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人生中第一口的奶酪是一種產自意大利口感略硬的品種,名字記不清了。只記得味道雖然有奶味,但還是略咸的。口感有點類似“石蠟”和“素雞、豆干”的結合體,別問我是怎么知道石蠟的口感的。感受上它適合搭配飲品或其他食物。雖然味道不如預期,但還算及格。
說起奶酪,對我個人或我們這一代的絕大部分人而言第一次得知想必是在電影、電視里。尤其是動畫片(尤其是《貓和老鼠》里的杰瑞)和各種引進的譯制片電影中,那呈塊狀乳白色且多孔的的外觀、吃進嘴里享受的神情真的是一幅幅揮之不去的畫面。
只是那時候由于環境的限制和經濟的不發達,對此種食物的滋味只能通過腦補來想象。畢竟是奶制品,那么味道應該必須有牛奶的而且更加濃郁。那么日常能接觸到的奶類和乳制品,除了各家各戶定的牛奶羊奶之外就只有奶糖和奶粉了。既然奶酪是收固體的,想必應該和奶糖與奶粉味道類似,于是乎家里用來招待客人的奶糖和平時舍不得喝的奶粉就遭了殃,于是我也養成了喜歡用勺掏奶粉干吃的臭毛病。
轉眼那些年過去,社會進步物質豐富消費渠道紛繁多樣,只要支付能力沒問題除了想不到的近乎沒有吃不成的。所以,也得以有機會終于實現了兒時一品奶酪的愿望。恰巧碰到有類似酒版的奶酪組合裝,于是乎果斷下單只為一飽口福實現一個人生愿望。
總體上而言,有奶味兒但沒有以前對標奶糖奶粉腦補的奶味兒濃郁,有些甚至奶味兒被齁咸的味道蓋了過去。可能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也根本不懂得欣賞和處理。想到畢竟第一次吃,那么“丟人現眼”也是必須的嘛!不過當時也稍微做了下功課,于是乎把推薦的“馬蘇里拉”碎盡量厚厚地鋪在了玉米上推進微波爐中打開燒烤模式,讓這對“中外合資”的組合來一次親密接觸。
不出所料,奶酪如預想的那樣融化成“膠質”狀和玉米融合在一起并順勢流淌了下來。看來那些能拉絲的“大餅”廣告果然誠不欺我。趁熱啃了下,除了玉米本身的香味之外,那層融化的奶酪果然是加分項,味道和口感在熱力的作用下完全改變。固態冷食的時候是咸味為主奶香味為輔,現在確實奶香在口中慢慢滲透還有拉絲效果很有彈性。一掃之前齁咸梆硬的頹勢,眼前仿佛出現了圣光。是的,苞米棒子 奶酪碎配上“烤爐”現烤,好吧我承認我吃嗨了。
當然,之后可以說上癮了。雖然吃的不大頻繁,只要有機會還是會買一些來吃。有一些兒童奶酪和軟質的都不錯。不需要加熱,本身就是半流質狀態,奶味也很好可以配合飲料、點心、主食面包。記得有一段時間,天天啃頓頓吃,突然在某一天發現身上的味道也有了改變。聞到自己有了老公山羊的膻味兒,尤其在出汗多太陽足的時候。這就是美食的魅力吧!
既然奶酪的品種這么多,卻并不是每一款都能駕馭的。正如松花蛋和臭豆腐之于西方人,西方的“蠅蛆奶酪”之于中國人。于是,終于在某一天遇到了傳說中的“藍紋奶酪”。
在把這位“仁兄”請回家之后,仔細端詳透明密封盒包裝,冷鏈保鮮存儲,毫無疑問它是“活的”。再看面相,在表面和內里的縫隙處,是呈點、線、面分布的“青色”霉斑。我知道,這就是美味的來源,毫無疑問這不就是我們臭豆腐的遠房親戚嘛!
開盒之后,這股專屬味道一頭扎進我的鼻孔,就這么先和我來了次親密接觸。初聞清新脫俗,端著鼻子湊近嗖嗖細品。嗯,餿味兒十足。心里想萬一聞起來的味道和吃起來的感受不一樣呢,用勺子挖了一大塊扔進嘴里,立刻神清氣爽鼻孔大開通氣順暢。果然西方人在奶酪這個領域做到古人所說的知行合一。讓我做個形容的話就是:如果奶酪會撒尿,那這就是尿的味道!
畢竟自己買的奶酪,再難吃也要吃完。可是,吃了一半,我還是放棄了。此等“美味”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得了的,畢竟是來自西方的舶來品。奶酪美味但選擇需謹慎,雖然營養豐富但卻不是我們的飲食和口味下能接受得了的。無論如何,好吃與否這是一個難得的個性化體驗。更是我人生里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兒時愿望的實現。
你喜歡吃奶酪么?說說。
期待你的答案和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