒平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息。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陸游筆下的初夏,清新撲面,還帶著泥土的清香。他走在鄉間小路上,路兩旁的桑麻,郁郁蔥蔥,綿延到遠方。地里的莊稼長勢喜人,看來又是一個豐收年。此情此景,總會產生一種身處盛世的感覺。可是,詩人怎么能忘了中原的百姓?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是他內心深處最美好的愿望。
被稱為神童的白樸,小時候為元好問所救,兩個人一起逃出南京城。在相依為命的那段歲月里,元好問耐心地指導他寫作,聰穎異常、悟性極高的白樸,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十幾歲時,便已名揚四方。他無心仕途,縱情山水,成為一名出色的文學家。他詞中的夏天,清爽、恬淡,宛如一幅水墨畫,那種清涼的感覺,宛如山間的清泉。
《天凈沙·夏》 白樸
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雨后的夏天,烏云散去,雨過天晴。水面因為雨水的緣故,升高了不少。波浪隨風翻滾,給人送來陣陣涼意。因為天空開闊,連遠處的高樓都好像比平時看起來高大了一些。被雨沖刷后的瓜果,吃起來又脆又甜,還有一絲涼意,沁人心脾。房前的幾株樹木,在雨后更加蒼翠,垂下長長的枝條,恰好遮住屋檐,給屋內送去涼爽。
你看,古人用藤簟納涼,純天然的藤席,讓夏日變得清涼。窗紗用來阻擋蚊蟲的侵襲,透過窗紗,依稀可見床上的佳人身著絹制的衣衫,輕盈透氣。她手中的羅扇輕輕搖動,時光仿佛靜止,這溫馨的夏日圖畫,讓人心生向往。
白樸仿佛用了國畫中的寫意手法,淡淡幾筆,勾勒出意境深遠的一幅畫。詩人獨辟蹊徑,不寫夏日的喧囂、炎熱,把雨后庭院的清新、安靜刻畫得活靈活現,讀來讓人如沐清風,如飲甘泉。
夏天,怎能少了荷花呢?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謙謙君子。江南才子周邦彥筆下的荷花,是濃濃的鄉愁。每到初夏,他便會回想起故鄉纏綿多情的梅雨。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那是江南最美的意境。
當梅雨季節過去,夏天的腳步,款款而來,帶著蟬鳴,還有荷香。山前村外,綠樹濃蔭。柳樹是金蟬的最愛,它們總是占據高高的樹枝,盡情歌唱。窗外的池塘里,微波蕩漾。荷葉隨風跳起舞來,調皮的魚兒在水下追逐著,做著游戲。
這么美的夏日景色,出自才子周邦彥的筆下。你看,詩人對夏天情有獨鐘。因為,北方的夏天,是最像故鄉的時節。他架起輕薄的紗帳,搖著羽扇。庭院深深,濃密的樹蔭阻擋驕陽的燥熱,連枕頭和竹席都變得涼爽舒適。詩人的心情,也如此時的天氣,輕松而暢快。他自己呢,仿佛天上的神仙,逍遙自在。他在詩中這樣寫道:
鶴沖天· 周邦彥 〔宋代〕
梅雨霽,暑風和。高柳亂蟬多。小園臺榭遠池波。魚戲動新荷。薄紗廚,輕羽扇。枕冷簟涼深院。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很顯然,周邦彥不僅喜愛夏天,也喜歡荷花。他的很多詩詞中都寫過荷花。生機勃勃的夏天讓人心曠神怡。你看,春天才剛冒出地面的竹筍到了夏天,不知不覺中長成了一片竹林,翠葆參差竹徑成。竹葉搖風,為夏日注入一絲清涼。
周邦彥填詞,不落窠臼,清新脫俗。雨后的荷花分外嬌嫩,荷葉青翠欲滴。荷葉上滾動的水珠,才子形容為淚珠。他說,新荷跳雨淚珠傾,讓人耳目一新,非常別致。
讓才子周邦彥魂牽夢縈的江南,夏天有多美呢?白居易在詩中寫得最為透徹。公元823年,51歲的白居易,在杭州擔任刺史。夏天的時候,他在江邊漫步,登上高樓,晚風習習吹來,天上星光點點,遠處燈火通明,杭州的夜景靜謐優美。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唐代〕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這首詩的靈感來自于夏夜,白居易和朋友聚會飲酒,談笑風生。他們站在高樓上眺望遠方,看到繁華的杭州夜景,深有感觸。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詩人開門見山寫出夜幕下江天一色的壯麗景色,登高臨遠才能看清杭州的全貌。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畫,畫中有山川、燈火、星河、古木、江樓。
星河,其實是錢塘江水面上的漁火。黑夜中,夜行的漁船點起燈火,密集的小船星羅棋布,船上的燈火閃爍著光芒,好似天上燦爛的星河。這里的比喻,非常獨特。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這兩句詩中的晴天雨和夏夜霜,分別用來形容風吹古木樹葉發出的沙沙響聲,以及月光灑在平沙上的顏色。這兩個比喻形象生動、意境深遠,又在字里行間透出無限清涼。
詩的最后,詩人風趣幽默地自問自答,讓這首詩更加靈動活潑。夏夜的杭州,江樓是最好的消暑方式,可比茅舍清涼多了。
這一年的秋天,白居易打算徹底治理西湖。原來李泌所建的六口井,因為年久失修,地下水道堵塞,城內六井的供水,受到影響。他親自出面指揮,到824年的春天,六井得以重新疏通,這一規模巨大的水利工程圓滿竣工。
嶺南的夏天,是怎么樣的景致呢?跟隨著李商隱的腳步,我們去看一下。838年,二十五歲的李商隱,離開長安,來到桂林,在鄭亞的幕府任職。遠離官場的爭斗,嶺南獨特的自然風光給了李商隱心靈的慰藉。他的心境,在描寫初夏的一首詩中表現得最為清楚。
晚晴 李商隱 〔唐代〕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詩的首聯,李商隱告訴我們他自己住所的幽靜,以及寫這首詩的時間,春天剛剛過去,正是清爽柔和的初夏時節。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鳖h聯的本意,原本是說,上天憐惜被雨水淋濕的小草,在傍晚時分,夕陽給小草送去溫暖。而人們也格外珍視這傍晚的晴天。后來,這句詩逐漸引申為對長輩的尊重,含義更為深刻。這句話與劉禹錫的一句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痹娙嗽陬i聯的描述,告訴我們,詩人在夕陽下登上高高的閣樓,看到的景色。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欞灑在詩人的身上,遠處群山連綿不斷,晚霞映紅了天空,眼前芳草萋萋,綠意盈盈,讓他忘記了煩惱,這天地間,仿佛只有自己一個人。
詩的最后,很有深意。倦鳥歸飛,是最溫馨的場景,也是最讓游子傷心的時刻。試想,連鳥兒都有家可回,遠在異鄉的游子何時才能回家呢?雨后,鳥巢被夕陽曬干,小鳥回家的心情更加迫切,連飛行的姿態都變得輕盈起來。
李商隱由眼前的景色,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在朝中受盡冷遇。如今的離開,不是長久之計。他從內心深處盼望,自己能像那只南方的小鳥歸巢一樣,早一點回到長安。
李商隱的這首詩,蘊含哲理,寓意深刻,渾然天成,不露痕跡。他用積極的態度勉勵自己,也激勵后人。
夏天的熱情,恐怕只有石榴花可以代表吧?蘇軾說,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一個然字,把紅得像火焰的石榴花寫得唯美浪漫,也為夏天添上熱情艷麗的色調。
相傳,武則天喜歡石榴花,令人在長安廣泛栽培。每到初夏時節,長安近郊,榴花遍野,甚是壯觀。李商隱還曾為石榴專門寫過一首七絕: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闪w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夏夜有多美?正如才子納蘭所說,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