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上午,《安徽孫氏志》推介征訂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正式向社會展示了印刷精美的上下兩卷樣書,并且當場預定出去500套。
《安徽孫氏志》是以現安徽省全域為范疇,以在這塊土地上居住生活工作的孫氏族人,乃至出省在仕宦、從軍、經商、科教、游學等諸領域取得較大成就的孫姓人士為主要撰述對象。通過對全省二百多萬孫姓族人、123個孫氏支派及其對浩如煙海的基礎資料,進行采集、梳理、歸類、提煉、編撰,在“源于家譜,高于家譜;立足安徽,傳承弘揚”的指導方針下,將歷史典籍中“史、志、譜、傳”的優秀編撰方法加以吸收、結合,在體裁體例上獨具一格,成為反映整個安徽地域的孫氏人文歷史的志書專著。
《安徽孫氏志》遵照《新編地方志工作暫行規定》所確定的體裁:凡例、述、記、志、傳、圖、表、錄、照片等,對本志書內容加以編排;又注意汲取傳統修史三種體例(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的長處,在具體的編寫中靈活運用;同時對于傳統修譜的“譜法”(亦即修譜體例)的精華也加以吸收。如第一集第一章《孫氏起源》用了紀事本末體;第二章《一脈相承的孫氏五大偉人》以及二卷各集各章節的有關人物,就用了紀傳體;本著史書“生不立傳”原則,在記述當代人物時,又采用了地方志和譜牒修撰中撰寫“人物簡介”和列出“名錄”的辦法。有關譜序碑銘、家訓家規家風的輯錄,參照了傳統的“譜法”而有所出新;《藝文選輯》一集,則效仿方志中的“藝文志”體例。這些,在全書篇目編排上都有所體現,在范例中均有詳盡的表述。
《安徽孫氏志》經過全體編撰人員四年來悉心搜集、精心打磨,資料搜集詳實,內容完備,人文厚重,亮點紛呈。基本囊括了現有安徽孫氏的有關譜牒文獻、地表文物以及口碑傳說故事等,并加以提煉、撰述(對于搜集采訪中存在疏忽遺漏的內容,待留第三卷補遺充實)。
在體例上博采眾長、傳承創新。這是本書編撰的著力點,也是與其它姓氏類書的不同之處。因此《安徽孫氏志》不是某個孫氏家族、某個支派的家族史或合族史,而是反映整個安徽地域的孫氏人文歷史的專著。一個“志”字突出了它的地域特色,這是安徽姓氏文化體例創新首部志書,也是全國首部省域單個姓氏綜合文化專志。開辟了體例創新的先河。
現編《安徽孫氏志》分一、二兩卷,共十三集、三十五章、二百六十五節,合計約120萬字。涵蓋了中華孫氏源流、安徽孫氏概述、譜序匯編、宗祠古建、孫氏古村鎮、名人故居和紀念館、古墓碑牌遺跡、家規家訓、家教家風、字輩習俗、文臣武將、名流賢達、科教人物、文化名人、工商翹楚、名門聯姻、詩文楹聯、書法繪畫、軼事趣聞等。堪稱為安徽孫氏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注:一二卷在政審中暫時刪減去的內容,如:晚清時有關歷史人物、國民時期國共兩黨的官員和軍事將領、建國后黨政軍領導干部、英烈模范人物等,將列入第三卷申報政審)
《安徽孫氏志》不但內容豐富、精彩紛呈,而且有深度、有厚度,與此同時,也彰顯了它應有的高度:
中國史學界泰斗,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戴逸先生,應邀為《安徽孫氏志》作序。為本志增添了無比耀眼的光彩!提高了本志的高度和知名度!
安徽省文史館館員、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博士、編委會主任兼主編翁飛,自始至終指導全書的編撰工作,并且花費很多心血,潛心為《安徽孫氏志》撰寫了3萬余字的長篇《緒論》,深刻論述了姓氏文化的淵源、歷史發展脈絡以及首創安徽姓氏文化志的重大意義等,高屋建瓴、文理厚重,堪稱中華姓氏文化的重要文獻。
深圳大富上市公司、知名科技創新性企業家孫尚傳,在百忙中一直關注和支持《安徽孫氏志》的編撰工作,對志書清樣認真審讀,為《安徽孫氏志》撰寫了八千余字的長篇序言,對安徽孫氏文化的歷史發展、社會地位及其影響,以及現實意義等進行了深刻闡述,高屋建瓴,富有哲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