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冬季且必吃的冷盤菜,除了拌涼菜、熟食拼盤之外當屬肉皮凍最好吃了。外觀晶瑩剔透,口感Q彈爽滑,配上自己專門調制的醬汁蘸食,那個味道簡直可以吃出幸福感!是的,就是嗨了!
小時候最早吃肉皮凍的印象源自于去姥姥家,也就是現在餐飲界流行的“姥姥家的味道”。印象中老人家會把每次買菜剔出來的豬肉皮攢起來放冰箱里存著,等累積到一定數量就開始做肉皮凍的準備工作。畢竟是家里人吃,對肉皮的處理還是很仔細的。用鑷子仔細得拔出每一根發現的豬毛免得吃的時候扎嘴剌嗓子。用菜刀盡可能把豬表面的油脂和毛發異物去除干凈,之后投進開水中沸煮到熟透(標準是筷子可以扎透的程度)。
撈出泡在涼水里,再用菜刀反復刮擦徹底刮干凈殘存的油脂與臟東西。這樣做出來肉皮凍不僅食之口感清爽不膩而且外觀剔透美觀賣相好。小心下刀盡可能把肉皮切成細條越細越好,這樣熬制出來的豬皮凍的品質、外觀和口感才是上乘的。
用溫水洗凈后,投入鍋中并加入料酒八角姜片等去腥提鮮。鍋中水大火燒開后立馬轉入小火慢慢熬制,期間盡可能把出現在表面的白沫撇干凈。如果喜歡讓皮凍帶顏色的,可以加一小勺老抽調色。熬制時間幾乎是一個小時起,所以需要提前估算好鍋里水和肉皮的比例,盡可能避免中途二次加水。
依個人口味,喜歡吃入口即化嫩口的就時間短些,如果喜歡“哏啾”有嚼勁的就熬長一點。其實在這里皮凍就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不帶肉皮的“純凈派”,另一邊則是帶肉皮的“內涵派”,看個人喜好了。熬好后倒進清洗干凈的容器里室內陰涼處自然降溫,這時候一定不要去打擾它獨自修煉,會影響成凍的。
皮凍凝固成型后,食用的時候倒出切片。記得姥姥在這里有些傳統手法上的講究,依現在看來這就是細節。就是切片的時候,手要“顫微著”下刀,使皮凍的切面有高低不平的凸起紋路,便于筷子夾起不易掉落方便食用。各家有各味。仔細裝盤后和簡單調制的蒜醬一起上桌,吃的就是一個爽口清涼。可想而知這盤皮凍是第一個被吃光成了祭奠五臟廟的首份貢品。
照貓畫虎,記得某年我家第一次也是目前為止最后一次做皮凍,因為不得要領熬煮的時間過長導致鍋內沸騰的液體已呈強力膠的顏色,吃的時候已經有了近似膠皮的口感……!長輩們仙去已久,專屬于他(她)們的味道已成回憶。希望這些曾帶給我們親切感的食物,味道依舊幸福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