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情感樹洞。點擊上方“關注”,你的故事,你說,我聽
禾田飛歌 | 原創文章
1、
這兩天,有讀者在后臺留言,說,最近因為感情的事,她很苦惱,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和男朋友談了快一年了。他對我很好,我也很喜歡他。我們都覺得該穩定下來了,我帶著他去見了父母。
結果,遭到了父母和全家人的反對,都覺得他配不上我。
他們反對的意見是覺得我男朋友家在外地農村,家庭條件不好,父母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退休金,結婚后對我們沒有幫助,相反,我們可能還會去照顧他家。
我一再讓我父母多看看我男朋友的人品和工作能力。我男朋友工作方向很清晰,也很努力,而我自己也有工作,也很努力,我覺得我們會生活得很好的。
但是我父母還是反對。每次家庭聚會都成了他們對我的批斗會,而我對男朋友的極力維護,又讓父母不開心。甚至有的親戚還給我父母出主意,讓我和男朋友談著,再安排我去相親,對這個操作,我簡直是無語。
我呢,既不想讓父母不高興,又舍不得男朋友。我壓力很大,我男朋友壓力也很大。從來沒有吵過架的我們,開始有些小爭執。他有時也很沮喪,覺得我不能搞定我的父母,對這段感情有些悲觀。
我該怎么說服父母呢?”
父母的反對的確讓兩人愛的路走得很艱難,讓相愛的人吃盡了苦頭。
現實中,被父母反對的愛情要么分道揚鑣,要么就是更加堅定了要在一起的決心,結局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
所以,父母反對的愛情,先不要急火攻心,而是要冷靜下來,分析一下父母為什么會反對你們在一起。
2、
父母對子女婚戀的反對,不外乎兩種情況:要么為了掌控你;要么真的擔心你。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有一句名言:“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們的父母,當然不僅僅是我們的父母,其實作為我們自己,在為別人父母之時,沒有經歷過正規的培訓,缺乏情感方面的科學學習。我們對孩子的生養,源于一種繁衍后代的本能,通過生育孩子自然而然成為了他們名義上的父母,但是否是稱職的父母呢?
2018年1月,一封北大留美學生的萬字長信在網絡上流傳。
寫信人王猛(化名),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習成績很好,當地的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錄取,在美國排名前50的學校讀研究生。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他都是父母的驕傲。
但一紙萬言信,把他從小到大的經歷擺到了眾人面前,人們才知道,從小到大,王猛都經歷了些什么。
他曾經說:“父母的愛其實是傷害,過去的經歷無法與我的認知調和。”
王猛在父母的掌控下成長。從小到大,他穿的衣服都要適合父母的審美;所上的興趣班不是他的興趣,而是父母的興趣;甚至連他的交際父母都要控制。
為了擺脫父母,高考時他選擇外地的學校,但父母卻讓在北京的大姨繼續對他的掌控;就算到了美國,父母依然會托熟悉的朋友代為照看。
從王猛父母身上,你也許能看到很多父母的身影,他們對孩子的控制欲無處不在。他們習慣于安排子女的生活,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工作擇偶,他們忽略了子女應該是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不是子女離不開他們,而是他們離不開子女。
在很多家庭中,家庭關系是錯亂的,本該以夫妻關系為重的家庭,往往把親子關系放在首位,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往往忽略了自己和伴侶的需求。可是,當孩子長大后,他們會有獨立的思想,會渴望自由的空間,嘗試自己的力量,而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長大,依然想操控他們,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接受自己的安排。
而孩子已經長大,并且愛上了別人,并想獨立生活,這就讓父母產生了恐慌,無法接受孩子與自己分離的現實。
3、
父母對子女婚戀的反對,還有一種情況,源自于對子女未來生活的擔心。
畢竟父母是經歷過婚姻的,他們知道幸福的婚姻到底需要些什么。
婚姻要長久,僅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它還需要一定的物質作為基礎。
而年輕人總是把愛情當成婚姻唯一的要素,認為只要有愛,婚姻就絕對錯不了。
父母判定這個人適不適合結婚,不是因為子女愛得有多深,而是這個人是否能夠提供與原生家庭差不多的生活水準,甚至更高的生活品質。
我的同事章秋(化名)的婚姻就是在父母極力的反對下,她一意孤行成就的。
當初,章秋父母對來自三線小城的章秋男友一百個看不上,嫌準女婿家條件不好,準女婿掙得不多,讓章秋冷靜考慮,不要背井離鄉遠嫁。
章秋還是先斬后奏,把結婚證領了,才帶著老公到父母面前,雙雙向父母保證:他們一定會過得幸福的。
章秋老公還一手包辦了婚禮所需的一切開銷。木已成舟,父母無可奈何。但在章秋沒生孩子之前,母親還是不放心,偷偷為章秋打聽好了財產分割時最有利于章秋的辦法。直到章秋生了孩子,又買了新房,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生活之后,父母才真正放下心來。
章秋說:父母反對,不是壞事,可以促使自己再嚴謹、嚴肅地考慮一下這段感情。她自己也是認真想過父母的憂慮。父母擔心的不外乎怕自己會受苦。當時男朋友家確實有些困難,但男朋友很努力,自己也有吃苦的決心,她相信他們的未來會好起來的。
事實也正如章秋所預料的那樣,兩人在經歷過創業的艱苦之后,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老公越來越顧家,對孩子和她也非常疼愛。
但我表姐就沒有這么好運。
當初,表姐的婚事,小姨一家是極力反對的,說那個人空有一張嘴,又懶又沒上進心。但是父母越反對,表姐與表姐夫越是堅決,拼了命也要在一起。而且每次說到自己的感情,都會掉眼淚,覺得他們就是一對苦命鴛鴦,不能生活在一起,都沒法面對自己的抗爭。
只是婚后不到一年,表姐就離婚了。當初拼了命要在一起的人,怎么才短短一年就變了樣?原來,那個人婚后與婚前的差距,大到讓表姐服氣當初父母的反對意見是對的。
“父母吃過的鹽確實比我吃過的飯都要多,他們看人真的入木三分。我服氣了。”
其實這與人的逆反心理有關。越是禁止的東西,越是想要去得到。在感情中,這種逆反心理現象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當感情出現了外力干擾時,戀愛雙方的感情會越加堅固。
愛情是盲目的,當遇到父母壓力時,戀愛雙方會認為對方不可替代。而當父母壓力消失時,雙方心想事成之后,對方的真實狀態顯現,原來他并沒有那么好。不光不好,簡直是有些壞。
心理上的落差,造成了感情上的失落,直到失望。如果沒有看清對方的人品,這段婚姻大概率好不了。
4、
因此,當你們的愛情遭到父母反對時,別急著反應,要先弄清楚父母因為什么而反對:是想繼續控制你,還是真正在擔心你。而在擔心你的顧慮中,有多少是來自擔心你過不上好的生活,有多少是來自于你愛的那個人的人品與家庭。
弄清楚之后,再來分析一下自己:
是否有識人斷物的鑒別能力
也就是說你愛的人人品如何,你是否篤定他愛你,并愿意為你們的未來而努力。
一定要摒棄掉“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拋開對方身上的光環,從細微處去觀察他、考驗他。
愛情是盲目的,也可以盲目,但婚姻不是,只有冷靜了看清了,才能把自己一生交付。
是否有經濟和心理上的獨立能力
自己有識人斷物的能力,就不會依賴父母的肯定,那個人能否托付終身,其實自己比父母更清楚,只是當你下這個判斷的時候,一定是要在看清和看明的前提下,盲目狀態時千萬別下結論。
有時父母的反對,不過是因為你們年輕,經濟底子薄,如果能讓父母看到自己能夠很好地生活,看到你愛的那個人也在努力地創造經濟價值,為你們兩個人的未來而有目標、有辦法地拼命,父母也會軟化態度的。
是否有糾正錯誤的能力
人都是會變的,當初愛得死去活來的兩個人,也有可能走向陌路,你是否有為你的選擇后果買單的能力。自己的人生,父母的反對只是一時,而在自己的人生中,無數個選擇等待你的抉擇,并不是每一個抉擇都是正確的,如果沒有主見,如果抉擇錯誤,你是否有能力去糾正它,而不是陷在自己的錯誤里不能自拔,毀掉以后的人生。
父母反對的婚姻不能單純地去定義幸不幸福,而在于自己要有能力去化解父母的擔憂。情侶雙方一定要坦誠溝通,要確定對方的堅持與耐心,明確對方的愛,用實際的行為和對未來的實質性的規劃,去打消父母的疑慮,要共同去面對父母反對的局面。
不過,最后還得提醒一下父母們,“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獨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你們只能陪子女一時,而不能陪到一世。而他們不過是借由你們來到這個世上,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靈魂,因此,不要讓他們和你們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會在過去停留”。
圖|來自網絡,如侵必刪
END
今日互動話題:
如果愛情遭到父母的反對,你會怎么做?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