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出國留學呈低齡化趨勢,去日本讀高中成為出國留學的熱門選擇。近日,日本應屆高中生到了升學的關鍵時刻,考生們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有悲有喜。
那么,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都有一群莘莘學子在面臨升學的緊張。對日本感興趣的小伙伴應該知道,日本的“高考”過程也并不輕松。
特別是今年因疫情影響,失業人群增多,找工作也變難,于是選擇升學的學生有所增加,這就意味著入學競爭也就變得更加激烈。
根據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2月24日公布了2021年度國立公立大學一般選拔的確定志愿者人數。
其中,文科中人文系減少率稍高,社會科學系也有小幅減少,理科和去年持平,醫療系除了之外報名者都有所增加,其中醫藥類比去年增加了近一成。整體醫療系的申請者與前年相比增加了101%,這也是時隔7年來日本國公立醫學部再次增加。
齒科
2021年國公立大學醫學部申請情況圖表
(駿臺預備學校調查報告)
據了解,雖然由于疫情影響,“高考”報名人數整體減少,但許多學校的醫學部成為了熱門專業,疫情催生日本“學醫潮”。
特別是,擁有“超難通過”稱號的東大醫學部一反先前申請人數下降的趨勢,申請人數較往年有所增加。
眾所周知,在日本讀好大學,學費很貴,那么,在日本學醫學費是“非常貴”。就拿相較便宜的國公立大學來說,一般一年的學費要花費50萬日元左右。
而醫學部不僅需要6年,更是每年學費貴出很多倍。即使可以通過學習成績優異獲得獎學金,大部分也是需要家里付出不小財力才可能完成學業。尤其是慶應大學的醫學部,一年就需要繳納將近400萬日元的學費,普通工薪家庭很難承受。因此,大部分在慶應學醫的人非富即貴。
醫學部
從預定報考大學的“學部學科系統分類”的統計結果來看,其中醫學部人氣爆棚。例如,從河合塾的統計來看,國公立大學前期的醫學部比去年增加了113%(2021年1月時的統計結果)。
藥學部
同時,與醫學部一樣受歡迎的還有藥學部。這應該是,我們每天都能聽到關于疫苗開發的各類消息,對年輕人影響很大。
世界經濟和理科
面對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深度衰退,大學畢業生后的就業內定率將面臨有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理科系和能夠取得內定資格相關的學部開始備受關注。從這次所有學部的系統報名情況來看,整體上顯示理高文低,今后,這種情況應該還會持續。
醫學部人氣的重要原因
那么,醫學部人氣堅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誰都知道私立大學的學費很貴,6年的學費是國公立大學的9倍以上。但在私立大學,利用獎學金制度和修學資金制度,與國公立大學的學費同等或便宜的大學也有很多。
這種情況下,主要以“地域范圍”的形式招募學生,大學以“出借”的形式進行招募,有些學生從醫學部畢業后滿足各種條件的基礎上,還可以免除學費。
早在2020年,支援武漢等疫情的第一戰線的過程中,日本國內有許多年輕人前仆后繼,站在抗疫前線的也有許多90后。
在疫情的影響下,醫療從業者數量緊缺,壓抑的社會現狀賦予了這些年輕人們使命感,想要為醫療事業添磚加瓦,想要保護能夠把握的未來,因此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成為醫療從業者。
而經濟不景氣的社會下,理科本身也會比文科來得更受歡迎。一些年輕人選擇從醫,另一方面,也有正陷入迷惘因素。
無法自肅的年輕人
2月,面對遲遲無法平息的疫情,日本首都圈宣布再次進入緊急事態。
對比起中國國內全民抗疫的情況來看,有些日本人認為,日本許多年輕人在“外出自肅”上表現消極,年輕人們則覺得這樣的評價讓他們感到很委屈。
3月16日,日本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自殺對策推進室和警察廳生活安全局生活安全課發布了《在令和2年中的自殺狀況》報告,報告詳細分析了2020年日本的自殺情況。
企畫
1-12月日本自殺狀況比較圖,橙色為2020年。
報告顯示,在疫情影響下,日本的自殺人數呈上升趨勢。令人驚訝的是,小初高中生的自殺人數在2020年突破了往年再創新高。
據悉,該報告自1980年起統計自殺情況。自2016年起,小初高中的未成年人自殺人數呈上升趨勢,最高達到499人。但在去年,因為疫情肆虐,未成年人的自殺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100人。
年齡階段自殺死亡率曲線圖
10-19、20-29歲顯示上升趨勢。
此外,年輕一代ーー主要指包括大學生在內的20多歲人群自殺率也大幅上升,比前年增加了404人,達到2521人。
面對數據,厚生勞動省自殺對策推進室分析,由于疫情帶來的學校停課,并且因為進行外出自肅增加了在家的時間,人們擔心學業和工作的發展不順,也因為家庭不和等問題帶來的困擾而造成。
東京涉谷帶著口罩穿梭的人群。
不僅未成年人因此煩惱,許多30多歲的人失去了工作,收入下降,只能靠家人生活,生活感到絕望無力,甚至醫務人員自殺率也比上一年有所上升。每個人都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困惑,看不到盡頭的外出自肅和疫情蔓延,使得許多人身心都到達到了極限。
“自肅生活一年,
我只感覺到被‘孤立化’”
日本的年輕一代,受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以及2020年新冠疫,兩次“就業冰河期”的沖擊。
攝影:高野楓菜
有人認為,2020年已經忍受了長期的外出自肅生活,疫情仍然沒有緩和;小初高中生即使有限制,也可以上學,社會人也可以上班。但年輕人的就業、社交以至整個生活卻變得一塌糊涂,因而感到被社會“孤立化”。
年輕人們本就大多喜歡外出和聚會,社會交往又是生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項目。疫情之下,許多中老年人也依然在居酒屋和“パチンコ”店消磨時光。甚至政府要員、有名人帶頭聚餐的丑聞頻繁出現。因此,用社會責任感缺失來定義這些年輕人,有失偏頗。這也是在緊急事態宣言可能延長的情況下,許多人拒絕的原因。
疫情影響了社會的運轉,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軌跡,然而對我們的影響不僅在生理上,更在心理上。
2020年,中國也曾面對疫情下社會壓抑的氛圍,人們努力地面對各自的困難,互相幫扶著走了出來。
東京都內緊急事態解除首日出行人數多地暴增。
如今,就在今天(3月21日),日本首都圈的緊急事態宣言解除,對于大規模活動參加人數的上限,從“最多5000人”放寬至“最多1萬人”。
但疫情對人們生活的束縛和傷害還沒有結束。無論是年輕人、中老年人,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都不想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生活。
看著無法停止增長的感染人數,人們的擔憂何時才能停止呢......
(MC東京何芳怡)
END
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歡迎您把“在日華人身邊人的故事”寫成簡要的文字傳至郵箱,信息請務必寫明推薦人姓名、聯系電話,被推薦人姓名。同時,歡迎各方合作。郵箱地址:7802590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