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穿越千年,一縷桃花香,從詩經傳到詩詞,花香恒久遠,代代傳不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滿樹和嬌,萬枝丹彩。桃花,人間仙境最受青睞的花。桃花盛開時,宛若仙子織就的緋色云霞,花香怡人更醉人。桃花鮮艷,嬌嫩欲滴,詩經里把桃花比喻成妙齡女子。青春短暫,美好的年華最容易逝去。桃花也在短暫的絢爛后隨風落入泥土,逐水漂流遠去。
神話傳說中,夸父追日,臨死前拋出神木,化成一片桃林。桃木驅邪,桃子寓意長壽,是仙家貢品。青丘的桃林一年四季飄著桃花香,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無數人向往的仙境。江南才子唐伯虎,寫詩賣畫種桃樹,以桃林為伴。
林黛玉愛桃花,憐惜桃花,她親手收集飄落的花瓣,把它們埋在花塚。詩人們愛桃花,為桃花寫下千萬首詩詞,每一首詩詞都散發著淡淡的桃花香。
賈寶玉愛桃花,他精心選出上好的桃花花瓣,把花瓣放在石臼里面,認真地把花瓣舂成漿汁,然后小心地用細紗過濾,把上好的絲綿浸泡在花汁,然后把浸透了桃花汁液的絲綿曬干,便是胭脂。桃花做成的胭脂最為嬌艷。
《詩經》里,桃花化身為青春妙齡的女子。桃花顏色最為嬌艷,花瓣最為嬌嫩,形容少女最為貼切。《桃夭》的桃花,異常嬌艷,活潑靈動。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每年初春,桃樹抽出嫩綠的枝芽,一樹樹嬌艷欲滴的粉紅桃花把桃林變成人間仙境,像桃花般美麗的姑娘要出嫁了,出嫁后的她賢良淑德,善解人意,一定會生活美滿。
春天的桃花盛開千萬朵,秋天的桃林便會結滿鮮嫩可口的桃子。像桃花一樣美麗的姑娘出嫁后,也會像桃樹一樣多子多福。
桃花開過,桃葉越長越茂盛,桃林枝繁葉茂,像桃花一樣美麗的姑娘也會讓自己的家庭幸福和睦。
《詩經》里的桃花,宛若活潑的小姑娘,讀來讓人嘴角上揚,面露微笑。我們仿佛看到幾千年前的桃林,在春風里搖擺著枝條,枝頭盛開千萬朵婀娜多姿的桃花。空氣里,混合著青草香的桃花香撲面而來,醉人心脾。
白居易愛桃花,他曾寫過一首桃花絕句,堪稱桃花詩詞中的一朵奇葩,奇珍異品。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四十六歲的白居易任職江州司馬時,登廬山大林峰,暮春初夏,溪水潺潺,奇峰峻石林立,松樹蒼翠,鳥兒的叫聲宛轉悠揚,大林寺的竹子綠意漸濃,青翠欲滴,幾棵桃樹開得正鮮艷。
天資聰穎的白居易少年成名,曾授秘書省校書郎,官至左拾遺,春風得意,仕途順利。白居易身上有詩人孤傲的氣質,這有助于他寫出不同凡響的詩詞,被人喜歡、傳頌,但是身居官場,直言不諱、剛正不阿的性格也給他的仕途留下隱患。
白居易因為得罪當朝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在江州他寫下很有名的《琵琶行》,他同情琵琶女的遭遇,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
為了散心,白居易與朋友相約,游覽廬山,晚上住在大林寺,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白居易把滄桑、郁悶的心情拋之腦后,心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人生有很多無奈,京城繁華熱鬧,居廟堂之高擁有權力,卻要小小翼翼,處江湖之遠,山遠地偏,卻逍遙自在。閑時賞美景,聚會作詩。
生活中你失去的東西總會以另一種方式給你補償。正如意外發現桃花的白居易,一直為逝去的春光惋惜、惆悵,卻不想春光偷偷藏在山間寺廟。人間早已消失的桃花卻在僻靜的林間綻放,讓人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
唐伯虎一生最愛的是桃花。唐伯虎天賦過人,詩詞風格瀟灑,他在繪畫方面很有天賦。年輕的唐寅中過解元,后來不幸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被除去功名。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聰明的唐伯虎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不再留戀功名利祿,在蘇州桃花塢建了一所桃花庵,種下一株株桃樹,經年累月形成一大片桃林。春天,桃花盛開,宛如一片花海。賣了桃花換酒,酒入愁腸,化成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是唐伯虎的日常生活。喝醉的唐伯虎在桃花樹下小憩,身上灑落一層桃花花瓣,給夢中的他送去清香,讓夢變得香甜,暫時忘記人間的煩惱。當年林逋把梅花當作妻子,把仙鶴當作兒子,隱居西湖,游歷山水,過得逍遙自在。
唐伯虎把桃花當作知己,白天在林間賞花,晚上月下獨酌,桃花默默陪伴,春去秋來,桃林果實累累,是桃花給他最大的報答。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風霜染白了雙鬢,孤傲的才子依然故我,不改初衷。
不愿鞠躬車馬前,但愿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多少顯貴人家歌舞笙簫,終日車馬奔波于各個府邸之間,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昏昏度日,生活沒有目標。這世上公平的事情還是太少了。多才多藝、才華出眾的唐伯虎無端失去一切,成為一介平民。怎奈他心懷抱負,空有遠大志向,無處施展。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杰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唐伯虎的這首桃花詩,清雅俊秀,清新脫俗,既有白居易寫實,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風格,又有一種笑中帶淚的心酸,讓人突然警醒的力度。
通過富貴與貧賤的對比,詩人豁達通透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不羨慕別人富貴的人生,只珍惜眼下閑適、失意的生活。世上的人都嘲笑我瘋癲,卻不知其實是他們自己看不透人生。唐伯虎摯愛桃花,只因他的人生經歷如同桃花的盛開與凋謝,大起大落。
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桃花何嘗不是?桃花花瓣初開鮮艷,漸漸由粉紅色變成淡紅色,顏色深淺不一的花瓣,正如女子的妝容,濃妝嬌艷,淡妝素雅。桃花深淺處,似勻深淺妝。
《詩經》里的桃花是活潑可愛的小姑娘,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是向往的閑適生活的象征,是逃避現實的隱居生活里的溫馨。劉禹錫筆下的桃花,是離愁別緒的哀怨女子,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只有唐伯虎,氤氳著桃花香,把桃花當成最親密的伙伴,甚至是他最依賴的親人。他畫藝高超,師出名門,慕名求畫、高價買畫的人絡繹不絕,他本可以過上富貴安詳的生活,但他不愿低頭,寧肯居住草屋,每日打掃,不染纖塵,醉酒花下眠。
桃花開時,花綻新紅葉凝碧,如火似荼的桃花映紅了桃林,霧裹煙封一萬株,像是籠罩著一層粉紅的霞光,又似煙霧繚繞,讓人贊嘆。
春光太短,桃花亦然。林黛玉從燦爛鮮艷的桃花中,看到花落后的寂寞孤單。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的賈府,在經歷輝煌后不同往昔,如同夕陽斜照,離衰敗不遠。而黛玉年輕的生命也快要耗盡,林妹妹說,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
感時花濺淚,林妹妹看著窗外的桃花,相視無言,惺惺相惜。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桃花有情,也想安慰佳人,無奈東風不肯卷起珠簾。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
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紅樓夢》的這首桃花行,情感真摯、行云流水、對比鮮明,讀起來宛轉悠揚、千回百轉。詩人是最敏感的,更何況見花落淚、對月感懷的林妹妹?自探春提議建立海棠社,大觀園里的姐妹,很久沒有聚在一起寫詩了。
世事難料,大觀園幾經變故,今非昔比。探春和寶釵都忙著處理家務事,詩社散了一年,也沒人再提議開詩社的事。恰好林妹妹寫了這首桃花行,大家都覺得好,提議把海棠社改做桃花社。
萬物逢春,桃花盛開的季節,林黛玉感慨于自己的孤苦身世,無處宣泄的情感。賈府風雨飄搖,覆巢之下無完卵。聰敏又敏感的林妹妹早已預感到大家族的衰敗,日常生活的奢華,下人們不服管教,夜賭聚飲,宮里太監時不時光顧,趁機要錢。繁華只是假象,其實只剩漂亮的空殼。
將胭脂比作桃花最為貼切,桃花胭脂最適合美人,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胭脂淚,相留醉,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才子納蘭憐惜桃花,暮春花殘,枝頭的桃花瞬間飄零殆盡。都說美人如花,納蘭不是美人,卻是才華出眾的美男子。他出身高貴,卻從不恃寵而驕,他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年輕的納蘭博覽群書,熟讀四書五經。意氣風發的納蘭參加科考,考中舉人,他日夜苦讀,一心要參加殿試,卻不想因為感染風寒,錯過考試。
借傷春抒發感情的納蘭,寫了一首詞。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閑窗伴懊儂。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多情公子納蘭筆下的桃花也是多情的,即便飄零也要感激東風。
春雨吹落一地嬌紅,桃花走完她短暫的一生。
人的一生,只要經歷過,哪怕短一些,又何妨?用盡所有的熱情努力綻放屬于自己的美麗,哪怕被命運拋至荒野村郊,也無怨無悔。
桃花告訴我們,即使平凡普通的人生,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