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房價會不會降?從經濟學角度來說,至少不能大降,這會影響到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這個就說來話長了。從現實需求上來看,近期可能是維持,中期是適當下降或緩慢適當下降,長期,肯定會達到一個平衡點。未來,建房成本會下降,市場需求也會下降,但不排除房屋功能性提高,從而提高部分類型房屋的價格。好比電子產品一樣,零件成本降低了,但企業又推出新的賣點,新的產品的價格還是很高。最終,市場平均的價格將維持在一定的平衡點左右。
近年來,房價高、工資低,房價漲幅遠超工資漲幅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各地多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并且通過多種金融政策,從供需兩端發力,調控樓市。
現狀如何?
炒房,已經有很多投機者被套在里面了,一個明顯的副作用就是這些投機者所購房屋拖欠的物業費越來越多,房子是有價無市,賣不出去,又沒有人住,投資人自然不愿意出物業費。但是房價擋不住剛需,這一塊是周瑜打黃蓋。
一個題外新聞:有個男子醉駕被警察抓到,他哭得梨花帶雨,說要養家,經濟壓力大,付不起代駕費。——但你卻付得起車費、油費、停車費???都這么窮了還有車開,最少也要十幾萬吧。
上面這個例子說明什么?剛需也分硬剛需和軟剛需,還可以退而求其次,只是很多人把內心的欲望當成了剛需而已,要不然,也不會出現賣腎買蘋果手機的案例了。
房價能不能降下來,一看成本,二看政策,三看資金流。(中短期)
從房價的構成成本來看,取決于建造它的全部成本及市場需求。成本包括土地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和單位時長成本等。
從政策上,住房不炒是否必然導致房價下降呢?只能說它限制了房價的快速上漲,但并不能改變剛需中的供需關系,短期還可能會有反向波動。
房價主動性下降的條件是需求下降。目前,只是炒房需求下降,它對房價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還無法量化。
其次是土地成本,這個影響因素有很多。原則上,需求下降,房價下降,地價會相應下浮。現實似乎有點不一樣。
土地不是一般商品,是土地財政中的特殊“金礦”。城市大宗土地通常由國有房地產企業競拍到手,然后讓私企入資開發。為什么是入資而不是買賣呢?如果是土地轉讓,就牽涉到土地流轉和增值,需要繳納土地流轉相關的增值稅,但只要是入股,就不存在流轉的問題。所以,房地產行業是國企拿地,相當于把土地從政府的左手放到右手,私企出錢開發,國企旱澇保收,私企承擔市場風險。所以,地價是否能降下來,這個要根據ZF實際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中央及各地的調控不斷加碼,土地供應在發力,給樓市潑水“降溫”。另一方面,土地市場火爆,房企拿地熱情“高漲”。
截至3月31日,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等50城賣地7020.99億元,同比增長26%,刷新歷史紀錄。其中,上海賣地超900億元,收入最多;杭州緊隨其后,賣地超700億元;廣州賣地超300億元,排名第三。
傳言按照住宅用地分類調控文件要求,22個重點城市實現“兩集中”,2021年發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過三次。
“一年三次”的核心是什么?
(一)集中發布出讓公告。原則上發布出讓公告全年不得超過3次,時間間隔和地塊數量要相對均衡。首次公告時,應公布本年度公告的發布時序安排。
(二)集中組織出讓活動。同批次公告出讓的土地以掛牌方式交易的,應當確定共同的掛牌起止日期;以拍賣方式交易的,應當連續集中完成拍賣活動。
事實上,這個消息已經不僅僅只是“傳言”,已經有部分城市有了實際動作。比如青島、天津、深圳等。
一年賣3次地的消息逐漸開始影響土地市場。3月,各地土地市場供應減少,預計4月份可能井噴,但土地價格依然處于高位。然而,土地價格居高不下帶動房價上漲,房價上漲反過來又刺激土地價格的提升。
還有一個金融因素也要考慮到,就是中國經濟恢復常態化,但外部特別是美國經濟復蘇還落后中國三個季度,他們還不得不實行貨幣寬松政策。說得簡單點,就是我們印的錢少,他們印的錢多,這必然導致人民幣升值,由此帶來國際熱錢涌入中國,又造成國內流動資金大幅增加,(這部分錢是可以隨時撤走的,也是美國割世界韭菜的一個套路,這里就不解釋了,說來話長。)部分資金會流入到樓市,房價也就被推高了,房地產泡沫越大,刺破的后果就更嚴重,甚至造成金融危機,所以,國家現在是堅決打壓炒房,主動控制房價上漲,就是不想讓房地產市場被動崩盤。
另一個方面,政策調控,不會立刻反映到房價上,這里有個傳導滯后的問題。
所以說短期內,房價大漲不允許,房價下跌也很難。
第三是建筑材料成本。這個取決于新材料的運用率。這些年來,建筑材料的更新還是明顯的,但考慮到對建筑環保要求的提升,這部分成本可能還會有所上升。
最后是單位成本,即新建筑模式、新方法的運用率、人工成本等綜合成本情況。只有成本有較大或逐漸降低加上總需求并沒有放大,或在減少或有所維持,房價下降就是一個確定的事。
人工成本就不討論了,肯定是越來越貴的。這部分成本的降低要看建筑設備的利用率了。
新技術、新模式在建房中的探索我們已經見到了,比如模塊化建設,提前設計,各配套模塊在工廠生產好,拉到工地上直接組裝,這樣的建房速度很快。又比如3D打印住房等,一些大企業也已經做過試驗了。
然而目前,一部分新技術降低成本,另一部分新技術可能會增加成本,建筑模式也還處在探索階段,房價還很難從這方面真正降低成本。這需要時間及技術的推廣。
還有一個一次性成本的問題,地段/區域對房價的附加因素不會改變,但受整體需求影響,這個要看大的范圍和地域情況。(地段綜合價值堅挺,區域房價就會堅挺。這一塊還是值得投資的。)這里的區域還包括人口流動因素,人口凈流入地區,房價會上漲,人口凈流出的四五六線城市房價會下降。都市圈內的房價會上漲,而都市圈外圍城市可能要受到傷害。
因此,對于購房者,硬剛需,又能消費得起,可以隨時購房。軟剛需可以再等等,多少會降些的。對地段要求高的,早買早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