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覺得在單位工資太少不劃算,聽說做自由職業者收入高,工作時間極具彈性就心動不已,特別是很多憧憬大富大貴的年輕人,仿佛辭職出去就能海闊天空,實際上理想和現實還是差距很大的,看懂了職工在單位的保障待遇,我想很多人都會更慎重。
這里就給大家梳理下職工的勞動保障內容,多數單位的待遇還是很不錯的
一)社會保險:按照勞動法和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單位給職工購買社會保險是法定義務,因此大多數單位都會給員工購買5險一金。
去購買的社會保險包含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婦女保險。在費用上面,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險費用由單位和職工共同去承擔。其中養老保險。單位繳納16%,而個人繳納8%,醫療保險單位繳納8%,而個人繳納2%。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都是由單位繳納,個人無需付費。而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個人繳納部分而單位會按照一定比例給予提取,用于個人住房方面的使用。
如果單位好的職工,還有機會享受6險2金,即除了上面所講述的5險一金外,還有長期護理保險以及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相較于靈活就業人員,企業的職工社保福利待遇還是相當可觀的
二)勞動保障:
1)帶薪假期:單位職工工作期間享有《勞動法》賦予的基本勞動保障。除了帶薪享受雙休和國家法定的假日外,加班等情況還會按照法律規定給予雙倍或多倍的工資補貼。
2)疾病醫療期;因病進行治療,達到一定工作年限的職工享有最高兩年的疾病治療期,除了享受職工醫保的費用報銷待遇以外,單位還會在此期間給付職工的基本生活費用,且在治療期間不能解雇職工,相當于帶薪治病還沒有失業的后顧之憂。
3)婦女生育津貼。女性職工的生育哺乳期間,除了享受生育假期以及相關的生育費用報銷待遇外,還享受生育保險基金提供的生育津貼,如果單位未購買生育保險,則由單位按生育基金保準給付。
4)工傷事故。在發生了工傷事故以后,單位職工除了能夠報銷相應的醫療費用,康復費用和輔助器械安裝配置以外,還可以享受到治療期間的護理費用,傷殘后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及傷殘津貼。如果工傷死亡,發放的撫恤金也是遠高于一般的疾病或意外死亡撫恤金。多地都是按照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進行支付,保障還是很高的
5)失業保障:在職職工非個人原因失業,可以及時辦理失業登記,按照政策領取最高兩年的失業保險金保障基本生活。雖然不能同在職時工資收入相比,但相較于靈活就業人員無業即無收入的窘態,已經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了。如果工作達到一定年限遭遇單位解雇,還可以獲得單位給予的經濟補償,在失業后短時間內也不會讓生活品質出現較大的下降。
這些勞動保障,在正常工作時并不顯眼甚至常讓人忽略,但在關鍵時刻,卻凸顯出對職工家庭生活極高的保障作用。
三)事業成長方面:
在職職工在進入單位后,由于單位工作需要,會對員工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和提供培訓,以適應崗位需要,大多數職工在單位提供的制式培訓或非制式的特訓中,掌握了很多對職業和個人發展有利的知識和技能。成長性非常好,更利于未來的發展。
當然對于單位職工獲取的福利,供職的單位不同,也會有區別。在勞動法保障下的單位職工,雖然顯性的工資收入相較于一些有著較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會少一些,但總體而言,還是具有很強的保障性。因此,建議還是要珍惜現有的工作,不要因為一時的腦熱而讓自己和家庭都陷入困境中。
你的單位待遇還有哪些?歡迎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