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那么一個時間段,只要每次回老家休假辦事都必去必吃附近的一家小飯店大快朵頤搓一頓殺殺饞。之所以這么趨之若鶩,是因為菜是時令蔬菜,肉是本地豬肉本地雞當家,魚也是時鮮特色,而這家店的菜食做法是最最普通的東北民間小飯店的味道,套用下對上海本幫菜的定位就是“濃油赤醬”。是的味道比較重但滋味很好。在這里您別說什么健康飲食飲食健康,在這四季分明冬季苦寒的地方就得吃這個味道,身上才有力氣和熱量來對抗和生存。
小店其貌不揚,在路邊就是打眼一看著支愣不起來那種狀態的小平房,店牌子掛的還是小吃的名頭,不像一些同類小飯店連大酒店的名字都敢起,要的就是頭重腳輕小馬拉大車的感覺。基于所處位置,所以平時來吃飯的除了周邊的居民住戶,就是進城辦事的鄉間農人。但就是這么一間小店,每日人氣爆棚午晚餐兩段飯點時候去肯定沒座,想吃最好提前電話預約就是這么火。
平時提供的葷素餐食都是時令出產,所以菜單只有名字沒有價格都是隨行就市但也都在接受范圍內不會離譜,這也是這家店受歡迎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人氣這么火爆的原因就是店面小。沒錯,任何實體店做的就是一個人氣,尤其是餐飲。而人性又是有“真香定律”的那一面,吃著嘴里看著鍋里,最好的是得不到的 。這個店這么多年都沒擴大店面,最多也只是裝修了一下,可見這老板娘對消費者心理拿捏的到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菜盤子大量超足,這也是東北菜的民間傳統與樸實本真。如果一個人吃的話,點一個菜就夠了還未必能吃得了。
說了這么多還得回歸美食本體,就從吃過的這些菜里找幾個說一下吧。先說一東北肉菜大牌:鍋包肉吧。這家的鍋包肉一向這么扎實,端上桌就能聞到活力四射的酸香。這是必須要趁熱吃的,涼了再吃云泥之別。傳說中的老式做法,酸甜口外酥里嫩咬勁十足值得一吃。看著個顏色就知道,用豆油炸的。
第二道,鲇魚燉茄子。鲇魚柔嫩沒小刺吃著過癮,但因為是淡水魚的特性所以有較重的土腥味,所以習慣上用東北農家大醬調味燉煮,中和土腥味激活魚鮮增加咸鮮味。里面搭配的茄子必須要手撕不要刀切,這樣吃起來才美味,吸收了魚和醬汁的精華所在。東北民諺所說:鲇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可見這道燉魚的美味到達了何等嚴重的程度。個人以為,這是東北常見魚種做的燉魚菜里必須要先點的。
第三道,黑白菜。菜如其名黑白分明。大白菜片成片配黑木耳,加上五花肉片輔助。這家做法是大火猛炒,加高湯調味收汁。整道菜很有滋味,黑木耳脆白菜嫩肉片香。配一大碗米飯,保證你能做個合格的干飯人,把米飯吃個金光而菜就未必了。基于這道菜,還有個肉炒木耳。這是木耳愛好者的最愛,五花肉片和木耳大火猛炒趁熱端出上桌,也是道下飯的狠菜!味道和口感就不多言來了,您參照黑白菜的口感和味道自己想。
再來一個充滿野趣地道東北風的推薦菜:生菜包。其實就是東北“飯包”吃法的一個變種。用大白菜葉子包裹住各種新鮮配菜(香菜、黃瓜、大蒜、蔥、炒熟的豆芽土豆絲肉絲等靈活配置)、專門炒制的大醬、還有米飯等等用洗干凈的大白菜葉包起來捧食。雖然看著吃香不雅,但真香!比用刀叉筷子吃飯,多了層直接接觸食物的觸感和溫度,所以就餐體驗那叫一個立體,只要吃過一次足以讓你終生難忘。這次得到生菜包,主要包的是一些菜,里面的主角是這油炸過后金黃酥脆的土豆絲。菜上桌必須先吃快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因為土豆絲受潮很快,時間稍微長一點就軟了,徹底失去新鮮出鍋特有那片刻酥脆香。
小店不大屹立多年不倒而且天天人氣旺盛,除了好吃量足就只剩這人來人往的氣氛了。其實很多看似貌不驚人甚至臟兮兮的小店在市井里都是深藏不露樓掃地僧的角色,說不定里面那道菜就能驚到你,基本屬于大隱隱于市的狠角色。否則也不會開店多年老兒不死死而不僵,反而越來越旺盛。吃東西是件很幸福的事,所以不要看不起小店甚至臟攤,要享受快樂您說呢?
附記:可能會再去這家店就餐,嘗試拍點視頻,條件有限沒有什么高大上的環境,只是最民間最普通生活的一個展示,不知道諸位看官是否有興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